冯仑:关于非洲房地产考察的几点思考
创始人
2025-07-24 18:24:27
0

冯仑在非洲房地产考察后有着诸多深刻思考。他看到非洲虽发展相对滞后,但潜在市场巨大。当地丰富的资源与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为房地产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然而,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等。这需要开发商有长远眼光和耐心,逐步改善条件。同时,要注重文化差异,结合当地特色进行开发,以满足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冯仑的思考为中国企业进军非洲房地产市场提供了重要指引,也让人们对非洲房地产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大家好,这几天来到非洲,我一直在做一件事——校正自己的判断。


我喜欢反复琢磨一件事,不断打磨自己的想法。出发之前,我们每个人对非洲多少都会有一些先入为主的判断;到了现场,又会有一些新的体会;再听听同行伙伴的看法,思维又会被进一步激发。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一时的感受,而是在持续观察、倾听和思考中,有意识地形成一个更加清晰、更加成熟的想法。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经过这几天的反复观察思考,最终聚焦下来的三个核心想法。


一、重新理解房地产:在非洲,看见过去与未来


第一是关于行业的思考,也就是房地产。我们大多数人都来自这个行业。这次非洲之行,让我对房地产这个行业有了很多新的感触。


其中最大的触动,是一种“向下”的观察视角。以往我们看房地产,总是“向上看”,研究人均 GDP 三万、五万美金的国家是怎么做房地产的,想象未来可能的样子。而这一次,我们是“向下看”。我们看到了人均 GDP 一千美金国家的房地产状态,也仿佛看到了中国房地产早期的起步场景,甚至回望了我们自己的过去。所以,对我来说,这次考察很有意思,更像是一次“复习作业”。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们在海南刚拿到第一、第二块地的时候,那时候地价便宜、机会多。我们在一楼买了张“蓝线图”,六楼签合同,转手把地直接卖出去,一下子赚了 300 万。然后当晚我们几个人在海边的大排档喝酒庆祝,喝到烂醉。


今天回头看,那种野蛮生长的状态,既可笑又真实。但正因为有过那段历史,这次非洲考察更让我意识到,同一个行业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不能套用一个标准来理解所有市场。这也让我重新思考了非洲房地产市场的机会。


比如说,这次在非洲,我看到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方向:做有限高品质的住宅开发和销售。这里所说的“高品质”,不是参照欧美豪宅标准,而是相对于非洲当地市场更好一点、更有品质感的住宅产品。尤其是在城镇化初期或中期,当居民开始追求基本舒适和品质生活时,这种产品就成了刚需。但是,在这里做房地产,我们一定要有“克制感”。可以做,但不要做多。有市场,但不能泛滥。我们不能大规模扩张,更不能“照搬中国模式”。


此外,房地产能不能做,关键还得看土地制度。这次在非洲,我们观察到很多问题的根源,不在地价、不在市场,而在土地制度。


比如土地产权模糊、市场交易受限,让很多人不敢买房;审批繁杂、周期过长,让开发商资金链吃紧;交易流通性差,也让市场缺乏信心。我们做海外项目,不能只看地价和建筑成本,必须要问几个核心问题:当地的土地是谁的?产权清不清楚?交易流程顺不顺?政府干预重不重?这些才是真正决定“能不能做、好不好做”的前提。


这也引出了一个老话题,真正的房地产开发,是时间的投资。回顾我们在全球的考察学习经历,我越来越认同一件事:做房地产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我们缺乏耐心。


像嘉里 30 年前在北京 CBD 拿地,盖了 10 万平方米左右的项目,现在这块地的资产市值非常高。李嘉诚当年在上海和北京拿地,很多压了 10年 都不动,最后依然赚得盆满钵满。核心逻辑很简单:地段好、资产优、时间够长。


如果我们今天在科特迪瓦只做一个项目,比如盖一栋 3 到 4 万平方米的写字楼,位置选在核心的地方,品质做到极致,接下来什么也不干,只是交给时间。也许 10 年、20 年后,它就是当地的“嘉里中心”。


除此之外,我们还看了几个工业园区项目。说实话,整体思路和中国当年做园区的模式差不多:政府支持、园区开发、招商引资。但有些关键问题必须面对:你真的能招到企业吗?你招进来的产业,到底有没有附加值?如果只招到一些“三件套”之类的低附加值企业,那么园区整体的收益模型很难成立。


所以,这次非洲之行,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不是看了多少项目,而是重新聚焦了自己对行业的思考。


过去几十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积累了大量财富,但许多成果是建立在“高周转”模式之上。而未来,这种模式越来越难复制,尤其是在海外市场。我们要踏踏实实做资产,慢慢沉淀价值。在一个产权清晰、市场开放、经济有韧性的国家,选一块核心地段,盖一栋优质物业,不急不躁,剩下的交给时间。


二、重新理解创业:从非洲企业家身上看到的坚持与共性


这几天我也在反复思考一件事:创业到底是什么?


