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古偶剧组干了180天后,一个追星女火速逃离内娱
创始人
2025-07-15 11:01:46
0

在 S 古偶剧组度过了漫长的 180 天,那是一段充满汗水与期待的时光。然而,当追星女深陷其中后,她却在某一刻突然心生逃离之意。内娱的繁杂与喧嚣,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她紧紧束缚。日复一日的拍摄日程,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让她逐渐感到疲惫与迷茫。终于,在某个静谧的夜晚,她毅然决然地决定离开,去追寻那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天空,不再被内娱的浮华所左右,只为心中那份对纯粹的向往而前行。



在一部S+古偶剧组待了180天后,一个对娱乐圈充满热情的女孩,毫不犹豫地决定要光速离开。


以下是一个年轻人亲自探究内娱行业虚实的生存报告:


娱乐圈就像丛林,要自己学会厮杀


我从小就是电视迷,又是追星女,所以一直想进娱乐行业体验一下。2023年,我从海外硕士毕业回国,应聘成为一家影视出品公司的宣传,这个岗位当时收到了三千多份应届生简历。


刚入职,我就得到了负责一部大型S+古偶剧全链路宣传的机会,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开机前的预热物料筹备,拍摄期间的花絮特辑,以及开播后的宣传短视频。


公司有很多同事都是留学生,不愿意长期呆在横店。所以进组之前,完全没有人跟我描述过这件事情会多么艰辛。现在回想,跟组的这六个月,我好像被丢到了一片丛林,全靠自己厮杀。


刚开始,我确实很兴奋。第一天就在定妆间里见到了男女主演,他们的脸好小,好白,个子又高,确实是有明星光环的。


但新鲜感很快就消失了。整整半年,我常常要早上7点就蹲在房车门口,协调好灯光、场地、摄影部门,在艺人化妆、吃饭与休息之间抢拍几分钟花絮,深夜还得处理当天的所有物料。


剧组的时间非常紧凑。一天12个小时,很多时候因为卡词或NG,艺人连自己一天的戏份都拍不完,更别说拍花絮了。毕竟拍正剧才是“生产”,而所谓的剧宣花絮,都是“生产”之外的东西。


所以我前期被场务、制片、导演助理拿着大喇叭骂是常有的事,拍摄不到物料的时候,当然也会被公司领导和明星粉丝远程骂。


最崩溃的一次,连轴转了12小时,饭都没吃一口,也没等到拍摄机会。那天我跑到旁边的荒草坡大哭,一抬头,就看见草丛里满满的都是代拍“大炮”,正对准我身后不远处另一个剧组的顶流男明星。


那一瞬间,我觉得好尴尬,只好擦了擦眼泪,又回到了艺人的房车旁边继续等待。


坐在房车里的明星,摔肿脸的小助理


横店就像一个小社会,是一个阶级分明、充斥着金钱流动的地方。在这个小镇里的最顶层自然是艺人和艺人团队,中层则是制片与导演,他们既要捧着艺人,也可以通过合同条款约束艺人。他们有房车、专职厨师、专属按摩师,甚至有场务等候在泥泞的片场随时准备为他们擦鞋。


而剩下的90%,则是普通的打工人,场务、摄影、灯光、宣传……


有因为家庭条件被迫高中辍学的18岁灯光学徒,他双手已经满是老茧;场务大哥常常一人扛走数十公斤道具,没时间坐下歇息;还有一个灯光大哥很好说话,帮我搞定了很多道具。


这些基层工作者让我在这个地方感受到了一丝人情味。在横店寒夜冻僵手指时,一位胖胖的制片助理带我钻进“秘密基地”,那是某个仿古宅子的稻草间,河南籍场务大哥从自己的百宝箱掏出米粉和方便面,用乡音问我们要不要吃。


这位制片助理姑娘后来连续熬夜又没空吃饭,低血糖昏厥,摔肿半边脸后收到剧组的劝退通知,毕竟剧组不需要一个不能高强度运转的“机器”。她找我哭了很久,说不能失去这份工作。这是我记忆中最刺痛的画面。


