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岭缘”宛如一颗璀璨明珠,历经岁月洗礼却愈发熠熠生辉。在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中美青少年相聚一堂,他们怀揣着对友谊的渴望与憧憬。歌声在空气中飘荡,那是友谊的旋律,跨越了国界与文化的差异。中美青少年用他们的声音,唱响了团结与友爱的篇章,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诉说着彼此的心灵共鸣。他们的歌声,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鼓岭的每一个角落,将中美两国青少年的情谊深深扎根,历久弥新,成为连接两国友谊的坚实桥梁。
为期十天的2025年“鼓岭缘”中美青少年合唱周活动18日落下帷幕。两国近30支青少年合唱团、超过千名参与者以“歌唱和平”为主题,在福州、北京两地,开展音乐对话与文化交流。
此次活动是“未来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倡议实施以来,规模最大的主题性中美青少年交流活动。
中美青少年共唱
《友谊地久天长》
百年前,在福州鼓岭,中美人民结下“共饮一口井”的友谊。跨越百年,这份真挚的情感,在中美青少年的歌声中历久弥新。
来自美国杨百翰大学的合唱团成员们,在福建师范大学遇到了同样热爱音乐的中国朋友。共同合唱一曲《友谊地久天长》,当英文与中文的和声交织,不同的青春面庞闪烁着同一份感动。这一刻,音乐跨越地域和语言的界限,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美国杨百翰大学精选合唱团成员贝拉·瑟古德在活动现场向《蓝厅观察》记者表示,非常感激中国同学们的热情好客。她发现,在这里,一个微笑之类的动作就能交到新的朋友。对她而言,这是一次非常特别的经历。
中美青少年增进彼此了解
除了音乐上的切磋,在合唱周活动期间,中美青少年有更多机会了解彼此。
一同欣赏机器人表演、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技艺,一次次交流互动中,年纪相仿的他们,总能找到共同的话题。交换礼物、留下联系方式,友谊的种子在彼此心间生根发芽。
福州第十六中学毓英合唱团成员胡子墨告诉《蓝厅观察》记者,活动现场,参与交流的美国One Voice儿童合唱团的成员们带来了灰色的手环和大家交换。而她自己也准备了具有福州当地特色的三条簪造型冰箱贴。胡子墨说,能和美国青少年,因为共同的爱好聚在一起歌唱,令人兴奋和新奇。
许多参与此次活动的美国青少年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对于他们而言,这趟音乐之旅,也是了解中国的难得机会。
来自美国芝加哥的风声合唱团,选择在北海公园,以快闪演唱的方式与中国观众交流互动。合唱团特别选择了一首以“雨”为主题的歌曲,唱响爱与祝福。美国风声合唱团团长马克·哈伯德对《蓝厅观察》记者表示,来到北京后,发现“雨水”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意味着好运与福气。因此,合唱团也想通过这首歌曲,向中国人民送上祝福。
参访活动中,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中国文化的灿烂悠久、中国社会的生机活力,都成为这群美国青少年们难忘的回忆与收获。美国风声合唱团团员贾斯敏·玛塞尔在接受《蓝厅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她感受到自己被完全接纳了,而且是以一种充满爱的方式。来到中国,令她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团结,以及接纳与自己不同的文化。
美国总统艺术与人文委员会高级顾问兼文化交流特使、哈佛大学客座讲师卡拉·纳莱斯表示,通过中美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看到,友谊的种子正在被种下。真心希望未来,会有一整片友谊之林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生长。
外交部发言人:希望两国青少年
携手传承“鼓岭情缘”
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谈及此次合唱周活动时表示,希望两国青少年接过时代赋予的接力棒,携手传承跨越百年的“鼓岭情缘”,为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尽管近年来,中美关系遭遇了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中美民间各类交流持续推进,增进两国人民彼此了解与信任,不断结下新的友谊。合唱周活动期间,中美青少年自然而亲切的交流,也用事实再次表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无法阻隔心灵的共鸣。两国人民的双向奔赴,在太平洋两岸架起更多友谊之桥,为中美关系行稳致远夯实基础。
制片人丨孙岩峰 章林
主编丨赵晶
记者丨黄惠馨 万存灵
摄像丨王帅 陈贺翔
上一篇:代币化基金,孤注一掷?
下一篇:对长和集团出售港口,中方最新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