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发布高温预警,防晒工作尤为重要。出门前,应涂抹高倍数防晒霜,如 SPF50+,均匀涂抹于面部、颈部、手臂等暴露部位,注意不要遗漏耳朵、后颈等易被忽视的地方。选择宽边遮阳帽,能有效遮挡阳光直射头部和颈部。太阳镜也必不可少,可选择紫外线防护系数高的款式,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伤害。外出时尽量避开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的高温时段,若无法避免,可借助遮阳伞,其能提供一定的阴凉。及时补充水分,保持身体水分平衡,让肌肤在高温天气中也能安然度过。
最近,好多地方都是热浪滚滚,你那里“红温”了没?在这种天气出门,防晒绝对是头等大事,今天就来聊聊怎么防晒更有效,还有哪些小细节千万别忽略。
一、防晒的7条基本原则
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一躲二避三穿戴,防晒霜使用要正确。
一躲:
尽量躲(待)在有阴影的地方。有树荫或建筑阴面的地方,可能会减少近50%的紫外线辐射,甚至更多。
二避:
避免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开展室外活动,因为通常这段时间的户外紫外线辐射最强;
避免日光浴,因为无论是天然还是人工日光浴,其中的UVA和UVB都会对皮肤健康造成损伤,并且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风险。
三穿戴:
穿戴长袖、长裤等衣物,减少全身皮肤的紫外线辐射暴露;
穿戴宽檐帽,保护眼睛、脸部和颈部皮肤;
佩戴太阳镜,保护眼睛和眼周皮肤。
防晒霜:
正确使用并重复涂抹广谱防晒霜来进行防晒。
二、防晒要“软硬兼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防晒基本原则中提到的“一躲二避”之外,其他防晒措施主要分为硬防晒和软防晒。
1. 硬防晒
生活中的衣物配饰等可以物理性地遮挡和吸收紫外线辐射。这是非常行之有效且安全可靠的防晒措施, 比如使用遮阳伞、防晒衣、防晒面罩、遮阳帽、太阳眼镜等,那么该如何选择呢?
大家在选择和判断不同的衣物配饰的防晒性能时,可以先了解一个指标:织物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
紫外线防护系数(UPF)是用于评估织物对紫外线辐射防护功效的一个指标,UPF值/等级越高,产品的防晒效果越好(参考下表)。
织物防紫外线照射指标
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市面上防晒织物的防晒效果。《防晒专家共识》建议人们选择UPF> 25,UVA透过率低于5%的织物产品。
(1)衣物
我们日常穿的衣服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防晒效果,尤其是躯干、四肢等部位。但不同衣服的防晒性能会受很多因素影响,所以在选择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选择皮肤遮盖面积大的衣物,比如长袖、长裤等进行防晒,减少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
衣物的防晒能力和其材质、颜色、编织密度等有很大关系,因此也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同样材质,颜色越深,防晒效果会更好。比如,黑色、红色和深蓝色的衣服防晒效果更好。同⼀材质下,黑色衣服的UPF可达256,而相应的肤色衣服的UPF只有6。
同样⼀件衣服,干的会比湿的防晒效果更好。因此在海边或者露天游泳池游泳时,需要时刻注意这⼀点。
编织密度高的织物比松散衣物的防晒效果好。
不同面料材质的防晒能力不同。比如牛仔服的防晒效果就很好。
有防晒涂层也会增加防晒效果。
有研究显示,在日常夏天的衣服中,有1/3的衣服不能达到充分的防晒效果。考虑到实际操作性和舒适度,在炎热的夏天,还可以选择专门的防晒服、防晒面罩等。UPF等级越高,防晒效果越好。(在中国和欧盟的《纺织品防紫外线能力的评定》方法中,满足UPF>40,并且UVA透过率<5%的产品,可被称为“防紫外线的产品”。)
(2)帽子&太阳伞
面部和脖颈都会常常暴露在太阳光下,戴帽子或者太阳伞能够帮助我们增加防晒效果。太阳伞通常会有防晒指数的标识,而帽子的防晒能力和范围其实和帽檐宽度材质有关,因此在选择帽子时建议选择:
帽檐的宽度(深度)至少要>7.5 cm,才能起到一定的防晒效果。帽檐越宽,能遮盖的皮肤面积越大,效果也会更好。有研究显示,帽檐>7.5cm的帽子,对鼻子部位皮肤的防晒能力是SPF7,而帽檐宽度在2~7.5cm的帽子,平均SPF为2。当然材质不同,防晒效果也不同。
选择添加防晒涂层的帽子,从而增加帽子的防晒效果。
选择专门的防晒帽,UPF等级越高、帽檐宽度越宽,防晒效果越好。
(3)太阳镜
眼睛长期受到过度的紫外线辐射,有可能引起光性角膜炎和光性结膜炎,甚至引发白内障。我们可以通过佩戴太阳镜对眼睛及眼周皮肤进行防护。在选购太阳镜时,建议选择:
能够遮盖99%~100%UV的太阳镜;
镜面宽、遮盖面积大的太阳镜,效果会更好。
2. 软防晒
通过涂抹防晒类化妆品,吸收、反射、散射紫外线,同样可以达到防晒效果。
防晒霜是最重要也是有效的防晒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衣物没有办法遮盖的部位。防晒霜的使用方法不恰当,会使效果大打折扣,而合理使用防晒霜则可以大大提高防晒效果。那么,如何正确使用防晒霜?
选择广谱防晒霜。通过选择具有SPF和PA标识的防晒霜,减少UVB和UVA带来的皮肤损伤,获得更全面的防晒效果;
涂抹防晒霜的量要足够,全脸的用量约一个硬币大小(防晒霜在进行防晒功效测试时,标准用量为2mg/cm2),具体涂抹用量可以参考使用说明书;
要提前涂抹,在出门前15~30分钟均匀涂抹防晒霜。
每2~3小时要补涂防晒霜,因为随着时间,擦拭、出汗、防晒脱落,防晒能力会减弱,因此千万不要忘记补涂。即使是宣称防水的防晒品,也需要及时补涂。
所有曝光部位应都涂抹防晒霜。所有容易晒到太阳的部位都要涂上防晒霜。除了脸部,不要忽略其他暴露部位,比如脖子、耳廓、手、手臂、腿部、脚等。
按2mg/cm2计算,约一张脸的用量
三、关注紫外线辐射指数
紫外线辐射指数(UVI)是反映紫外线辐射强度以及被晒伤的风险程度的指标。世界卫生组织把UVI分为5个等级(从1到11+),数值越高,表示被晒伤的风险就越大(见下图)。通常UVI>2时,就需要做好防晒预防措施。
现在很多天气预报的软件,除了温度、湿度,也会预报紫外线指数,提醒被晒伤风险,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参考。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紫外线辐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天气、季节、地域、环境、日照时间、户外活动的时长等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防晒措施。
做好防晒,是预防和减少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短期和长期损伤,以及皮肤癌发生风险的重要手段。我们不仅在夏天需要防晒,而且全年都需要。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下面这几句防晒小口诀,科学合理防晒。同时也不要忘记维生素D的补充和摄入哟。
一躲二避三穿戴
防晒霜使用要正确
广谱防晒更全面
量要足、重复涂
暴露区域不能忘
科代表精准总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作者:猜丁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