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摩托的东南亚,正刮起“油改电”风潮
创始人
2025-07-24 16:22:13
0

在遍地摩托的东南亚,如今正悄然刮起一股“油改电”的风潮。东南亚的大街小巷,曾经轰鸣着燃油摩托的声响,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摩托车开始换上电动的“心脏”。这一转变背后,是对环保理念的追求和对能源成本的考量。电动摩托不仅减少了尾气排放,为城市环境带来了改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骑行者的使用成本。街头巷尾,那些原本冒着黑烟的摩托逐渐被绿色的电动摩托所替代,仿佛一场悄然进行的交通革命,引领着东南亚迈向更加清洁、环保的出行未来。


如果你没有在东南亚用过Grab(类似于东南亚的滴滴)叫过摩托车,你可能还没有真正融入当地。


不管你的车库里有多少车,真着急去某个地方,有时候你只能靠摩托,因为东南亚很多大城市的基建实在一言难尽,各个都是“堵城”。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两轮摩托可能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更适应当地的环境。


而在两轮摩托领域,其实也存在一个前景可期的出海市场。


两轮摩托的天下


在东南亚,摩托车几乎是每个家庭的“标配”。不管是在雅加达、胡志明市还是曼谷,到处都可以看到“摩托大军”。


数据显示,2020年东南亚地区摩托车注册量达到2.36亿辆,2008~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1%。


在柬埔寨、印尼、老挝、缅甸这些国家,摩托车占整个机动车注册量的比例都超过了70%。


在东南亚,摩托车基本上可以说是每家一辆,家庭渗透率不要太高。


越南高达90%,老挝89%,印尼也有85%,全球排名前三都被东南亚国家包揽。


但是在这片市场中,最风光的,不是本地品牌,而是日本车企。


本田、雅马哈几乎成为了“国民摩托”的代名词,牢牢占据市场第一和第二的位置。


为什么日本摩托车能在东南亚长期霸榜?


答案在于两个关键词:供应链壁垒和品牌建设。


日本车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彼此交叉持股,形成一个相对封闭而稳定的体系。


这让整车厂商在“走出去”时,可以把整个供应链一起带上,降低本地化成本的同时,确保产品品质的一致性。


日本车企确实不乱卷,比较倾向于抱团,这一点确实值得所有出海的中国企业学习,中国人不卷中国人,合力赚钱更重要。


想当年,中国摩托车也曾在东南亚“春风得意”过。


早在1999年,中国品牌进入越南市场后,凭借极高的性价比迅速抢下80%的市场份额,一时间风头无两。


为啥后来又崩了?就是因为价格战。


价格战一旦开始就很难结束,整个供应链都受影响,大家不可能不赚钱,光为爱发电。


另外,当时中国品牌的影响力也没有打出来,消费者认可度没有那么高,自然也不会有溢价。


价格战卷到最后,卷完了利润,一批企业倒下了,而活下来的,也无法维持产品质量,售后也跟不上,那自然是“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反观日本品牌,除了坚守品质,更重视品牌经营,持续不断地提升用户心智中的“价值感”。


这场看似简单的摩托车战争,其实打的是供应链和品牌的持久战。


谁能沉下心来、稳扎稳打,谁才有可能在下一轮市场洗牌中赢得东南亚用户的信任。


出海企业,要“悟已往之不谏”啊!


油改电


在东南亚,摩托车不仅是“出行工具”,更是千家万户的生活日常。


2024年,在这个全球最依赖摩托车的地区,传统燃油摩托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占比高达96.8%。而电动摩托车,才刚刚起步。


但随着气候政策的加速落地,东南亚的“油改电”趋势正在悄然酝酿。


作为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新加坡已经明确表态:2040年全面淘汰燃油车。


而资源禀赋优渥的印尼,则看中了自己在镍资源上的优势,试图以“矿产+政策”的组合拳,推动全国电动摩托车乃至整个电动车产业的发展。


印尼不仅限制镍资源出口,还出台了一系列电动车扶持政策,目标是打造成全球电动车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2022年G20峰会期间,从接驳车辆、电动巴士到会议现场的宣传广告,几乎都在为“电动化”和“绿色出行”背书。


而在泰国,政府则走的是另一条路——“减税+补贴”的组合策略吸引外资。


泰国本地在电动两轮车方面的制造能力、基础设施、技术储备都还相对薄弱,中国企业反而更容易在这个阶段占据先机。


泰国政府也给出了诚意,放宽市场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欢迎外来电动车产业链企业落地。


对于越南来说,气候目标也很重要。


在2021年的英国COP26气候大会上,越南政府承诺将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因此,越南的煤电项目被叫停、电动车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开始提速,配套标准与法规正在陆续筹划出台。


除了政策导向,现实需求也在推动电动两轮车的普及。


东南亚也在推进城镇化,轻轨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落后,日常出行还是高度依赖两轮车。


在城市交通拥堵、环保压力上升的大背景下,电动两轮车成了“刚需”,而现在保有量巨大的是燃油摩托车,因此未来“油改电”的相关市场机会很多。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窗口期。


国内电动两轮车产业已经相当成熟,头部品牌早已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和技术体系,无论是产品品质还是价格竞争力都具备全球优势。


更何况,RCEP协定也在为中国电动摩托出海“铺路”。


印尼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摩托车整车将在15年内实现零关税,全散件进口直接从10%降为0%;


越南虽未对电动车给出关税优惠,但整体大市场的趋势,仍然利好中国品牌出海。


写在最后


东南亚的油改电浪潮,正在从“起势”走向“实干”。


对于中国电动两轮车企业来说,这是一次市场、政策、资源“三重红利”叠加的难得机遇。


谁能把握住这一波,未来就可能在东南亚的街头巷尾,留下属于“中国智造”的声音和轮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山海图出海,作者:赵梓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