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被迫内卷
创始人
2025-07-16 07:41:59
0

通威,曾在光伏和水产等领域熠熠生辉,如今却似乎陷入了被迫内卷的境地。在光伏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价格战不断升级,通威不得不不断压缩成本、提升效率,以维持自身的市场份额。在水产领域,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同行的跟进,让竞争压力陡增,通威需在饲料研发、养殖技术等方面持续投入,不断创新以应对挑战。无论是光伏还是水产,通威仿佛被卷入了一场无法停歇的竞赛漩涡,在不断自我加压中艰难前行,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寻找新的突破和机遇。


最近光伏产业有些䁔意——因为是内卷重灾区,预计会被重点“关照”。如严管低价倾销、限制扩大产能、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602GW,而中国光伏行业各环节名义产能均超过1000GW。值得注意的是,名义产能之“名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通常会高报产能,向投资人邀功、恐吓竞争对手;


第二,技术迭代造成结构性产能过剩。例如P型硅料、小尺寸硅片、PERC电池,相关产能正加速退出市场;


第三,不具成本竞争力的产能是无效产能。


尽管如此,产能过剩仍是显而易见。一方面,行业亟需通过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需要解决光伏、风电消纳/储能,打破新能源发展瓶颈。


光伏行业的冬天尚未过去,但企业的表现可圈可点,例如通威股份(SH:600438),它2020年大举进入组件市场,让客户感受到“背刺”。


被迫成为“内卷干将”


2015年,通威股份通过收购“永祥股份”进入硅料产业;2016年,向控股股东收购光伏电池业务。


2017年,通威股份光伏业务营收83.8亿、同比增长58.5%;其中硅料、电池业务营收分别为32.3亿、64.3亿;电池贡献光伏收入的65.6%。


“渔光一体”是通威的“招牌”业务,既然硅料、电池已初具规模,自产光伏组件是早晚的事。


2018年财报,首次出现“光伏电池及组件”的表述。


尽管电池、组件齐上阵,仍敌不过硅料收入迅猛增长。2021年,硅料收入249.3亿、占光伏业务收入的49.1%;2022年,硅料收入进一步提高到618.6亿、占光伏业务收入的56.3%。


2022年8月,通威以低价中标华润电力组件集采,在光伏业界引起一片哗然。天合光能、晶科光能等厂商被迫跟进,组件毛利润率从20%以上跌至个位数。爱旭股份公开指责“扰乱市场秩序”。


2023年起,通威硅料收入连续回落,2024年跌破200亿,占光伏行业收入的33.3%。电池/组件收入414.2亿、占比69.3%;光伏发电收入20.4亿、占比3.4%;合并抵消35.7亿、占比6%。



通威作为硅料、电池双龙头,最初主张产业链分工合作,曾试图与下游企业深度合作(互相参股、合资办厂等)。隆基、天合、晶科、晶澳等巨头拒绝合作,并全力推进“硅片-电池-组件”一体化布局,通威面临产品无一线买家消化困局。


以通威的体量,一旦入局必然成为“内卷干将”,有力地促使光伏行业迎来转折。


高纯硅业务是摇钱树


2017年,多晶硅产能刚提升至2万吨,通威启动了乐山、包头两个“5万吨多晶硅项目”。


2019年,销量6.4万吨、销售收入52亿;

2020年,销量8.7万吨、销售收入65亿;年末产能8万吨; 

2021年,销量10.8万吨、收入188亿;年末产能达到18万吨;

2022年,销量、收入分别为25.7万吨、619亿;

2023年,销量38.7万吨、收入回落至448亿;年末产能已扩到38万吨。

2024年,销量46.76万吨、收入仅199亿;年末产能高达90万吨(协鑫48万吨、大全30.5万吨)。


对销量和销售收入指数化处理后,可以看得更清楚(以2019年为基准):


2022年,销量指数403(销量约2019年的4倍),收入指数为1194(收入约为2019年的12倍);


2024年,销量指数733(销量约2019年的7.3倍),收入指数为384(收入约为2019年的3.8倍);


销量持续走高,收入却在2022年见顶后断崖式跳水。显然,问题出在单价上:


2022年,高纯硅销售单价达24.1万元/吨,价格指数为297(以2019年为基准);单位成本为6万元/吨,与2019年持平(成本指数103);价格涨两倍、成本几乎没涨,毛利润率达到惊人的75.1%!


2023年,高纯硅销售单价腰斩至11.6万元/吨,价格指数为143;单位成本也降至5.4万元/吨、成本指数93;单价更高、更低,毛利润率53%,远高于2019年。


2024年,高纯硅销售单价跌至4.3万元/吨,价格指数52;单位成本4.2万元/吨、成本指数72;单价比2019年低48%,成本只降了28%,2024年毛利润率仅为2%!



