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对立在脱口秀领域似乎陷入了一种纠结的境地。一方面,它似乎成了一些脱口秀演员获取关注度的捷径,通过夸张或极端的表述来挑起性别话题,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强烈反响,仿佛踏入了一片看似热闹的舒适区。然而,这种以性别对立为噱头的表演,往往只是昙花一现,且容易引发争议和不满,让整个脱口秀行业陷入舆论的泥潭。真正优秀的脱口秀应该是用幽默和智慧去洞察生活,而不是将性别作为对立的工具,只有这样,脱口秀才能在良性的轨道上持续发展,而不是被性别对立的泥潭所吞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表龙门阵,作者:三表的表,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某地宣传部门不关注正在发生的民生问题却对脱口秀领域跨界监督,这本身就蛮好笑的。
他们指出的“脱口秀滑向性别对立的泥潭”的问题是否存在呢?
不存在。
是综艺节目制造了这个假想。
一个烫知识——以性别视角观察生活是脱口秀的一大母题,在任何国家都如此。
一个女性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感受到的困惑与困扰,如果换个性别视角看,也同样存在的话,那么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讲,她们就会缺乏表达的动力。
与“交不上房租”、“房子是三角形”这些事相比,那些因性别造成的诸如月经羞耻、重男轻女、生育焦虑、职场歧视,或许会真正让女性产生更澎湃的情绪,更充沛的表达欲。
如果我们认为她们频繁讲这种选题是激化两性对立,那不是他们的错,女性切实感受到的个体生活体验并表达出来,能有什么错呢?
错的是,脱口秀综艺节目将优秀的女性脱口秀演员聚在了一起,形成了话题的重复及过载。
这不是性别对立问题,这是生理问题。
你让我一直看小早川怜子的片子,我也会从两眼放光到形同枯槁。
要知道女性脱口秀演员拿上台的段子都是经过线下验证的,获得大量共鸣的,且另一个烫知识是——一套段子至上可以演一年,在不同的城市,面对不同的观众,从内容消费层面讲,新鲜感是没问题的。
女性脱口秀演员拿出经过市场验证且过审的段子出来表演,是没有义务考虑是不是其他人也会讲类似的话题,实际上你再来十季脱口秀综艺,他们依然讲的还是这些。
如果想从根本上消除所谓脱口秀的两性对立问题,那以后只办“全男脱口秀”综艺就行了,全男的视角一点都不单一,化妆、健身、职场、炒股、容貌焦虑、色盲困惑,太精彩了,都不带重样的。
在这一轮声讨中,很多女性观众也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女性脱口秀演员能不能突破话题的桎梏,介入更多的生活场景,像男性一样谈的丰富且精彩。
我想,演员们肯定尝试过,尝试仅仅从一个单性别的场景里找到自己真实的情绪与困惑,譬如“母婴室”。
好嘛,简简单单奶孩子,男女总不能对立了吧?
可是,女性真正的情绪与困惑不在“母婴室”里,而在更广袤的社会关系中,在她因为性别不得不承担的义务中,这是表达的源点。
我想称之为“女性脱口秀演员的母婴室困境”。
女性脱口秀演员做表达,不是像你一样和闺蜜在小红书互相分享个帖子嘎嘎一乐。
更为残酷的是,即使是这种表达,依然是符合节目播出条件的表达——这才哪到哪呢?
李诞在自小说《候场》里写到:“我爱着我女朋友,我还是拒绝使用妻子老婆这类称呼。她在这件事中下场也好不到哪去,比我还可怜,她以为爱能战胜一切,能战胜我的积习,我长久的懦弱,我心里没断过的冷风,我与死亡多年的交情。”
豆瓣有评论——李诞招女性喜欢,想来想去就是那种诚实地自省。
事实就是这样的,有的男性再操蛋,再虚无,也可以褒奖自己的自省,女性认为爱是解药,男性冷冷一笑,以为自己特清醒。
所以,若黑尾酱站上舞台,开他懦弱的玩笑,开他积习的玩笑,会不会解读为滑向男女对立的泥潭呢?
最后说一句,对女性脱口秀演员而言,脱口秀综艺这条路真是到头了。
你们会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会被认为是不安定的人,别有用心的人,你们聚在一起声音太大了。
扎根线下吧,找到与你们有共鸣的人,你们可以一直这么说下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表龙门阵,作者:三表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