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20日)第三届链博会闭幕,这场全球供应链万亿级“朋友圈”聚会,又刷新了纪录——75个国家、650多家企业、超20万人次观众挤爆展馆。
财经老王这几天都在现场,发现这次的链博会可不只是人多、热闹,背后还有更多看点↓↓↓
看点一
“链”出新高度
今年链博会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
境外参展商占比35%,比上届提高了3个百分点。
施耐德、国际汽联等跨国企业或机构首次亮相,连续三年参展的苹果扩大了展台。
170多个境外机构团组来到现场观展、洽谈,相比上届增长120%。
这些跨国企业为什么越来越积极?
葡中工商会秘书长 伯纳德:我们希望通过链博会与中国的伙伴建立更紧密的商业关系,打造更高效的供应链。
西班牙纳瓦拉大区投促局局长 吉列尔莫:我希望能在供应链领域发现一些新的方向和新的时代变化,中国在这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希望通过链博会产生协同效应,实现双赢。
大家给出的答案很明确:全球化没有“退潮”,依然是大势所趋,而且中国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创新力”,正日益成为全球硬通货。
看点二
“链”动新趋势
全球首款两栖载人飞行摩托、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和未来领域产业,在链博会大放异彩。
100多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首发首展,本届链博会首次设置的创新链专区,促成的技术交易潜在合作空间保守估计超10亿元。
在链博会,大家看到了行业和产业的未来,也找到了更多创新灵感和合作机会。
看点三
“链”上共赢
链博会的常态化举办,是中国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生动实践。前两届链博会累计促成合作项目金额超30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本届链博会促成合作项目和金额均超过往届,越来越多的中外参展企业通过这一平台,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上下游合作关系。
内蒙古基硕科技公司总经理 刘锋:我们前两届来了主要是“握手”,介绍我们的产品,这次我们收获更大,是“拉手”,刚签了一个1.2亿的合同。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吴子星:我们跟很多企业建立了联系,国内大概有20家,国外有10家左右,包括中东还有非洲的。
多家参展企业告诉老王,链博会是他们结交新朋友、共塑产业链最好的平台。展会结束后,他们还将持续推进合作,把展会上的意向变为具体的合作项目。
连续举办三届的链博会,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更清晰地传递出链博会的“链”不是“脱钩断链”的零和博弈,而是各国企业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共赢链”。
监制丨王琰
制片人丨朱继华 赵曙光
记者丨王雷 张道峰
摄像丨邵晨
编辑丨杨一郎 张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