截至2024年,通威高纯硅市占率约30%,稳居全球第一。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通威N型产品占比超过90%。


通威凭规模、技术优势具有极大韧性。财报披露,内蒙基地高纯硅成本降至2.7万元/吨以下。


电池/组件“抗涨不抗跌”


1)组件占光伏产品销量的三分之一


2017年,合肥通威旗下两个生产基地光伏电池产能达到5.4GW; 

2018年,光伏电池销量为6.4GW,产能达12GW;

2021年、2022年,通威光伏电池产能先后增加到45GW、70GW(其中尺寸182超过95%)。

2022年,通威首次分别披露电池、组件销量,并对2021年进行追溯:

2021年,电池、组件销量分别为35GW、2.4GW;

2022年,电池、组件销量分别为48GW、7,3GW;销量指数分别为137、326(以2021年为基准);

2023年,电池、组件销量分别为81W、31GW;销量指数分别为231、1278;

2024年,电池、组件销量分别为88W、46GW;销量指数分别为251、1877;

与2021年相比,2024年电池销量增长151%,组件销量增长1777%。



2021年,组件销量仅占光伏产品出货量的6.5%。2022年、2023年先后提高到14.2%、27.6%,2024年达34.3%;


2)成本结构优化


通威光伏产品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制造三块。


  •  原材料


通威最主要的原材料是多晶硅,2021年、2022年市场火热时,光伏/组件成本中原材料占比达90%;随着多晶硅价格跳水,原材料成本占比一路下降,2024年为78%;


以2019年为基准,2022年单位原材料成本指数达127;2023年、2024年,先后回落到78、39;


  • 人工


2020年、2021年,单位产品人力成本显著下降,2021年仅为2019年的42%,折射出通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022年,通威大举进入组件业务,单位产品人力成本上升到2019年的71%;


2023年、2024年,单位产品人力成本指数接连下降,2024年为44。


  • 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指数走势与人工成本趋势相同,幅度较小:


2021年跌至56;2022年进入组件业务,制造费用指数也升至71;2023年、2024年连续回落,2024年为65。



如果说原材料成本波动是“不可抗力”,人工、制造费用则可以说“事在人为”。通威没有虚度光阴,在产品从电池扩展到电池+组件的情况下,单位人工、制造费用较2019年大幅降低。


3)“抗涨不抗跌”


2022年,通威高纯硅价格指数暴涨至297,电池/组件价格指数为118、仅比2019年高18%;


2024年,高纯硅价格指数暴跌至52,电池/组件价格指数则低至34。


也就是说,2024年高纯硅售价比2019年低48%,电池/组件售价比2019年低68%。

 


电池/组件业务“抗涨不抗跌”,行业景气时利润增幅不及高纯硅,行业不景气时跌得比高纯硅惨。


一体化利大于弊


通威进军组件业务利大于弊:


一是壮大营收规模。


2024年电池/组件收入414亿、占总营收的45%;高纯硅营收199亿、占总营收的21.6%;


二是提高经营韧性。


高纯硅价格相对低时,电池/组件受益,赚钱能力胜过卖硅料。例如2019年、2020年,电池业务毛利润分别为24.8亿、22.5亿,分别占当年光伏业务毛利润的54%、43%。


高纯硅价格高时,电池/组件成本上升。但因一体化优势,能保质、保量、保价获得硅料,电池/组件业务仍能确保盈利,对毛利润的贡献大于10%。



光伏巨头中,TCL中环是产业链合作的“原教旨主义者”,与通威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产业链分工行不通:


2024年,通威亏损70.4亿(其中,计提存货损失45.6亿)、亏损率7.7%;TCL中环营收仅为通威的30.9%,亏损达98.2亿(其中,计提存货损失33.4亿)、亏损率34.5%。


假如某个产业,下游有众多参与者,上游专业化才是可行的。如果下游已经“寡头化”,上游坚守专业化,或者一体化不成功,前景不妙。比如快递行业,当电商只剩下淘天、京东、拼多多,顺丰只能沦为备胎。


截至2024年末,通威多晶硅产能90万吨、电池产能150GW、组件产能90GW。如果光伏产品价格不再下降,产能“只出不进”(落后产能退出,新增产能缓进),通威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你对当前的投资市场有哪些疑惑?


目前作者Eastland的粉丝群正在招募中,他可谓是财报解读方面的专家,本篇是他第1068篇上市公司的分析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加入彤师粉丝群,与他直接沟通~


文章标题:通威被迫内卷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576465.html

阅读原文:通威被迫内卷_虎嗅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