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并不会刻意压低数值。气象部门的预报是基于科学的气象观测、数据模型和专业分析得出的。他们致力于提供最准确、最可靠的天气信息,以帮助人们做好应对各种天气状况的准备。
如果出现一些看似与实际感受不符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局部小气候、测量误差或人们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度不同等因素导致的。气象部门会不断改进和优化预报方法,提高预报的准确性,但绝不存在刻意压低数值的行为。他们的目标是为公众提供真实、有用的天气服务。
原标题:AI科普|大范围高温来袭,天气预报会“刻意”压低数值吗?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一周河北南部、黄淮、江汉、江淮、江南北部、陕西关中、四川盆地等地将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至41℃,大部分地区湿度较大,体感闷热。
每当遇到高温天气,总有公众感觉“怎么比预报的温度更热”,也有网友怀疑气象部门的高温预报会不会“刻意压低数值了”?
那为什么预报的气温和大家的感觉也差不少呢?
不久前,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就联合发布了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和一般天气预报不同,预警分5个等级,按照与高温相关疾病风险分析得出。公众可按照风险等级采取相应措施,包括保持室内凉爽、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减少户外活动、保证充足饮水等,更好地防护高温带来的不利健康影响。
记者:黄垚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