创业,本质是一种典型的企业家个人行为。它不是靠培训教出来的,不是在商学院里学出来的,而是靠一场一场硬仗,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们这次见到的很多非洲华人企业家,每一位都是用了十年、二十年时间,从无到有熬出来的。


创业这件事,没人能替你完成。每个企业家都必须立足在自己的土壤上,面对自己的现实,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非洲,真正能够长期做下去的人,都是在本地环境中慢慢积累出来的,不断试错,不断突破,熬出了自己的生存逻辑。


比如说,这次在非洲,一些企业家身上的“闪光点”特别打动我。他们有一项非常珍贵的能力,就是敢于打破常规,有勇气去开拓、去解决问题。在资源有限、规则未明、环境艰难的情况下,还能闯出一条路,这不是普通人轻易能做到的。这是真正的“草根创业”,靠的不是资源,不是关系,而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我经常说一句开玩笑的话:草根创业都得感谢爹不行。什么意思呢?爹行,资源太多、路径太稳,你肯定不会来非洲。相反,真正能远走非洲、白手起家的,往往是因为“爹不行”,靠不了关系,才只能靠自己去闯。这种“草根创业”的底色,值得我们尊重。


我们也观察到,这些在非洲真正做出成果的创业者,身上都是有一些高度共性的,尤其有两个特点特别明显。


第一,他们很多人有“中央军”背景。比如,他们早期是在央企体系里做派驻的工程师、管理者,参与了当地的基建、施工或工程项目。这一阶段是他们能力积累的“预备役”:一方面积累了本地资源和社会关系,另一方面也通过项目锻炼了管理能力和专业执行力。后来脱离体系,转身做民营企业家,正是这些早年经验积累为他们打下了基础。


第二,他们普遍有扎实的专业背景。比如我们这次看到的两家在建筑立面、空间品质上做得非常好的公司,创始人都是重庆大学、重庆建工等背景出身的专业人士。他们懂建筑、懂设计、懂施工,产品自然更有竞争力。这说明一个道理:即便是在最原始的市场,“专业能力”依然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所以我们看创业,一方面要看到“草根精神”的珍贵,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专业与系统思维的力量。创业不是冒险,而是对现实深度理解之后做出的最理性选择。


三、重新看待非洲:不浪漫,也不悲观


最后,我想谈谈我对非洲的整体看法。这是我第二次来坦桑尼亚。之前,我是来看狮子的,关注的是自然和野生动物。这一次,我是来观察“人”的。视角从自然走向制度、社会与发展,这也勾起了我一些早年的记忆。


第一,制度的选择与摇摆,深刻影响非洲经济发展。


我刚参加工作时,在中央党校研究“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形态”,包括坦桑尼亚首任总统朱利叶斯·尼雷尔提出的社会主义、利比亚前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提出的绿色社会主义、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提出的阿拉伯社会主义等等。那个年代的我,是从“意识形态”看非洲的。


非洲有 54 个国家,大部分是在二战后独立的。独立之后,很多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路径,然后经历了国有经济、计划经济等阶段。但这些尝试大多并未持续,最后又转向市场化改革。比如利比亚当年推行的“绿色社会主义”,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本《绿皮书》,讲述如何建立伊斯兰社会主义,但最终也未能持久,如今利比亚回归市场经济的大潮。回头看,这种制度的反复试验和摇摆,对非洲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二,非洲经济发展速度偏慢。


虽然这几年非洲城市建设略有改善,也出现了一些看似积极的宏观数据,但如果横向对比中国、东南亚、印度近 20 年的发展路径,非洲经济发展仍然明显滞后。


非洲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还集中在工业化前中期、城市化初期、产业链底部。人均 GDP 在 1000–3000 美元区间的国家,主流产业仍以基础建材、基建施工、房地产开发、矿业和低附加值制造业为主。AI、芯片、智能制造这些热门话题,对大多数非洲国家而言,依然是很遥远的事情。


我们在非洲见到的很多项目,比如编织袋厂、塑料加工厂、简易包装生产线,其实都是中国 30 年前的产能版本。但正因为非洲在补工业的“第一课”,才给中国传统产业带来了“第二增长曲线”。


比如,我们见到一个来自南通的老板,他把在国内因“内卷”而淘汰的工厂设备运到了非洲,在本地只做最后一道工序,其他材料和管理体系基本还靠中国。这种方式,像极了30 年前台商、港商在中国大陆做过的事,现在在非洲“重演一遍”。


所以,我们看到的不是产业“创新”,而是经济发展阶段错位带来的红利。这也提醒我们,非洲并不是“新经济试验场”,而是旧经济的再生地。这也意味着,我们今天能参与的仍然是最早那一批“低起点”的机会。


结语


总之,这次来非洲,对我最大的启发是:要去浪漫化地看非洲,既要看到其制度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局限,也要看清当前阶段所决定的产业机会。


非洲不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大洲,至少在未来十年内不会,但它可能是中国传统产业找到“第二增长曲线”的地方。


最后,希望这些判断思考,能帮助大家在非洲找到可以落地、可以操作、可以盈利的方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马牛地产研究院,作者:冯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