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厂副业加盟的道路上,我历经了 6 个月后不得不闭店,这期间踩过 7 个坑,也总结出 3 条血泪教训。7 个坑诸如对市场预估错误、加盟模式与自身能力不匹配、供应链管理不善等,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三条教训深刻铭记:一是要充分调研市场,避免盲目跟风;二是需精准评估自身实力,切勿过度扩张;三是重视运营细节,从源头把控质量。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副业加盟并非捷径,需谨慎对待每一个环节,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在创业之路上稳步前行。
作为一名拥有5年互联网大厂产品和运营经验的打工人,6个月前脑子一热,毅然选择加盟开店,探索副业之路。都说实体难,不要轻易开店。当时我不明白这句话的含金量。
6个月后,面对门店亏损、终于下定决心闭店。
这段血淋淋的创业经验,我做了这篇深度的复盘,一共6000字,聊聊路上踩了哪些坑、有哪些经验教训。
任何人如果有开店的打算,我相信这篇文章一定会对你有帮助。
一、我为什么选择在大厂打工时副业开店
我毕业之后就加入一家大厂做产品经理,因为互联网经济下行,想要提前寻找第二曲线,2022年就开始尝试一些副业项目。
这两年折腾过不少:美团电商、短视频带货、抖音团购、出海工具站等等,但是没有从项目中拿到过大结果。
原因很简单,这些项目给我的正反馈太弱了。最常见的两种情况是:
瞧不上看上去很基础的工作:比如短视频带货,去不停地扒热门视频素材,然后混剪一下发布上去,做的过程中抵触情绪很强;
瞧不上前期微薄的收益:剪了7、8条内容,成交了一单,一看才挣20~30块的佣金,产生了自我怀疑。
经过一阵低迷后我做了总结,结论在事后看非常愚蠢:之前的项目都是轻资产创业,太多人搞、太容易进入了,没什么壁垒。做实体创业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又因为我自己本身在互联网工作,平常身体会有各种不舒服的问题,就想到了养生赛道。正好通过朋友介绍,了解到一个做艾灸养生的加盟品牌,于是毅然支付了5w加盟费,踏上了不归路。
二、加盟开店,钱到底花在了哪里
第一类支出,是店铺0~1启动的一次性固定费用,包括:
1. 品牌加盟费:5w;
2. 硬装费:3.3w;
3. 大件采购费:3.5w。
第二类支出,是每个月经营产生的费用。
1. 人员工资;
2. 房租水电;
3. 每月总部耗材进货:艾灸最大的耗材是艾绒,必须从总部进货,且明显高于市场物价。
另外还有一些非常规支出,比如地推费、美团商户通年费等。
在开店之前,我用财务算账的方式算过,每个月只要做到一个数值,就能达到盈亏平衡,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实际开店之后发现,门店想要做到盈亏平衡,难度堪比登天。
这六个月是漫长、痛苦的六个月,我常常陷入自我怀疑,无数次有想要关店的念头,却迟迟下不定主意,总觉得自己有机会扭转局面。
直到看到段永平的一句话:“人们往往知道什么是错的事情,只要把错的事情停止做了,就离‘做对的事情’更近了一步。所以,‘做对的事情’其实就是发现是错的事情的时候要马上停止,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
我终于下定决心,在6个月之后关了店。这6个月,我用真金白银买到了血泪经验与教训。
三、我开店踩过的7个大坑
坑1:没有做充分的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有两个最基础的维度,第一个是品类,第二个是品牌。
首先说说品类。在开这家店之前,我自己并没有非常深度地调研了解过艾灸,甚至连艾灸都没有体验过。
只因为我平常经常去按摩推拿,同样属于养生行业,我就认为养生行业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品类,无非就是做服务嘛。
这就是我的盲目自信与乐观。实际上,养生行业是一个非常大且复杂的类目,里面有美容、艾灸、推拿、私密等很多不同类目。即使同样是艾灸,也包括仪器灸、手工灸、铺灸等不同方式。
对品类的不了解,会导致我在后面开店环节遇到一系列非常基础、但是又非常致命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不知道对于艾灸店来说,店内有卫生间很重要。导致我选完店面、签完合同到了装修环节,才发现门店没有卫生间的硬伤。
其次是品牌。我去调研过杭州的一家200平旗舰店,看了门店的流水,发现一个月最高营业额可以做到6位数,就很天真地认为自己的店月营收做到一部分应该没问题。再加上加盟费也不贵,就很快选择加入了。
实际上,只要我愿意再多花一点时间,去调研一下这家品牌下面周边其他几家店,就会发现:杭州地区的这个品牌,70%的门店都是挣不到钱、甚至亏钱的。人家全职都干不成这家店,凭啥我可以?
