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今年即将推出的屏幕技术堪称一大亮点,有望为用户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这项技术或许能在显示效果上实现显著提升,色彩更加鲜艳逼真,对比度更高,让图像更加清晰细腻。而且,据相关消息称,它可能会在能耗控制方面有所突破,虽带来更出色的显示效果,但却能帮用户节省 99 块的电量消耗。这意味着用户在享受高清屏幕带来的愉悦的同时,无需担心电量过快流失,既能满足对视觉的追求,又能在经济上有所获益,着实令人期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 (ID:ifanr),作者:发现明日产品的,原文标题:《iPhone 今年要上的屏幕技术,能帮你立省 99 块》
苹果总算
遥遥领先?
最近几个月,有关iPhone 17 Air超薄机型的爆料占据了大多数头版头条,而其余几款机型的消息则少了很多。这个现状终于得到了改观。
有消息人士向MacRumors透露:苹果已经在供应链上找到良率和产量合格的抗反射屏幕,预计将在iPhone 17 Pro系列两款机型上搭载抗反射屏幕,以增强在高亮度环境中的屏幕可读性:
iPhone搭载抗反射屏幕的消息早在2024年中就已有端倪,据传甚至会比现在使用的「超瓷晶玻璃」(Ceramic Shield)更加抗刮,我们有望在今年的Pro系列上看到一块比以往都要通透的屏幕。
更难得的是,抗反射屏幕一旦实装,将会是iPhone近年来少有的、能够对国产手机说出「我有你没有」的功能点,还是相当值得期待的。
抗反射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
近几年的「抗反射屏幕」关键词,背后大多都跟着另一家厂商的名字:三星。
通过与康宁的紧密合作,三星在S24 Ultra上首次搭载了一块名为「康宁大猩猩Armor」的玻璃,将表层的抗反射镀层与下方的微晶玻璃基板组合在一起生产,最终实现了S24 Ultra上相比前代降低75%的反射率:
相比传统的在已经生产好的玻璃基板上喷涂抗反射涂层再固化,这套三星与康宁合作的技术优势,在于生产环节就加入了特制的基层,能够帮助镀层附着、比后期喷涂更耐划。
然而三星的「抗反射镀层路线」在推出之后显得有些曲高和寡,擅长快速组织供应链并实现技术超车的国产手机厂商并没有跟进这项抗反射技术,近两年的旗舰机上我们几乎看不到与抗反射相关的宣传。
这可能更多是因为在中国,一张AR贴膜唾手可得:三星与高通花几千万美元联合研发的抗反射技术,能够被你几十块轻松拿下(实现约80-90%的效果)。
但如果你就此以为,抗反射并不是什么高精尖的技术,那你就错了。为了在屏幕这个「心灵的窗口」上提升视觉观感,降低影响用户的反射,各种技术方案已经实践了十多年。
1.微结构散射(AG)
散射(diffuse)无疑是目前原理最简单、应用历史也最久的抗反射的方式,通过直接将反射出来的光波打散,从而减少能够进入眼睛的反射光。
而这种技术,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抗眩光(anti-glare,AG)玻璃工艺,它的原理是通过在玻璃表面制造不均匀的微观结构,让反射之后的光波射向四面八方,避免它们之间形成平行光或相长干涉,从而减少眼睛能够看到的反射光。
而AG工艺的行业应用,就是各种磨砂膜和雾面显示器。
只不过相比AR镀膜,AG工艺并没有在根本上「减少」反射的量,只是将反射的方向从人眼处偏离,并且这些偏离的光还会继续在玻璃内反射和散射。
这也是为什么雾面显示器上,最终会把光散射成一片光晕:
此外,AG工艺的效果与表面不均匀的程度直接关联。使用过早期雾面屏MacBook Pro,或者经常贴磨砂膜的朋友都知道,AG工艺的磨砂效果会影响屏幕的显示效果。特别是当屏幕/膜上泛起油污的时候,会出现棱镜式的色散效果,非常难看。
2.纳米级蚀刻散射
纳米级蚀刻散射可以看做是一种改良的AG工艺,其代表产品就是苹果在Pro Display XDR与最新一代iMac上使用的纳米纹理玻璃(Nano-texture glass)了:
这种改良的AG工艺所意图解决的,就是散射结构对于屏幕显示效果的影响。纳米纹理玻璃通过将表面的散射结构缩小到纳米级别,在小于屏幕像素发出的同时保留打散反射光的能力,在散射和透光之间找到了比较好的平衡。
然而这种改良工艺的问题,就是裸露的纳米纹理玻璃耐久性相比普通的磨砂玻璃要低很多,无论是苹果的Pro Display XDR还是部分使用了类似技术的高端电视,都会特别说明需要对面板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
这也是为什么苹果在销售纳米玻璃版Pro Display XDR的同时,还要附带一块抛光布——可千万别丢了,单买售价145!