虽然充满辛酸,依然不断地有人想进来,一待就是好几年。没别的原因,这里可以捞的“油水”大。


有些负责管理茶水摊的场务,一天工资200元,这对于一些五六十岁的人来说,其实是一桩不错的差事。我还认识一个剧照师,他半年在剧组连轴转赚到的钱,可以让他下半年回老家安逸地生活;还有为剧组做餐饮的老板,一天为几百号人备餐,一年赚的钱就够买一辆车了。


但横店已经是一个非常固化的熟人社会了,这两年,很少有人能靠自己留下。新人想混口饭吃,常常会因缺少人脉和资源,被淘汰出局。那些有人脉、打通了横店圈子的“老人”在横店只用每天和各种艺人团队social,就能谋求到工作,然后把脏活累活都甩给下面的人。


追星十几年,进了内娱祛魅了


在娱乐行业待久了,我认同所有的宣传方式都有它们存在的意义,但不得不说,最离谱的剧宣方式还是“炒CP”,因为从内部角度来看,所有的CP场景都是我们宣传“抠”出来的。


跟组后期,我“嗑CP”已经到了有点扭曲的地步,每天都会盯着男女主戏外的一举一动,哪怕是手部有任何不经意的触碰,我都会记下,让人剪出来,因为粉丝一定会喜欢,也一定会有热度。


国内电视剧行业的底层逻辑是艺人流量,热门IP会翻车,著名导演会翻车,大编剧也会翻车,但只要男女主角热度到位,项目就能立刻启动。制片人拉条款、签合同,只为锁定一线流量,哪怕剧本再烂,也能因为粉丝关注度而借力播映。


我知道的编剧里,有的是母胎单身,有的甚至七八年没有谈过恋爱,他们居然在写爱情剧,男女主莫名其妙就爱上了。但是没关系,这些人之间会形成非常稳定的利益链,制片不会管他们具体实力怎么样,只要“听话”就好。


这就导致我们作为观众只能看到越来越难看的剧集,对作品的审美也在不受控制地下降。


而在韩国,医生、律师长久以来处于职场的金字塔顶尖,去娱乐圈工作的人多少都是有些创作情怀在的。


我的学校和CJ娱乐有合作,邀请了《鬼怪》《爱的迫降》的制作公司来分享经验,其中一个人说,他觉得人生中没有什么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只有当他做出一部影视作品之后,才会觉得自己的血是热的。


这句话深深影响了我。长时间被“造CP”“推限时互动”的流量至上逻辑裹挟,我反而失去了对内容本身的热爱。如果把电视剧当成纯粹的商品,我为什么不直接去做任何一种真实的商品,比如牙膏或餐巾纸?


不想当“血包”,我抛弃了这一行


当最爱的追剧成为了工作任务,每周都要写分析报告,我终于选择离开这个准备了四五年才进入的行业。


提完离职当天,所有的电视剧突然都变得好看了起来。


现在我加入了一家央企,朝九晚六工作、同事间互帮互助、偶尔的深夜烧烤与闲聊小聚,都让我重新体会到职场本该有的温度。而每当工作中出了意外的岔子,被上司为难,我也会将在内娱汲取的“装惨卖乖”技巧搬出来,还挺有用。


我理解年轻人对这行的向往,毕竟不是什么工作都能近距离接触明星。但我觉得,只有钝感力极强或者天不怕地不怕的有钱人家小孩才适合干这行,否则就会被当成剧组的“血包”。


在我看来,内娱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地方。很多人的成就来得太过于轻易,导致这里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很虚浮的氛围。标准可以被数百次扭曲,那么你的业绩、你的努力也可以被数百次磨灭。


也许内娱不过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显化缩影,各种恶劣的职场风气在这里只会更加尖锐。我没办法强迫自己接受他们的行为逻辑,只有离开这个环境之后,我对作品的热爱才会回来。


受访者洪林为化名;为保护采访对象隐私,部分细节模糊处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ELLEMEN睿士 (ID:ellemen_china),编辑:ccc,新媒体内容总监:TAN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