坑2:小白不知道如何选店
我在选址上最大的翻车,就是事先不知道卫生间是艾灸店很刚需的要求。当时选好这个位置,找设计师还特意留了一块儿卫生间区域、到了施工环节才知道,整个商圈一楼是没有排污管的,没有办法做单独的卫生间。
另外,为了让门店流量更大,我选择了一楼的沿街商铺,月租金直接比非沿街商铺高了2000左右。因为在互联网行业习惯了拿不错的待遇,看到2000/月的价格完全没有感觉。实际上对于门店经营来说,每个环节的支出都应该谨慎。
最后,因为我选的商圈就在某大厂边上,导致同一个商圈起码有10个养生类门店,竞争非常激烈。
选址是区域代理商跟我一起选的,他拍拍胸脯告诉我:这些竞争对手马上就要惨了,我们的产品服务碾压他们。
实际上开了店才知道,许多店的艾灸服务体验,比总部提供的产品都是要更好的。这又说回到了第一点,因为不了解品类、没有做过充分调研,带来了我开店前的盲目自信。
坑3:门店装修环节,全靠个人发挥
不同的加盟品牌,提供不同力度的扶持。我选择的品牌在门店装修环节,会提供视觉概念图供参考,但是装修涉及许多重要环节,只能靠自己摸索。
在装修的环节,我踩的最大的坑,是新风系统。因为艾灸过程会产生大量艾草燃烧带来的烟,味道特别难闻,门店的空气循环流动特别重要。
对于有窗户的门店来说还好,因为我们店房间内没有窗户,我需要单独买一套新风系统,并且安装换气的管道。
因为我完全不懂新风系统设备,装修师傅有其他养生馆的装修经验,他告诉我需要买一个300匹风力的新风系统,可以起到排烟效果。
后来门店开起来2个月后,店长发现新风系统不起作用了。经过1个月的排查,总算定位到了问题:新风系统的风力不够,需要更换更强的新风设备,意味着这笔钱打了水漂。
对艾灸品类的不了解、对服务接待的不了解,导致这些非常非常基本的问题,我在开店几个月后才逐一碰到。
无数次,我都会产生自我怀疑,想掐死几个月前毅然决然开艾灸馆的自己。
坑4:人员招聘,实体创业的第一座难跨越的大山
装修完毕后,需要尽快招聘人员到位,总部又不提供人员支持,我需要亲自去招聘。由于我没有任何招聘的经验,只能去BOSS直聘上大海捞针。
我在BOSS直聘上每天坚持私聊50位用户,花了大几百块钱,基本上把付费产品都体验了一遍,发现很难找到愿意加入的店长。
招人的难度超过我的想象,少有的回复消息沟通的店长,又因为待遇问题没谈拢。在杭州一位资深店长的待遇高得可怕,很多店长底薪都是1.1w~1.3w/月,我这种小店根本负担不起。
此外,由于对艾灸不了解,我对店长候选人的画像也不够清晰,只知道对方应该有店长经验、在养生行业有3年以上的经验。
最终,经过区域加盟商的推荐,才招聘到了后来的店长。这位店长推拿的手法很专业,但是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不懂中医辨证。
实际上,艾灸是一个非常强调中医理论知识的服务。光会按摩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很强的中医诊断能力,才能给到用户针对性的调理方案,艾灸的效果才会明显。
坑5:人员管理,对人心力产生的巨大消耗
店长加入之后,还需要一位店员,由于实在招聘不到人,店长就推荐了一位她的朋友,她们两个人都是40岁+的东北人。
开店后发现,由于两个人不是单纯的上下级、更像是朋友的关系,店长难以管理她的朋友,两个人经常爆发争吵。店长也被折腾得心烦意乱,没有心思专心上班,希望我能解决这个问题。
最离谱的事情是,这位店员竟然自己还在卖微商产品。一些到店的顾客,会被她悄悄地转化成微商用户,对门店直接造成了经济损失。
