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Z世代到银发族:为何微短剧这么火?
创始人
2025-07-23 22:03:09
0

Z 世代追求快速、碎片化的娱乐,微短剧正好满足其需求,时长几分钟,利用碎片时间就能轻松观看,契合他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银发族也被吸引,其内容简洁易懂,适合他们视力和精力的特点。微短剧以丰富多样的题材,如古装、都市、悬疑等,吸引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它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却能以精彩的剧情和精湛的表演吸引眼球。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在微短剧的世界里找到乐趣和共鸣,这就是微短剧如此火爆的原因,跨越年龄界限,成为大众喜爱的娱乐形式。



微短剧已经成为数字时代文化消费的重要形式。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微短剧的用户规模达6.96亿人,占网民总规模的68%。《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超七成用户已经养成了看微短剧的习惯。其中,36.19%的用户每天都看微短剧,38.15%的用户每周要看好几次,而且有65.78%的用户曾重复观看同一部剧。


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了深刻的社会变迁与人口结构转型。从银发群体的“黄昏恋曲”到Z世代的“国潮”“IP化”等多元喜好,从都市白领的通勤消遣到下沉市场的情绪代偿,微短剧的爆发式增长既是技术驱动的结果,更是当代人口结构剧变和社会转型的产物。


一、谁在看短剧?


用户年龄结构呈现全龄化渗透趋势。短剧受众中,青年群体是核心观看主体,截止2025年6月,18—30岁用户占比36%,31—40岁占31%,41—50岁的中年群体占比17%。


值得注意的是,中老年群体正快速融入数字视听消费市场,50岁以上用户占比15%。这种结构图像也反映了互联网普及对银发群体的深度渗透,短剧市场形成覆盖Z世代至银发族的全年龄光谱。


2025年上线的《夕阳之恋》的爆发式增长颇具代表性,该剧自播放之日起跻身TOP20榜单,受到中老年群体的欢迎。中老年题材的短剧通过广场舞社群、社区微信群及视频号等中老年活跃的网络社区低门槛快速传播。这些作品在帮助丰富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和推动中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性别维度呈现差异化消费图景。2025年上半年,女性用户是微短剧观众的主力军,整体占比为55.8%,其中18—34岁的年轻女性活跃度最高,最可能付费观看。同时,红果短剧官方数据显示,平台女性用户增长快。女性自我成长、情感自主、自由独立、浪漫爱情等一些题材受女性欢迎,这可能为女性群体提供了对抗婚恋焦虑和应对现代社会多元化发展诉求的想象空间。


短剧的用户基础呈现广泛的城市层级渗透,在各级市场均拥有可观的受众规模。具体来看,四线及以下城市展现出强劲的内容消费潜力,以33.04%的占比成为最大用户来源;与此同时,新一线与一线城市合计占比达25%,二线城市占比18.83%,三线城市占比23.12%。短剧凭借强娱乐性的特点,跨越城市发展差异,成为覆盖不同地域层级的全民化数字娱乐产品。


短剧市场的热门题材呈现出鲜明的共性特征——无论是中产、Z世代还是有孩子的女性,均偏好都市情感、大女主及萌宝题材。这些题材已超越单纯娱乐功能,成为观察社会观迁的窗口——从受中老年群体欢迎的《夕阳之恋》到突出女性成长的《好一个乖乖女》,各种短剧题材和在社会上的受欢迎程度将成为我们理解这个社会的重要资料。


二、短剧为何受欢迎?


很多研究从技术发展、心理学等角度分析了短剧流行的原因,我们想从社会变迁和人口变动角度提一些看法。


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大规模迁移流动下的夫妻分居、独居、代际分离成为重要的人口现象;结婚推迟、结婚率下降,在一部分年轻人中婚姻已不是必选项,而成了可选项;生育意愿降低、生育推迟,低生育水平成为社会常态;


同居、离婚、婚前性行为、婚外生育、离婚不离家、在一起的分开居住(Living Apart Together)等各种关系形式出现并被大众接受;青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持续提高但就业压力、工作压力和生存压力都普遍较大;性别平等意识持续提高但现实社会结构下性别不平等依然存在。


这些人口现象或人口变化塑造了一个异质性极强的群体,在观念和行为上,呈现出传统和现代交织的复杂景象,以各种新现象、观念为主题的短剧的出现恰好反映了社会变迁,不同的群体都能从这样的文化形式里面找到认可的作品。


