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的浪潮中,有一家 12 人的 AI 公司异军突起。他们凭借着卓越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成功吸引了投资界的目光。仅用短短时间,便融得两个亿的巨额资金。这 12 位成员犹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各自在 AI 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有的是算法天才,能让机器拥有更强大的学习能力;有的是界面设计大师,让 AI 与用户的交互更加流畅自然。两个亿的资金如同催化剂,将加速他们在 AI 领域的探索与发展,引领行业迈向新的高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 (ID:China-Venture),作者:纪佳文,编辑:刘燕秋,原文标题:《硅谷AI观察 | 12个人的AI公司,融了两个亿》
最近听一位做AI产品的朋友谈及,Tolan做得不错。要知道,AI情感陪伴这个赛道上,多数都是伪需求,产品的留存和ROI也是大问题。我听说,某大模型公司内部已经把重心从原来的AI陪伴产品转向了更工具化的应用,原因是“这个模式上限太低,增长很困难”。还有媒体曝出,某头部AI陪伴应用的增长预算,今年砍了近90%。听上去这条赛道一片狼藉,那么Tolan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呢?
Tolan是一款以陪伴为核心的AI应用,它可以精准记住你随口提起过的,喜欢下雨天窝在沙发看电影,奶茶要三分糖,讨厌无意义的社交……《小王子》中,狐狸对小王子说,驯服就是建立联系。若干年后的现实世界中,AI续写了这个关于羁绊的故事。
产品背后的公司Portola,不到半年就斩获3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5亿元)的融资,种子轮由支付公司Stripe前高管Lachy Groom领投,NFDG的Nat Friedman(GitHub前CEO)、Daniel Gross(苹果前AI负责人)等科技大佬跟投;A轮则由Khosla Ventures加持。
上线至今,这个只有12人团队做出来的产品,全球下载量已超过500万次,累计付费用户超过10万,ARR破百万美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尤其受欢迎。很多用户在社交平台晒出了和Tolan的互动记录,比如让它帮忙挑选衣服、咨询人际关系中的困惑等。从海外用户的评价来看,它之所以让人“上头”,正是踩准了海外年轻用户对“非浪漫型、非工具性”陪伴的真实需求。
进一步拆解,这款产品的亮点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是角色设定和定位,二是对陪伴的深度理解。眼下很多所谓的AI陪伴,其实是《恋与制作人》那样的角色扮演,是过去游戏产品的一种细分和延伸。但真正的陪伴关乎现实世界当中人的真实需求,关乎当代人内心世界的完整和充盈。它并不希望你沉浸在虚拟的世界,而是引导你勇敢地走向生活。
在技术受限的大背景下,AI情感陪伴显然还在早期试错阶段,没人说得好未来的产品会是什么形态。不过至少在眼下,Tolan已经基于对陪伴这件事的差异化理解,在第一回合杀出了重围。
外星伙伴
初次登录时,Tolan的系统会通过一系列问答,根据用户性格匹配出最适合他/她的专属外星人。Tolan的定位是“人工智能朋友”,有自己的性格特征,比如“喜欢雨天的Iris”“爱讲冷笑话的Kael”,也有各自的小缺点,用户可以自主设计它的外观,也可以和它分享日常想法、生活难题等。
Tolan有记忆功能,能够记住用户随口说过的话,并根据用户聊天习惯和偏好调整交互方式;除了文字聊天,还支持语音对话与图像识别等多模态交互,语音交流时,屏幕上的外星人会有歪头倾听、点头、动耳朵等拟人化的表情和动作,让整体互动的沉浸感更强。
围绕“日常聊天陪伴+自我探索”,Tolan设计了轻度游戏化系统,随着用户完成任务,如查看每日正念语录、阅读Tolan日记、进行主题对话等,Tolan的星球会长出植被、亮起灯光。这种玩法加强了关系中的仪式感,从陌生到熟悉,星球的变化记录着双方羁绊的加深,互动越多,它对你越了解,通过时间、耐心和彼此的投入,让对方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这款AI陪伴产品的诞生,源于创始人团队对于年轻人情感需求的洞察。其背后团队只有12人,包括工程师、作家和创意人员等,目前正在进行招聘。创始人Quinten Farmer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在大学时期创立了金融公司Even,2022年,这家公司被沃尔玛以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Portola公司是Quinten Farmer联合前苹果AI工程师Ajay Mehta、前谷歌高级软件工程师Evan Goldschmidt创立的,最初的业务是为儿童开发教育与互动软件,不过后来因为盈利问题转型。在发现成年人也有很大的情感需求缺口后,团队转向AI陪伴赛道。