我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及时发现人员问题,并且清除掉这个员工。当时的我还是一个非常稚嫩的老板,想要营造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围,不想、也不敢去开除这位员工。
公司开单最宝贵的前三个月,在店长和店员极不和谐的配合中,元气大伤。
坑6:缺乏有效手段搞门店流量
我加盟的品牌模式,是总部直接帮忙运营抖音和美团,门店负责流量承接。在8月门店刚开时是艾灸的旺季,一天有6~8个顾客推过来,但是到了10月份,随着天气转凉,流量急剧下滑。连着两个月,门店一周总共可能就来3~4个用户,店长和店员在店里啥也做不了。
我找总部反馈,向上级代理抱怨,得到的反馈是:你们应该多找人来刷好评,做销量,但是根本无济于事。
无奈之下,我选择找地推团队帮忙拓客。
地推,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一不小心也会踩大坑的方式,那些坑我都踩了。
第一个坑,是高昂的成本。地推团队推的项目卖68元,包含3次艾灸、3次泡脚、3次膏药。每成功到店一位顾客,除了68元地推团队全部拿走外,我还要额外补贴40元/人。也就是单个顾客的到店成本是100元以上,还不算人工投入。
后来我才知道,给我推荐这个地推团队的上级代理朋友,中间吃了回扣。
第二个大坑是,关于地推项目的设置。地推负责人告诉我,一定要项目丰富一点,客户才愿意来。这个初心是好的,谁知道地推团队正式在外面推广时,嘴里喊的是:68元,做9次艾灸。
他们用非常夸张、不符合实际的方式拉来了一堆顾客,很明显,顾客是本着9次艾灸来的,到了才发现包含泡脚、药膏等项目。
吸引来了一堆羊毛党,到店之后反而觉得被门店忽悠了,砸了口碑。
坑7:不靠谱的加盟体系
总部的线上运营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伤害门店的利益。
总部帮忙做抖音和美团的线上运营,有哪些项目、以及定价只能由总部来决定。团单的价格设置得非常低,单次体验价格只需要39元,远远低于单次艾灸服务的市场行情价。
价格直接决定了客户群,靠低价吸引来的羊毛党,很多可能连中医的养生意识都没有,更不可能后面在店里复购。
此外,线上每成交一单39元,平台抽走5元,总部要抽走10元左右,加上每次服务的耗材成本20元,基本上每成交一单,就亏一单。
这意味着门店想要盈利,必须有很高的转化率,能够把他们转化成门店的会员。高转化率的背后,需要店员有极强的专业能力、销售能力、服务能力。很显然,我们是不具备的。
此外,我们想要在美团和抖音增加推拿、SPA等手法项目,总部也直接拒绝。原因很简单:总部的主要盈利,来自门店不断从总部进艾灸耗材产品。如果去门店的都是做推拿手法项目,那做艾灸的就少了,我们从总部进货就少了。
可以发现,总部设置了重重套路,提防着加盟商。而加盟商在完全无法赚到钱的情况下,对总部的怨言也越来越深。
一个靠谱的品牌体系,一定首先是为了加盟商的利益考虑,希望加盟商能够活下来。
但是这些方面,在我真正加盟这家品牌之前,完全不知道。
四、我的3条血泪教训
教训1:不存在甩手掌柜一说,老板自己不在店里,门店必死
在开店之前,加盟商给我画了一个大大的饼:等你店开好了、招聘到员工之后,你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每个月1~2w轻轻松松到手。
我也完完全全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只要开了店,我就啥也不用管了,每个月安安心心数钱。(笑)
真正开过店后才发现,那些经营得不错的店,老板都是亲自在店里,高度投入。为什么呢?