以上是大的社会人口背景,而短剧作为一种新技术的产物,正好契合了大众的需求。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由美国学者1989年提出,用于解释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行为。依据该模型,某项技术或服务被需要和接受的核心要素包括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PU)和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PEOU)。这个模型实际上可以用来解释微短剧这样的形式为什么会在各个群体中快速流行起来。


从感知有用性上,微短剧这种形式和产出的内容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时间碎片化是典型特点,这些碎片的时间很难用来观看影视长剧,短剧正好提高了时间利用效率,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


Hartmut Rosa在《社会加速:关于现代性的新理论》(Social Acceleration:A New Theory of Modernity)著作中提出了三个“加速”


一是物质生产、交通、信息传递等技术的加速发展,技术加速并未节省时间,反而提高了社会对速度的期望,迫使人们用省下的时间做更多事。


二是社会制度、价值观、行为、生活方式等社会变迁加速。


三是生活节奏加速,时间越来越不够用,同时处理多任务工作成为常态。


当社会时间被切割为更小单元,文化叙事就得适配这种新的时间结构,三分钟短剧精准契合都市人群的通勤、午休等零散时间,成为当代青年快节奏现代生活下的高效娱乐选择。


从感知易用性上,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软件应用(App)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和平台支撑。在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时代,短视频流行起来,据《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4年12月网民中使用短视频的占93.8%,这使得看短剧的娱乐选择随时随地可以实现,所有拥有智能手机的人都能随手获得;同时短剧的免费也进一步增加了对不同人群的吸引力。


从心理需求上,这是一个文化和价值观都非常多元的时代,短剧生产的低成本和快节奏能够快速产出各种不同的产品,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


三、“短剧+”模式或成为优秀文化传播渠道


短剧这种新兴的文化消费形式的出现可谓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正如以上分析,只要社会还在发生持续的变迁,快节奏生活、碎片化时间等这样的社会形态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短剧形式的文化产品就会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新兴产品出现的初期可能会伴随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在低成本和流量驱动下的低质量内容,但大众会“投票”,优秀的产品会被看见、被认可、被传播。例如,《重回永乐大典》以微短剧的形式讲述先人智慧和呈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家里家外》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讲述再婚家庭的温情故事,这些题材的微短剧都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和好评。


短剧有制作成本较低、社会参与度较高、输出密度高节奏快等一些特点,这些优势使得这种文化传播形式有潜力成为传播优秀文化的载体,未来要充分利用这样的形式传播优秀文化


相较于其他影视剧形式(电视剧、电影、长网络剧等),短剧可能会触及到更多的人,不需要电视、电脑或购买会员,一个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短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更加平等的文化传播,尤其是因为资源限制而难以触及其他文化产品的弱势群体;短剧也让更多的人更有效地利用了时间,接受信息也好、休闲娱乐也好,便捷的获取方式让碎片化的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


当然,这对当前相关单位进行知识、文化和价值观等的传播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身边就有利用短剧这种新形式进行社会治理的案例,海淀区妇联推出婚姻家庭系列短剧《爱是你我》《我们的幸福里》,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小故事传递一些大理念。当前,各个部门的文化宣传工作比如倡导和培育新型婚育文化,“短剧+”这样的文化传播方式不失为一个新的宣传倡导和观念交流的渠道。


两名学者Viswanath Venkatesh和Fred D.Davis2000年拓展了技术可接受模型(TAM2),在模型中增加了社会影响(如领导的要求、周围人的推荐、评价等)和认知工具(如技术跟工作的相关性、输出质量等)两个因素。这对如何规范短剧发展、利用短剧的优势传播优秀文化具有重要启发。


在数字时代,要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和推荐,就要提高产品质量。有关部门需要继续完善监管制度,平台改善算法模型,建立吸引大众参与评价产品的评分机制,让具有文化价值的优秀作品被推荐。平台、制作方、学术机构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大众需求和期待,创作和传播更契合大众需求的作品。


参考文献

1.Davis,F.D.,Bagozzi,R.P.,&Warshaw,P.R.(1989).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J Manag Sci,35(8),982-1003.

2.Venkatesh,V.,&Davis,F.D.(2000).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Four longitudinal field studies.Management science,46(2),186-204.

3.Rosa,H.(2013).Social acceleration:A new theory of modernit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ID:renkou8gua),作者:付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靳永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