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人》构建一个无脑的高胜率策略
创始人
2025-07-17 19:02:29
0

《经济学人》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数据与趋势洞察。可通过关注其对各行业的长期分析,挑选出处于上升周期且具有稳定发展前景的行业板块。例如,若文中多次提及某新兴科技领域的持续增长,便可将其纳入投资组合。同时,留意其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宏观解读,在经济复苏期重点关注消费相关板块,衰退期则聚焦于防御性行业。以此方式,借助《经济学人》的权威性与前瞻性,构建起看似“无脑”实则蕴含高胜率的投资策略,为资产增值提供有力参考。


一、不只是加密货币,还有石油


几天之前,我们回顾了《经济学人》的华丽封面,它们成功在加密货币世界里扮演了反向指标的角色。但实际上,不仅是加密货币,《经济学人》在其他领域的表现也非常稳健。比如石油,1999 年至 2016 年,它的五篇封面文章精准踩中了每一次价格的顶峰和低谷。


当然是反向的踩中。



1999年3月《石油泛滥》。把当时 6600 万桶的全球日产量描绘成洪水猛兽,油价似乎只能一路下滑。然而很快,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阴霾散去,油价一路狂飙。


2000 年9月《石油即将反击?》。文中警告:即便 OPEC 开闸增产,原油也可能冲破每桶 40 美元的心理关口。但是,2001 年全球经济放缓,油价应声回落。


2003 年10月《石油时代的终结》。把技术进步、高效能汽车、可再生能源捧成石油的掘墓人。国际油价之后用五年时间跑出了历史罕见的大牛市。


2008年5月《反弹》。它提醒读者,停滞的产量与新兴市场的需求正把油价往上挤。然而,金融风暴在几个月后席卷而来,油价跌入谷底。


2016年1月《谁害怕廉价石油?》。文章调侃:沙特开足马力,全球再次被石油淹没,高成本生产商正被逐出牌桌——仿佛油价将永远在低位。没想到,这篇文章成为后续多年牛市的扉页。


全部五篇文章发布的时机堪称完美,“泛滥”“终结”“廉价”这些大词的频繁出现,似乎总是预示着趋势的反转,只不过方向跟它预测的正好相反。


二、反向指标的背后逻辑


这并不是《经济学人》一家的操作,无论是电视上的名嘴,还是社交媒体上大吹大擂的投资专家,都热衷拿事件来给市场贴多空标签。


问题在于,这些事件经不起统计学的检验,还带着确认偏差的天生滤镜:你若天生不喜欢一个国家,就总能找到它的经济快要完蛋的蛛丝马迹;你若认定科技股是泡沫,只需刷几条视频,就能确定他们都快要完蛋。人看到的永远是想看的。


于是,“杂志封面指标”横空出世,成了老江湖用的反向指南:等某个公司、行业或人物登上封面,就调整策略。1979 年,《商业周刊》高呼“股票已死”时,美股其实正准备开启二十年大牛市;1999 年,《经济学人》喊出“世界被石油淹没”时,国际油价在谷底开始攀升;2000 年科技泡沫破裂前夕,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刚被选为《时代》年度人物;2007 年石油危机拖垮了俄罗斯经济时,普京却在同一本杂志封面上收获年度人物荣誉——谁登封,谁见顶。


道理也很简单:等编辑部终于觉得“这股风够劲儿”值得上封面,说明它早已在大众视野里暴露了足够久。情绪已经极致,故事已经透支,再没有散户充当价格的燃料,剩下的往往只有均值回归这一个结局。想想看,资产若不经历暴涨暴跌,哪有足够的话题度来跻身封面?


等它真正上封面的时候,故事已经完完全全被price in。


三、用数据说话


2016 年,Spectra Markets 创始人布伦特·唐纳利对《经济学人》的旧封面做了全面的分析。在他找到的 62 期中,看跌封面多达 39 期,看涨封面只有 23 期。毕竟,恐惧能带来销量,能让读者赶快翻看正文。所以,你最好将这些故事视为反转指标,而不要在乎它所渲染的情绪。


在他的统计里,资产价格大部分都向着与封面情绪相反的方向狂奔,并在约一年后达到顶峰。这种现象尤以看跌封面最为灵验。换句话说,《经济学人》封面是一个方便到开箱即用的逆势信号——成本只是看一眼,平均年化回报却能达到10~15%。正确的概率也很高:看涨封面的胜率是60%,看跌封面的胜率是54%。



当然也有失败案例。1999 年,《经济学人》连续几期警告互联网泡沫,事后看,纳斯达克指数的确在 2000 年春天崩盘。然而麻烦在于:从《经济学人》发文到最终崩盘,纳指又翻了一番。如果有人完全照着封面做空,可能坚持不到最终的反转就会被爆仓。


《经济学人》在大宗商品的表现是最差的,因为平时大众对它们的关注并不多,所以它们需要有极端的波动才能登上封面。但一旦如此,价格通常已在情绪沸腾的极点,几乎每次都给足逆向玩家收割的机会。看着那些封面与后续行情呈镜像的曲线,你会怀疑这不是统计学噪音的偶然,而是出版规律与从众心理共振后的必然。


四、今天的情况和我们的对策


《时代》周刊把马斯克推上 2021年度人物宝座后,特斯拉的股价在随后一年内腰斩——一边是风光的封面,一边是资本市场的重锤。当一家公司或一位CEO被神化到可以装订成册、陈列书架时,我们可能(暂时)已经走到叙事的顶峰。



更临近的情况呢?从2024年10月到现在,针对《经济学人》的封面文章进行6次反向决策,胜率三分之二,平均收益率13.16%。



如此看来,在投资世界里,封面故事更像情绪温度计。当你看到排版精美、用词耸动的封面时,不妨先深呼吸,默念“谢谢提示”,然后转身研究可能正要启动的反向路径——毕竟,恐惧只是让杂志更好卖,但不是你的钱包。


封面是故事,就是情绪,当它达到极致时,往往就是最佳机会。请记得,在情绪高潮时保持冷静,在情绪低谷时保持耐心。


本文仅是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关于作者:17岁之前是小镇做题家,在著名的中国人民币大学学了跟人民币最相关的专业,在国企和互联网做了跟专业距离最远的工作。爱读书、爱电影、爱音乐、爱写作,致力于用多学科的角度解析现实,寻求当下复杂问题的答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索,作者:经济小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