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提供具体的几个地方呀,没有具体的地点信息,我没法准确进行描述呢。比如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还是其他特定的地区呢?
不知不觉7月也进入了尾声。
上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系列上半年的官方数据。
自4月以来,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再次进入两位数下跌周期,已经连续38个月为负。
与此同时,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两大数据的跌幅也在进一步扩大。
今年1到6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5%,销售额同比下降5.5%。
从整体来看,全国楼市的数据确实偏冷,离“止跌回稳”还有一定的距离。
不过,具体到各个城市、房企还有项目方面,冷热的分化还在进一步加剧。
我们也发现,相比国内大多数城市,有几个城市的楼市表现可谓是风景独好,各有亮点,发挥所长。
具体都是哪些城市,今天来盘点看看。
一、没想到,上半年卖地冠军竟然是杭州
是的,你没看错。
今年上半年涉宅土地出让金额最高的城市,既不是上海也不是北京,而是杭州这个势头正猛的新一线城市。
6个月、21次土拍,在10个区卖出了68宗地,收获了1160亿元的涉宅土地出让金。
快要赶上去年全年的1169亿元,正式超越北京、坐稳全国第一。
这么多地不仅卖得多,而且卖得贵。
平均溢价率高达37%,最高的一块地甚至突破了100%来到115%,被建发地产竞得。
就此成为了今年以来全国土拍市场的最高溢价率。
之所以能取得这么突出的土拍成绩,除了取消限价的措施外,还和这几点密不可分:
首先就是核心区域供地大增。
据不完全统计,68宗地中超过一半集中在主城核心板块,包括钱二、钱江世纪城、未来科技城、运河新城,还有不少分布在丁桥和蜀山这样的改善地块。
其次是容积率的降低。
有的地块是本身容积率就低,比如几个“地王”项目都在1.2以下,还有的是主动调整规划、降低了容积率。
正是因为优质的市区低密地块不断,推动杭州地价持续新高,上半年已有近20个板块地价纪录被刷新。
成交楼面价也接连破6、7、8万/平大关,超越了广州和深圳,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还有一二手房稳健成交的基本盘,购房需求旺盛。
新房连续一年成交量大于供应量,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二手房上半年总成交量也创下了近4年来新高,3月单月突破1万套。
也难怪杭州土地市场能够杀出重围,涉宅出让金额拔得全国头筹。
二、“全国楼市第一城”到底有多猛?
再来看看成都这个名副其实的全国销冠。
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卖出了超过17.6万套的巨量住宅,力压上海和北京。
哪怕受到春节季节性影响,新房每个月的成交量也有8800多套,二手房每月更是在1.7到2.5万套之间,比上海3月的小阳春还要猛。
那么,具体都是哪些新房项目,还有哪些二手板块卖得最突出呢?
毫无疑问,新房成了千万级改善豪宅的天下。
前10大项目里有4个套均总价都在千万级左右,可谓是越贵卖得越好。
此外,几个豪宅盘上半年的单盘成交量也都纷纷超过了50套,显示出了强劲的购买力。
二手房方面,成交套数前三的区域依然是新都、成华和高新南。不过三者之间的差距仍在不断缩小,说明当下的购房者愈发认可核心区。
套均150万以下的刚需为主力,这一部分占据市场超7成。
200到300万的刚改客户也开始发力,成交份额较去年下半年有所提升。
再把时间拉长到5年,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二手比例有所切换的情况下,成都楼市一直保持着量级稳定。
就这样,成都还不放松,刚刚六部门联合出台了17条楼市新政,从提升供应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盘活存量、发挥公积金功效等4个方面,继续发力。
三、为什么天津的房租最坚挺?
除了房子销量和价格外,大家日常中还会比较关注住宅的租金情况。
而且通过和商铺还有办公其他两类的租金比较,也能发现住宅租金的抗跌性更强。
通过整理35个主要城市的租金数据,我们发现天津这一年半以来的表现最为坚挺。
对比去年下半年,35城中一共有11个城市环比上升,天津位列环比涨幅第二位,达到3.4%,仅次于西宁的3.6%
比起去年上半年,天津更是成为了为数不多同比上升的城市,租金同比上涨0.9%,仅次于乌鲁木齐的2.3%,同样凸显出了强大的韧性。
先从价格来说,天津的租金均价为41.3元/月*平方米,排在第10位。
和成都、厦门差不多,是北京的1/3左右。
再来看变化。
当地中介向我们介绍,天津除了市中心和平区的房租略贵之外(有很多陪读家庭),其他像河西、南开、西青的价格都不高。
北辰更是洼地,一室户只要不到1500元/月,地铁的配套也都跟上了。
之所以天津的租金这么稳定而有性价比,一方面是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较高,租金在其占比尚可,负担的压力不算大,另一方面也因为近几年二手房价跌出了性价比,很多房东转而边卖边租,租赁房源供给大大增多。
还有当地国企源源不断推出的公租房,也进一步拉低了市场均价。
四、就连小县城也在发力做改善
之前我们写过很多次县城楼市,主要聚焦在浙江义乌。
事实上,昆山这个全国“最强县市级”,这两年的新房表现同样值得关注。
据克而瑞苏州统计,今年一季度昆山新房成交套均面积达到了155平,创下了历史新高,尤其是玉山主城新房的成交套均面积更是来到了167平。
基本上人人买的都是大平层,超过同时期苏州市区接近30平。
这其中,洋房和别墅类产品成交面积占新建商品住宅总成交量的39%,占比也是近十年来的新高。
不少开发商也是拿出专注高端改善客群的产品系,集中扎堆在昆山主城区。
无一例外,这些改善产品基本上不缺购买力,屡开屡罄就是它们最好的证明。
这些还离不开当地“以旧换新”政策的升级,取消旧房面积144平以下的限制,纳入更多优质新房,让当地的老钱客户也能卖掉旧的豪宅,来买新的大平层,充分激活置换链条。
口碑房企打造品质项目,充足购买力叠加政策支持,让昆山的改善新房越卖越好。
“越买越大,越买越低密”,购房者已经进入深度改善阶段。
五、上海豪宅成交又破纪录了
大家一直都知道,上海这几年的豪宅市场很疯狂。
但没想到的是,今年上半年原来还可以这么疯狂。
光3000万以上的新房就卖了1096套,相当于平均每天成交6套!
连5000万以上半个小目标的也卖了482套,快接近去年同期的两倍,平均每天也有快3套。
总的来看,这些热销豪宅位于黄浦、徐汇滨江、老静安等中心城区核心地段,具有稀缺性。
单价也在节节攀升,不断突破新房天花板。
有两个项目最高单套均价超过了26万/平,保利某楼盘6月加推的江景房源中,备案单价最高则达到了30.27万元/平。
这些开发商通过打造标杆产品,实现品牌效应的同时又带动去化。
接下来还有多个“地王”豪宅项目排队入市。从风貌别墅到叠墅、江景大平层都有上新,推动上海今年一手市场再破纪录。
六、结语
当然,不光我们介绍的这几个城市,其他城市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比如上半年北京二手房网签量创下2022年以来同期新高;
深圳的二手住宅成交量同比增幅高达30.7%,排在四个一线城市的首位;
还有东莞、绍兴、青岛120到144平新房的成交套数提升了超过5%;
泉州、扬州、无锡、合肥144平以上的改善住房成交也有明显提振……
这么多点状数据的回暖,也希望能给下半年的楼市注入更多信心。
毕竟市场总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还会在一段时间的调整内不断寻找平衡。
上一篇: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