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行测堪称最被低估的考试形式。它看似只是一系列选择题的集合,实则蕴含着极高的智慧与挑战。行测涵盖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多个板块,每一个板块都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精细的考察。它不仅要求考生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精准的计算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考生要应对大量的题目,其压力和难度不容小觑。然而,很多人往往只看到了表面的形式,却忽视了其背后对考生综合素质的严苛要求,实在是对公考行测的一种误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躺平学原理,作者:躺即可得,头图来自:AI生成
很多人吐槽公考申论行测,觉得这个考察形式不科学,我最开始也这么认为。但最近发现,公考申论行测的价值显然被低估了。
现在每个人都要上网,只要一上网,必然遇到傻*。但据我观察,网络上九成的撕逼都是阅读理解能力未达到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导致的,我国多年来重理轻文的弊端在互联网上体现出来了。
即使阅读理解能力达到了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我国语文教育也存在一些固有弊端,如重视修辞,轻视逻辑。比如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我觉得这个比喻没有什么意义,同样的比喻也可以论证性恶论,用“水之就下”类比人性的下流更为形象。
荀子的《劝学》——“
二、宗教神学逻辑
张三:对于这个法律问题,我国是这么规定的……
评论区:罗翔老师说得对,有的人学法学多了,慢慢就失去人性了(一二梦幻联动)。什么?你不服?你能比罗翔还懂法?
三、情绪输出压倒一切
张三: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评论区:家人们,谁懂啊,张三根本无法共情受害者的苦难。罗翔老师说得对,张三学法学得失去人性了(一二三梦幻联动)。
四、因果关系混乱
这个在法考里讲得更深,但公考也会简单讲。常见因果关系问题包括: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因果链过长、因果链过短、因果倒置等。
我:衡水模式是依托史。
评论区(河北ip、头像是盆栽、风景图、孩子):你考上大学了,还能写文章讲脱口秀,ip不是在北京就是在上海,成功润出了河北。恰恰说明了,衡水模式不但能提分,素质教育也照顾到了,还有助于河北娃实现提桶跑路大业,你这属于吃饭砸锅,我一定要把我家孩子送到衡水。敌人越是反对我,越是证明我对了。
多因一果版解析:我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其中的原因至少包括:运气好、在个别节点选对了、家长托举、我的个人努力。你非要把极其复杂的原因简化为衡水模式,还不如把因果链延长一下,把原因归为我妈生了我,一切荣誉皆归我妈。
因果倒置版解析:一切中学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都是掐尖,是学生成就了学校,而不是学校成就了学生。尖子生在哪都不会差,不该是我们感恩学校,学校应该感恩我们。
五、稻草人谬误
说白了就是画个靶子自己打,先把你的观点做一部分歪曲,然后攻击这个观点,进而攻击你本人,属于网络平台抬杠的核心。
六、强行两难
我:衡水模式是依托史。
评论区:你反对衡水模式,那你肯定是支持北京的素质教育,河北哪有北京的条件?你肯定是北京派来的间谍,北京越是反对我,越是证明我对了。
这个逻辑认为全国只有河北和北京两个地方,除了衡水模式,就是素质教育。但很显然,中国不只有河北和北京两个地方,教育也不只有衡水模式和素质教育,还有内蒙古、陕西、东北三省这种中间态。更何况,河北内部也不只有衡水模式,石家庄系的素质教育搞得也是不错的……
除了逻辑判断之外,言语理解主要是揣摩命题人意图,说白了就是“听话听音”,理解能力过关,才能在网络上进行稍微有点价值和深度的探讨,否则就会沦为小学生大乱斗。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发言为了考虑过审问题大量运用意在言外的表达方式,遇到理解能力差的,完全没法交流,要么不理他默默挨骂,要么只能使用小红书上盛行的一击脱离。
只要你不从事一些数理基础要求极高的工作,资料分析的实用价值全面吊打高中数学。习惯了看各种表,就有了自己从数据中归纳规律的能力,在网上冲浪时,也能降低被各种统计学魅力时刻忽悠的风险。
行测就够一期推文的篇幅了,而且逻辑判断那里我也没列举完。本来还想写申论也被低估了,下次再说吧。我推荐一部电视剧——《以法之名》,因为害怕说错话留痕,里面的角色说话时用的都是申论用语,但意思都拐弯抹角地传达出来了。
此外,我一直在研究如何提升情商,找到了一个窍门——把贬义词同义替换为中性词,把中性词同义替换为褒义词。比如将傻*3d替换为阅读理解能力有较大提升空间,将阅读理解能力差替换为我国中小学倾斜发展理科的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就显得中肯了很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躺平学原理,作者:躺即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