首先,老板是一家门店的支柱和灵魂。如果作为老板本人都不愿意把时间精力投入到门店内,意味着门店的经营情况对老板来说并不重要。这会对门店员工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员工会想:你老板自己都不当回事儿,凭什么我要卖命?
在这六个月内,我平均每周在店里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工作日白天忙完之后,我就想回家歇着了;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又懒得去店里,只是简单地看看门店经营数据。
店长很多次跟我抱怨:老板,你怎么这么忙啊?你不来店里,我们都很心慌。
我每次都不好意思给店长交代,我知道我应该投入更多的心思放在店里,但就是很难做到。
前段时间看古茗创始人的采访,他的观点非常精辟。古茗每年会花大量的时间筛选加盟商,那些纯财务投资后招聘人、自己不在店里的,古茗100%会拒绝。
他们只要那些视门店为最重要的事情、想要改变生活和命运的人。
而那些通过古茗赚到钱、后面自己又不在店里经营的加盟商,最终也会吃亏。
教训2:一切支付都需要支付两次,不要高估自己投入的意愿
一切支付,都需要支付两次。
对于一本书来说,第一次支付是下单拿到这本书时。第二次支付,是花时间去阅读、消化书籍内容。
我们往往在第一笔支付时产生了强烈的快感,却没有意识到,到手之后的第二次支付才是决定效用的关键。
对于门店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在开店之前,我只算到了前期财务支出,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二次支付:持续不断投入心血,去经营门店,不断发现和改正问题。
在开店之前,我认为自己能够在大厂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天还能抽出1~2小时、周末一整天的时间铺在店里。
实际开店之后,我一周连一个小时都不愿意投入。背后有很多原因:疲惫、逃避、心累,等等。
一言以蔽之,在第一次支付之前,我高估了自己投入的意愿。
或者换个说法,在这项重大决策之前,我对于“成本”的理解,太浅了。隐性成本,尤其是时间投入成本,才是最大的成本。
如果没有完全考虑到这点,仅凭一时兴起投入,大概率没有办法坚持。
教训3:做惯了互联网,实体门店的经营模式,杠杆实在是太低、太低了
知名互联网产品经理刘飞在不做自己的茶叶品牌三五杯后,复盘总结里写道:“做了9年互联网再做实体品牌,才感知到互联网的杠杆是相当高的:没有库存成本,没有供应链问题,没有快递意外,等等。”
实体门店经营,真就是一系列低杠杆的事情:我曾尝试在门店接待过顾客。即使投入一整天的时间,可能接待了4位顾客,我付出了10个小时腰酸背疼,只带来300营收。
相比起来,在互联网可以仅坐在办公室里敲几下键盘,写完一个方案,再经过技术开发之后,就能直接影响数万名用户。
做互联网内容,以及做互联网独立开发,就像《纳瓦尔宝典》里说的,还是如今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能撬动的最大的杠杆。
这其实引出了我最后的感慨:创业,一定要选择自己的擅长。我有5年的互联网产品和运营经验,尝试做互联网方向的创业,比起实体创业,绝对是更加适合我的选项。
五、尾声
感谢你看到这里,复盘到这里就结束了。
听过那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文章里提到的许多认知和教训,都是我在开店之前就知道的,但是在开店过程中,依然义无反顾地扎了进去。
但是,扎扎实实地折腾了这么一趟,也是一段非常酸爽、难忘的经历。
谢谢你看到这里,2025年,我仍然会继续记录、不断复盘我的打怪升级之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矿山说,作者: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