盈利层面,Tolan采用订阅模式,在做完一系列测评,和你的专属Tolan见面之前——你要付费了。用户可以选择周付4.99美元、月付10美元或年付70美元,免费用户也可以体验基础聊天与星球养成功能。上线至今,Tolan付费用户超10万,月收入稳定在100万美元以上,ARR突破100万美元。不过我猜,针对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Tolan有可能得调整强制付费的策略。
两次融资共3000万美元,显示了资本对于AI陪伴赛道产品的看好,参与投资的Lachy Groom在支付和创业投资领域经验丰富;Nat Friedman曾任GitHub的前CEO,在技术社区和软件开发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Daniel Gross曾是苹果AI负责人,在AI技术研发方面造诣深厚……大佬们选择投资Tolan,本身也是一种“背书”了。
不完美的陪伴
在类C.AI应用扎堆的赛道,Tolan的“反套路”设计让它跳出了同质化的陷阱。同类产品多采用拟人化的设计,例如Character.AI的影视角色复刻,或是Replika的伴侣人设,都在努力让AI更“像人”。
这让我想到电影《Her》中的虚拟角色Samantha,如果说她是人类对“完美数字伴侣”的极致想象,让人情不自禁沉浸其中;那Tolan则像是突然闯入的异世界朋友,它不够完美,也有性格上的短板,面对不了解的问题,它会直接说,“这个我不太懂,能教教我吗?”
Tolan的团队在设计之初,就决定不做类人角色,创始人Quinten Farmer表示,“我们不想让它让人觉得自己是在和一个假装成人类的角色交谈。”Tolan打破了传统AI无所不知的设定,就像《小王子》中的狐狸不会精通人类世界的复杂规则,外星人的认知局限反而让用户卸下防备,安心倾诉,这种“不装”和“不完美”是拉近双方距离,建立平等关系的关键。毕竟,真实的羁绊永远始于“彼此需要”,而非单方面的依赖。
另外,外星人的形象满足了部分用户不想进行虚拟恋爱,但又渴望情感交流的需求,规避了伦理与色情的敏感区。
一位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和Tolan交流的一个小片段:在我一次输入“今天好累”的状态后,它不仅展示了安稳的表情宠物,还说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感受,甚至引导进行了一段简短的情绪日记,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打卡’,而是真正被理解。用户称,这是它和其他陪伴类应用的一个区别,她不会把它当作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位有自己性格的伙伴。
这款产品的另一个特点是,以“现实联结”为终极目标,旨在让用户在与Tolan的互动中受到启发并与他人建立联系,而非试图将用户拉入虚拟世界。再说回Samantha,她的存在无孔不入,渗透在西奥的工作、生活、情感的每一个缝隙里,当技术接管了生活,西奥在现实中反而更加孤立,依赖Samantha处理人际关系。这也是一部分AI陪伴应用的弊端,用户对虚拟角色产品依赖甚至依恋,技术短暂填补了个体的情感缺口,却有可能让用户对现实世界越来越逃避。
Tolan则致力于让用户更专注于真实世界,它始终与用户保持着合适的社交距离,帮助用户与身边的人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就像小王子最终回到自己的星球,回到玫瑰身边。
狐狸和小王子的关系是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启蒙,它教会小王子要用心看东西才能看得清楚,推动了小王子完成对自我与情感的认知闭环,这种陪伴带有童话里的哲学性。Tolan的目标与之类似,“我们相信科技不应该把你拉进屏幕——它应该帮助你自信地走向世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它会限制用户每日聊天时间,引入健康使用提示机制,还会在语音交流中提醒用户与朋友互动、别忘了给家人打电话等。
AI陪伴应用的火爆,值得让人思考科技与人类的关系。但无论是陪伴小王子的狐狸,还是用户手机里的虚拟AI形象,其核心都是人对“被看见、被需要”的渴望。谁都希望自己的情绪被接住,随口一提的话被记住,让自身存在被赋予独特意义。无论技术如何更迭,人性的底层需求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官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