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前海财险官网更新高级管理人员履历,该司唯一副总经理李玮玮已退出高管名单。
就人事层面来看,近半年时间里,前海财险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年底,前海财险董事会换届,宝能色彩淡化;今年年初,平安系霍建梅出任董事长;6月总经理李功霓离任;直到最后一名副总经理退出。目前,前海财险领导班子仅四人,总经理及副总经理全部空缺,未来势必又一波巨大的人事任命。
随着公司治理优化,前海财险也收回了一些债务,例如,今年年初,前海财险通过股权抵债的形式,收回了股东宝能及相关方9694万元的债务。不过,新班子即将直面的仍是处在连年亏损、综合成本率高企等重重困难之下的公司经营情况。
此外,本应于7月21日进行法拍钜盛华股份持有前海财险20%的股份,于近期中止,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由于案外人对法院的执行行为提起了执行异议。钜盛华股份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25年一季度,前海财险57.9%的股权处于被冻结状态。详情《20%股权七折拍卖,前海财险走到十字路口?成立以来亏损9亿,李功霓履职总经理一年后闪辞,64岁董事长霍建梅兼临时负责人》
总经理上月卸任后唯一副总再退出高管名单领导班子仅为4人
继6月13日总经理李功霓辞任后,前海财险唯一副总经理李玮玮内亦退出高管序列,仅间隔一个月的时间。
李玮玮监管系统出身,职经历主要集中于监管机构。资料显示,李玮玮出生于1976年,职业生涯起始于保险监管系统,曾担任中国保监会湖南监管局办公室主任助理、保险中介监管处副处长。2019年李玮玮加入前海财险,10月30日,深圳银保监局核准李玮玮的前海财险总经理助理的任职资格。2020年10月,正式升任副总经理,成为公司四位副总之一。
随着李玮玮离任,前海财险副总经理职位已全部空缺。截至目前,前海财险领导架构仅为4人,即董事长兼临时负责人霍建梅,审计责任人王占军,合规负责人、首席风险官胡晟,总精算师楠笛。
值得一提的是,前海财险的总经理一职历经“四年三变”。自2021年8月首任张云飞因个人原因离职后,由董事长黄炜代行职责。2022年2月华农保险原副总经理郜延华以拟任总经理身份参与工作,但因未获核准,前海财险总经理职责大多由副总经理代管。同年8月,董事长黄炜因个人原因被深圳相关部门带走调查,前海财险董事长、总经理两大职务陷入长期“真空”状态,由多位副总经理协同代管公司运营。2023年10月李功霓接任前海财险总经理职务,并于2024年3月15日正式获批,任职直至今年6月离任,最终由63岁的董事长霍建梅担任前海财险临时负责人。
霍建梅自2025年1月21日起任前海财险董事长,此前曾供职于中国平安,担任集团、专业公司部门和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就目前人事架构来看,未来一波新的人事变动势在必行…
“宝能系”退出管理层,仍拖欠1.28亿保费
2024年与2025年,无疑是前海财险经历“巨变”的关键年份。 该司在此期间相继完成了董事会、监事会换届,并处理部分股东拖欠保费的问题。而这一切问题的源头,均指向前海财险股东——宝能集团。2022年,“宝能系”深陷债务危机,这次外部剧变对前海财险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方面,在股东实力相对削弱的窗口期,前海财险得以借机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的重塑,降低“宝能系”在核心决策层的影响力。这主要体现在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换届上。
2024年9月,推迟了两年多的监事会完成换届,相较于上一届监事会,新一届监事会的“宝能系”色彩明显淡化。在上一届监事会中,分别担任前海人寿监事会主席和宝能汽车集团董事的陈琳和程细宝,均已换下。转而新进郑钟强、郭汉标、曾振鹏先生、薛智奎4人。股东监事宋粤霞晋为本届监事会主席,目前还担任凯信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前海人寿监事。
紧随其后,同年12月,董事会也完成了重要更迭,“宝能系”的席位进一步缩减。前海财险第三届董事会由霍建梅(新晋)、郭阻尼、吴文芳、陈远志(新晋)和黄轶(新晋)组成,其中,吴文芳、陈远志和黄轶为独立董事。此外,在前海财险任职的仅为郭阻尼一人,为现任董事会秘书,郭阻尼曾在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工作。霍建梅排在董事会首位。
然而,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 前海财险长期面临股东宝能及其关联方拖欠的巨额保费。前海财险临时信息披露报告〔2024〕2号显示,股东及其相关方(包括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237个公司)合计欠付公司保费1.28亿元,目前尚无进展。
不过,宝能及相关方拖欠的另一笔保费已经通过股权抵债方式收回。前海财险临时信息披露报告〔2025〕1 号显示,2024年,前海财险因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建业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宝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拖欠保费形成9694万元债务。2023年12月转移至扬州宝能,但其未偿还。为化解坏账风险,2024年债务转至深圳鸿兴莱华,后者以全资子公司天津和瑞泽100%股权抵债,将天津和瑞泽持有53套商铺作抵押。目前,在天眼查上显示,天津和瑞泽股东已完成交割,由前海财险100%控股。
成立8年累计亏损9亿一季度综合成本率高达201%
虽然前海财险已做出诸多调整,可历史问题仍旧不小。成立8年,前海财险保险业务收入波动、净利润多年亏损、综合成本率偏高、投资收益率一般。
2025年第一季度,前海财险保险业务收入为3.23亿元,同比下降12.23%。净利润亏0.19亿元,同比亏损扩大。总资产33.79亿元,较年初增长4.84%。净资产为2.44亿元,较年初下降6.51%。投资收益率为0.51%,综合投资收益率为0.56%。综合成本率高达201.56%。一季度末,前海财险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04.67%,环比上季度下降2.45个百分点。2024 年一、二、三季度评级结果均为C。
自2016年10月成立以来,前海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年年攀高,在2019年达到高峰,随后开始降低,进入波动阶段。2017年至2024年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0.24亿元、15.42亿元、22.66亿元、21.31亿元、19.39亿元、14.43亿元、15.64亿元、15.25亿元。
净利润上,仅2022年为正,其余年份均为亏损,截至2024年已累计亏损约7.8亿元。具体来看,2017年至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32亿元、-2.21亿元、-1.25亿元、-1.25亿元、-0.14亿元、0.31亿元、-0.89亿元、-1.04亿元。
投资收益率偏低,综合成本率偏高,等多方面原因致使前海财险多年亏损。作为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前海财险的投资收益表现并不出众,2024年下半年以来,前海财险在权益市场回暖的背景下,第四季度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均为负值。但是在2022年时,前海财险年度累计投资收益率达到3.7%,可在同期财险行业中排到中上水平。
综合成本率方面则是多个季度高于100%,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综合成本率破260%,实属业内罕见。与之对应的是承保利润难以为正,2024年年报显示,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前五位的险种全部处于承保利润为负的状态,分别是机动车车辆保险-0.33亿元、责任险-0.76亿元、其他保险-0.1亿元、意外险-0.06亿元、企业财产险-0.14亿元。
来源:险企高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