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美国媒体曾广泛报道,美国许多企业正面临严重的稀土供应危机,预计顶多还能坚持两到三个月,稀土原料就会耗尽。那时,美国总统特朗普也迫切希望与中国展开谈判,中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似乎已经开始产生实质影响。然而,近日路透社却爆出消息,称美国在近期进口了高达3834吨的锑氧化物。这让外界对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效果产生了疑问。
锑、镓、锗等稀土材料一直是中国重点管控的战略物资。按理说,美国不可能通过正规渠道获得如此大量的稀土原料并连续出口。那么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中国实行稀土出口管制,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规划国家战略资源。作为全球最大稀土资源拥有国和出口国,中国长期以来向海外大量输出这些关键资源,长达半个多世纪。如今,中国需要调整出口结构,以保障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更长远的发展。
另一方面,这也显然是中国针对美国的反制措施。自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实施了全方位的制裁和打压,特别是在半导体等关键技术领域,中大型企业遭受巨大压力。经过调整战略重点,中国从2023年开始收紧了稀土出口管控。美国对中国的限制越严,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制也就越加严格。
2024年12月,中国官方公告明确指出,原则上不批准向美国出口镓、锗、锑以及超硬材料相关的两用物项。同时,公告强调,任何国家、地区、组织或个人若违反规定,将提供管控物项给美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包括两家美国公司的高管在内的三位业内专家透露,去年12月至今年4月,美国仍然进口了高达3834吨的锑氧化物。
仅五个月内,美国进口的锑氧化物数量已经超过了过去三年的总和。在中国严厉管控之下,美国究竟是通过何种渠道获得如此巨量的资源?调查显示,锑氧化物的供应源头是泰国和墨西哥这两个国家。但这两国并无相关技术突破。实际上,泰国和墨西哥目前各只有一家锑冶炼厂,且墨西哥的厂直到今年4月才刚刚开始投产。
显然,这两个国家并未掌握先进的锑冶炼技术。根据海关数据,2025年前五个月,泰国和墨西哥跃升为中国锑的前三大出口国,而在此前几年,这两个国家的出口量甚至未进入排名。由此可以推断,泰国和墨西哥充当了中转站的角色,中国的锑资源通过这两个国家转运到美国。
美国因此得以继续获得稀土资源,从而有底气继续对华施压。毫无疑问,中国对美国的稀土管制尚未达到致命打击的效果。但令人不解的是,中国明确声明将追究转运国法律责任的情况下,泰国和墨西哥为何仍敢冒险突破底线?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一方面是利益驱使,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美国的战略考虑。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得罪美国,都想在美国面前“刷好感”,尤其是在美国急需稀土的关键时刻提供支持,未来在国际事务中可能获得更多便利。更重要的是,美国为此支付的高额资金诱惑巨大。毕竟,稀土在其他发展中国家需求相对有限,而美国的军工、半导体、医疗设备等领域对稀土的依赖极高,这也令中国的出口管控产生了强大冲击力。
为了保障本国企业的正常运营,面对与中国谈判未果的局面,美国只能在全球范围内以高价采购稀土资源。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泰国和墨西哥选择站在美国这边也就不足为奇。但他们只顾眼前利益,却忽视了中国的利益,一旦被查实来源,必将面临中国的反制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自今年5月起开启了新一轮稀土监管行动,严厉打击走私,防止战略资源非法外流。同时,中国建立了稀土全流程监管体系,覆盖从开采、提炼、加工、出口到终端应用的每一个环节。任何国家或地区若想获得中国稀土,都必须正式提出申请,由中国政府最终决定是否批准。
尽管目前尚不能保证此举能完全阻止美国继续获取稀土,但如此严密的监管机制至少能有效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未来,只要有相关线索出现,中国就能依法追究责任,防止稀土资源被非法转运。
可以断言,只要美国继续对中国施加全面限制,稀土供应的困境便不会轻易消失。美国试图通过各种漏洞突破限制的机会愈发稀少,他们该如何应对?
从目前来看,美国已经布局了两条策略并付诸实施。第一,美国希望依靠自身力量,打造完整的国内稀土加工产业链,摆脱对中国技术的依赖。7月10日,美国国防部斥资4亿美元入股国内最大的稀土生产商——芒廷山口材料公司,这家企业是美国唯一掌握稀土全产业链的生产商,过去一直依赖中国完成精炼加工。
该公司的任务是将美国本土的稀土资源出口到中国进行精炼加工。由于全球92%的稀土精炼都在中国完成,尽管芒廷山口拥有全产业链,美国依然面临稀土供应难题。尤其在中国停止向美国军工企业出口稀土后,美国国防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其储备有限且缺乏先进技术,因而开始投入巨资支持本土企业提升精炼能力。
不过,即便美国国防部对这条路寄予厚望,业内普遍对其前景持谨慎态度。污染治理和技术难关是美国难以轻易跨越的障碍,稀土供应链的独立至少还需时日。
第二条路径,是美国联合其他国家组建稀土联盟,借助多国力量共同攻关稀土技术。目前,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均是联盟成员。印度和日本已明确表达合作意愿,澳大利亚也在积极尝试。然而,成员国之间互信缺失成为合作最大难题。
印度典型地优先考虑自身利益,一旦先行取得技术突破,极可能将其作为谈判筹码,甚至背弃盟友。日本虽跟随美国,但因贸易关税等问题,美日关系出现摩擦,合作存在障碍。澳大利亚与美国则因核潜艇协议问题产生分歧,合作意愿并不完全一致。
尽管如此,中国并不担心这两条路径能迅速突破技术封锁。凭借领先优势,中国掌握着稀土的命脉,在美国实现技术独立之前,中国将继续严格控制稀土供应,节奏由中国主导。对于任何损害中国利益的国家和行为,中国必将坚决回应,绝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