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领域曾风光无限,如今却遭遇重大挫折。永安行作为共享单车第一股,其预亏情况令人震惊。高达 925%的预亏扩大幅度,仿佛一记重锤,敲响了共享单车行业的警钟。这一数据背后,是行业竞争的激烈、运营成本的攀升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永安行或许曾在共享单车的浪潮中崭露头角,但如今却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这不仅是永安行自身的困境,也折射出整个共享单车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难题,让人不禁对这一曾经充满希望的行业前景感到担忧。
今年刚刚被哈啰出行收入囊中的永安行,最近发布预亏公告。
公告称,永安行今年前六个月将录得净亏损6200万元至8000万元,同比扩大694.63%至925.33%。这个曾经的“共享单车第一股”,易主之后仍未迎得重生。此前的三年时间,永安行也一直在亏损泥潭中挣扎。
永安行还押宝在了氢能和芯片业务,甚至做起了智能锁、养老服务平台等生意。但目前来看,氢能业务还未成为营收主力,氢能自行车销量也十分惨淡,布局多年的芯片业务尚未大规模量产交付。
一直以来,永安行都被视为哈啰借壳上市的标的,随着它的否认,永安行又似乎成了哈啰CEO杨磊甩不掉的累赘。
业绩变脸,连亏三年
资料显示,永安行于2017年正式上市,被外界称为“共享单车第一股”。
不过,与主要面向C端的共享单车模式不同,永安行起初主要专注有桩公共自行车,并由地方政府进行采购,永安行提供后期的运维。可谓是在当年摩拜、ofo和青桔的共享单车大战中走出了差异化路线。
数据显示,2017年,永安行营业收入为10.55亿元,同比增长36.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6亿元,同比增长343.85%。这也与大规模烧钱而陷入亏损的共享单车玩家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市当年,永安行就将旗下的共享单车资产永安行低碳甩掉了包袱,与哈啰单车进行合并。合并之后,哈啰单车创始人杨磊出任新公司CEO,永安行也成了哈啰出行的股东。
但尴尬的是,上市第二年,永安行就迎来了业绩变脸。
数据显示,2018年,永安行营业收入8.45亿元,同比下降19.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亿元,同比下降76.89%。
此后永安行的业绩并不稳定。《BUG》栏目梳理永安行历年业绩数据发现,从2020年至今,一直处于下行态势。从净利润来看,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三年陷入亏损;从2020年至2023年,连续四年出现净利润增速同比下滑,2024年有所缓解。
今年以来,永安行的业绩走势再次不容乐观。
近日,永安行发布预亏公告,称2025年前六个月将录得净亏损6200万元至8000万元,同比扩大694.63%至925.33%。公司表示,业绩下滑主要受公共自行车业务增量不足、存量缩减影响,同时部分客户拖延付款导致信用减值损失增加。
撤回IPO,蚂蚁套现
据悉,今年3月哈啰入股之后,哈啰和杨磊合计直接持股永安行上市公司38.21%,哈啰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杨磊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在交易公告发出当天,哈啰出行CEO杨磊在朋友圈表示:“终于可以了。”这被外界认为是哈啰有意通过收购永安行实现借壳上市。永安行也在多个交易日接连斩获涨停板。
3月19日,永安行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公告称关注到市场出现相关媒体报道“哈啰借壳”的新闻,经核查及征询本次交易的股权受让方,本次股权转让不包含任何资产注入的安排,目前及未来12个月内亦不存在筹划哈啰集团重组上市的安排。
近年来,哈啰的上市之路确实不太顺利。
早在2021年4月,哈啰出行就曾向资本市场发起过冲击。当时,哈啰出行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招股书,计划以股票代码“HELO”在纳斯达克上市;不过递交招股书三个月后,2021年7月,哈啰撤回了上市申请。哈啰当时表示,经过管理层慎重考虑,哈啰出行已向美国证券交易所委员会发出声明,要求撤回此前提交的IPO申请。后续会根据国家监管要求和资本市场环境,适时推进IPO事宜。
一方面,哈啰出行也尚未盈利。其此前披露的业绩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1.14亿元、48.23亿元、60.44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05亿元、11.34亿元,三年亏损超过48亿元。
另一方面,出行行业已有多家企业抢先上市。比如嘀嗒出行、如祺出行已经于2024年登陆港交所,曹操出行也已经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等待上市。
天眼查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0年,哈啰出行至少有10轮融资,拿到了近200亿元的投资,其中蚂蚁集团一共参与了六轮融资。而在此次交易中,蚂蚁集团旗下上海云鑫通过向杨磊转让永安行股份的方式得以套现2.19亿元资金。值得注意的是,杨磊从蚂蚁集团收购股份的价格也比给永安行创始人孙继胜要高,一个为15.28元/股,另一个则为13.76元/股。
多元发展,未见起色
随着哈啰和杨磊的入主,永安行创始人孙继胜也退居幕后。
孙继胜当时对外表示,自己会一直陪伴永安行,并不会退出公司,但可能有战略重心的调整,未来会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在氢能和芯片业务的发展上。
永安行自2017年上市后,也在尝试多元化发展,将氢能产业和新型存储芯片作为新的发展方向。2021年12月,永安行在江苏常州正式投运“氢能自行车系统”和1000辆氢能车。该款自行车氢能续航约70公里,最高时速23公里/小时,人工换氢5秒完成。首批氢能自行车投放在常州主城区各公交、地铁、医院、商超等人流量密集站点,收费标准为2元/20分钟。
这个收费标准比永安行自家的共享电动车略高。同样在常州,永安行App则显示,其共享电动车的价格为2元/30分钟;另外,氢能产业也还不完善,有用户反馈,永安行的共享氢能自行车出现氢气存量不足、扫码障碍等情况,用户反馈不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城市共享租用模式之外,永安行氢能车还提供整车售卖。永安行方面称,其自主研发的氢能自行车,采用低压储氢换氢技术,外形清新靓丽,具有长续航、轻量化、防撞击、耐高温等突出优势。氢能自行车可极大满足人们远距离出行需求。尤其在北方地区,氢燃料的动力十足,不受寒冷气温影响。
不过《BUG》栏目在永安行京东旗舰店看到,其氢能自行车售价高达6599元,商品页面显示仅售出19辆,可谓是销量惨淡,目前商品也已经下架。永安行的淘宝店铺中,也无法搜到氢能自行车售卖。
对于下架原因,两家店铺客服向《BUG》栏目表示是因为缺货,但具体的销量数据客服方面也不了解。
另外,永安行还于2018年开始布局PMRAM(压磁随机存储器)新型存储芯片,官方称未来可广泛应用于AI人工智能、云计算、存算一体、汽车电子、智能穿戴、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等产品。不过其芯片业务目前还未大规模量产交付,因此并未带来实际收入。
《BUG》栏目在永安行官网看到,为了多元化发展,其甚至进军了智能锁、养老服务平台等领域,业务可谓十分杂乱。有意思的是,除了这些新业务,2024年底,永安行还计划收购联适技术65%股权,该公司主要从事“自动驾驶、农机无人驾驶、智能作业、农业机器人”等农机装备智能化业务,试图切入无人驾驶领域。但今年2月,永安行宣布放弃收购,因对标的公司估值等商业条款未能达成一致。
目前来看,永安行要依靠哈啰出行的助力,以及通过氢能和芯片等新业务重回业绩增长的轨道,依旧挑战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