3.干涉光镀膜(AR)
然而比起AG磨砂玻璃影响画质、纳米纹理玻璃脆弱易划伤,手机屏幕需要的,恰恰是能够在保证显示效果和耐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反光。
这种能够兼顾画质和耐用的技术,就是AR镀膜。
这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抗反射(anti-reflection,简称AR)技术,苹果在MacBook的屏幕上面已经使用了很多年。而三星与康宁合作的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改良的AR镀膜方案,通过调整玻璃生产工艺改进镀膜的牢固性。
顾名思义,干涉光镀膜能够消除反射的原理就是光线的相消干涉(destructive interference)。由于玻璃的厚度,光线在照射到屏幕上时会在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两次反射,这两股反射出来的光波进入我们的眼睛,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屏幕反射。
而通过精确控制玻璃上的抗反射镀层厚度,并利用多层镀层反射不同波长的光,就可以让屏幕上表面与下表面反射出来的光波之间形成约等于半个波长的相位差,让两股反射光波之间发生相消干涉,以大幅减少最终进入眼睛的反射。
换句话说,AR膜背后的物理原理与「主动降噪耳机」是基本相同的:促成相位差,让波与波互相抵消。
考虑到苹果与三星显示的紧密关系,以及纳米纹理玻璃面世以来的反馈,iPhone 17 Pro系列大概率会使用类似的AR镀膜与玻璃基板结合的方案。
虽然国产Android品牌还没有跟进三星的屏幕AR效果,但目前不少品牌已经在线下门店提供光固化AR膜的贴膜服务了,价格普遍在99一张(有的时候会有199左右多张的套餐)。
——虽然价格高于「九块九」的烂大街贴膜,但如果你经常在户外/高光/复杂光环境用手机,对AR确实有需求的话,这99一张的AR膜效果还是不错的。
总而言之,我们目前已经看到了对于解决屏幕炫光反射的四种解决方案:
打散反射光的AG工艺,代价是牺牲显示效果
改进后不影响画质的纳米纹理玻璃,代价是牺牲耐用性
兼顾显示效果和耐用性的AR镀膜,代价是单价过高
在AR镀膜工艺上改进的三星-康宁抗反射玻璃
虽然目前只有三星的S24与S25两代Ultra旗舰用上了最新的抗反射技术,但苹果的跟进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供应链端解决方案的成熟,国产品牌跟进的可能性也变得更大了一些。
抗眩光屏幕,应该成为未来旗舰手机的标配
归根结底,屏幕的抗眩光、抗反射能力,是显示交互环节不可或缺的一环。
「屏幕」作为如今我们与绝大多数科技产品的最主要交互方式,关于屏幕的方方面面都影响着人们的使用方式。
从LCD到OLED,从60Hz到360Hz,从暗得看不清到峰值接近三千尼特的亮度,每一次显示技术的更迭都经历了从「效果差不多」到「用了回不去」的转变。
而下一次显示技术的更迭,应当就是屏幕的抗反射能力。毕竟在各种参数进步的边际效应递减的今天,一块抗反射效果优异的屏幕,是为数不多的「一眼就能看到差距」的进步:
单凭这一点,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抗反射屏幕在未来一两年间,应当成为任何一个对屏幕显示有追求的厂商在旗舰机上的标配。
上一篇:俞敏洪、董宇辉,“分手”不后悔
下一篇:即时零售的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