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6 月份中国对美国的稀土磁体出口量为 353 吨,相较于 5 月份出口量增长了 660%。
消息一出,特朗普直接懵了。
他不明白,自己苦苦哀求多次无望的稀土,中国怎么突然开始“松手”了?
特朗普撒的稀土“天网”
就在美国满世界为稀土抓狂时,中国却悄悄给他们“开闸放水”了。上个月,对美稀土出口暴增6倍。
想看懂其中逻辑,先得理解美国人心里有多慌。
稀土是现代工业的“黄金”。没了它,手机、电动车就是一堆废铁,F-35隐形战机也别想飞上天。
全球稀土矿不少,但能把矿石变成可用之材,玩转提纯分离这套复杂工艺的,只有中国做到了极致,几乎垄断了整条产业链。
这种依赖,成了美国的一块心病,特朗普上台后更是把它变成了“稀土焦虑症”。
3月20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意在提升国内关键矿产与稀土的生产能力。
该行政令准许启用美国《国防生产法》,从而为提高国内关键矿产产能给予资金、贷款以及其他投资方面的支持。
美国从乌克兰到越南,然后是非洲那些地图上都得找半天的国家,满世界找矿源、签协议。
五角大楼也急了,砸下重金扶持本土企业,誓言要重建美国自己的稀土磁铁供应链。
可忙活了半天,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得找中国购买。
暴涨6倍的“精准投食”
就在美国磨刀霍霍,以为中国会继续“断供”施压时,我们这边却突然松口了,但如果以为这是中国的“善意”,那就太天真了。
暴涨之前,因为贸易摩擦,5月份的出口量只有区区几十吨。从几十吨涨到三百多吨,听着吓人,但对美国庞大的工业机器来说,这点量连塞牙缝都不够。
更何况,我们“投食”的,主要是稀土永磁材料。这东西虽然关键,但在稀土家族里,还算不上顶级。
那些真正能用于军工、被列为“两用物项”的核心稀土材料,阀门依旧拧得死死的。
不少人一定会纳闷,为何不堵死美国的稀土来源,反而要对其网开一面?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彻底切断稀土供应,把美国逼到墙角,会发生什么?
美国必然会启动战时思维,不计成本、举国之力也要把自己的稀土产业链建起来。哪怕产品又贵又差,他们也得硬着头皮上。最终只会催生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而那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反之,我们每个月给你一点,不多不少,而且价格便宜、质量又好。美国企业有物美价廉的中国货用着,就不会响应政府号召,投下天文数字的巨款,去建一个风险高、周期长、成本没优势的本土工厂
就比如美国的稀土龙头MP材料公司,五角大楼刚给了近4亿美元的补贴,指望它能把磁体年产能拉到1000吨。
结果中国这边一发力,两个月的出口量就快赶上它半年的目标了。导致MP公司的市场被瞬间挤压,政府的巨额补贴直接打了水漂。
可见,我们不是在发善心,而是用最纯粹的市场逻辑,精准地打击了美国的产业雄心。
让美国那些想搞自主研发的企业,既看不到足够大的市场,也下不了背水一战的决心。
久而久之,那条“去中国化”的产业链,自然就胎死腹中了。
中国不败的底牌
如果说“精准投食”是战术上的回旋镖,那在战略层面,中国正在建立一套全新的、由我们来定义游戏规则的“护城河”。
去年底,中国已将稀土的提取、分离工艺,以及高性能稀土磁体的制备技术,列入了《禁止出口技术目录》。
意味着矿你可以挖,但想学我们点石成金的核心技术,没门。
紧接着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又推出了全球首个《稀土永磁体碳足迹核算方法》标准。
以后出口稀土,不仅要看品质,还要看“绿不绿”。从开采到生产,整个链条的碳排放都要算得清清楚楚。拿不出这份“绿色履历”,你的产品再好也出不了海。
属于直接打在了欧美冶炼技术落后、环保成本高昂的软肋上,用他们最爱谈的“环保”,筑起了一道贸易高墙。
最重要的改变在开采,过去中国的稀土开采配额都是公之于众,让全球市场有个预期。但今年,配额的公布悄无声息,具体数字也成了商业机密。
这一下,全球都成了睁眼瞎,没人知道中国到底打算生产多少、卖出多少。巨大的不确定性,不仅能牢牢掌握定价权,更让对手无法预判我们的下一步棋。
三板斧下来,中国已经不满足于只当一个供应商了,而是在成为稀土世界的规则制定者和秩序维护者。
芯片与稀土的微妙交换
就在中国稀土对美出口“暴涨”的几乎同一时间,一个看似不相关的消息传来:美国允许英伟达向中国出售“降级版”的高性能AI芯片H20。
之前,美国对这类技术一直是严防死守。恐怕这不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是个巧合。
我们用稀土的“有限放开”,或许换来了美国在芯片上的“有限松口”。双方都在自己的王牌领域留有余地,既不彻底锁死,也不完全开放。
所以,别再把那“暴涨6倍”看作是示弱或和解了。这恰恰证明,中国手握稀土这张王牌,打法已经愈发成熟和自信。
我们不再满足于简单地“卡脖子”,而是用一套绵里藏针的“太极”,在更高的维度上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