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价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当下,黄金市场正经历着一场魔幻现实。
银行金条交易大厅内人头攒动,与首饰金店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工行客户经理的平板上,金条价格飞速跳动,半小时内上涨两元,催促着投资者抓紧时机。一位身着POLO衫的大叔正签署购买500克投资金条的合同,口中念念有词,称其比首饰金便宜两百多元。而另一边,有人拿着银行卡询问黄金回收价格,听到757元/克的报价后,眉头紧锁,似乎对这巨大的差价感到不满。
老凤祥的回收窗口前也排起了长队。师傅将熔化的项链扔进秤盘,报出令人心惊的数字:“1004块买的?现在收您768。”大妈闻言瞬间炸毛,质疑为何会差价高达两百多元。店员则指着价目表上一行不起眼的小字解释道:折旧费3%,工艺损耗2%,这些都在合同中有明确说明。柜台下,压着昨日的回收单据,最高一单竟被扣掉了4200元。
而在金饰零售市场,情况则更加复杂。周生生门口挂着“两日直降9元”的红色布条,柜台里一块999足金吊坠,两天前还标价1012元,如今已换上了1003元的标签。老庙黄金的价格牌也匆忙翻到了999元,数字贴得歪歪扭扭,仿佛在诉说着市场的动荡——昨天,它还是1005元。隔壁六福珠宝的店员卖力地吆喝着“工费七折”,但柜台前只有一对犹豫不决的情侣。店员小吴指着玻璃柜里的古法手镯,提醒顾客:“这种按克卖的划算,千万别碰那边‘一口价’的。”她手握计算器,快速地按着,解释道,一个30克的手镯,加上1200元的工费,相当于金价又涨了10%。工费,才是隐藏在金饰价格中的刺客。
深圳水贝市场,则是另一番景象。批发档口老板老林,点燃一支烟,望着空荡荡的店铺,无奈地叹气:金价越跌,生意越冷清,销售额比上周少了近四成,即使搞促销也无济于事,客人们都说要再等等。水贝市场三楼C区18号档口的老板娘,则将工费明细拍在玻璃柜上:“磨砂工艺5块一克,古法花丝15块,品牌店同样工艺收你80块信不信?”她拿起一个5G工艺戒指晃了晃,得意地说:“这种在周大福工费收100,我这加10块就行。”墙角堆着几箱待发货的标签,清一色印着某福、某祥的LOGO。
国际金价的剧烈波动,更是让市场如履薄冰。下午两点半,现货黄金突然跳水至3348美元,而叙利亚战事的消息传来后,又迅速蹿升了1.6%。交易员紧盯着屏幕,口中骂骂咧咧:本周美联储释放出不降息的风声,金价已经连跌五天。他的电脑旁,贴着手写的警戒线:“3300美元是支撑位,跌破就危险了。”
花旗银行的一份报告,更是搅乱了整个市场。当交易软件弹出红色警报时,金价正卡在3370美元的关口。看跌至2500美元的预测一出,散户群立刻炸开了锅。有人晒出780元抄底银行金条的转账记录,群主立刻禁言,告诫大家不要盲目跟风,玩高杠杆期货的人昨晚已经爆仓。
面对金价的动荡,人们也开始寻找新的投资和消费方式。朝阳区某银行支行的地下库房里,新到货的两百个保险柜被一抢而空,经理捏着厚厚一叠租约,称上个月已经租出去87个,全部用来存放黄金。最里面一排保管箱,挂着已占用的红色牌子,最大号的箱体,足以塞进三十公斤的金条。年轻人开始流行购买小金豆,小红书博主纷纷晒出手掌心的玻璃瓶,50颗1克金豆挤得像鱼子酱。电商平台促销页面上,也跳出“金瓜子”、“金元宝”、“金米粒”等新词条,克重全部卡在1克以下。深圳工厂连夜赶制迷你火漆印章模具,厂长拍视频保证:“压坏一粒豆子赔十粒。”
甚至有婚纱摄影店老板,也转型当起了金饰房东。橱窗里,挂着三金套装周租3000元的霓虹灯牌,店员拿着平板给客人演示:这款70克重的龙凤镯,押金五万,婚礼当天戴完还回来就行。
深圳水贝北区13号档口的陈老板,无奈地撕掉两沓出货单。他面前堆着十几盒素圈戒指,标签上工费栏印着3.5元。“品牌店卖一千,我这加上金价才759块,照样没人要。” 门口快递小哥的电瓶车空了一半,保温箱里冰奶茶化出的水,正滴在今日金价756元的电子屏上,似乎也预示着黄金市场的寒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