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身边VC都在延期
创始人
2025-07-14 16:02:59
0

今年,身边的 VC(风险投资)仿佛都陷入了延期的怪圈。原本热火朝天的投资项目,如今纷纷按下了暂停键。无论是初创企业期待的新一轮融资,还是已在进行中的投资交易,都被延期的阴影所笼罩。VC 们似乎在谨慎地重新评估市场形势、项目风险以及自身的投资策略。这一现象反映出当前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让那些依赖 VC 资金的创业者们感到焦虑与无奈。他们不得不等待着延期的结果,不知未来的投资之路究竟何去何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 (ID:pedaily2012),作者:杨继云


报道I投资界PEdaily


“我们是150多个基金的LP,今年让我签字最多的就是基金延期。”


回顾最近落幕的第十九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大会,大家不约而同聊起一个共同强烈的感受——基金延期潮


“当下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基金期限和企业成长的不匹配。”华登国际管理合伙人黄庆坦言,去年最担心的是很多基金无法正常延期,这样一来就得面临强迫退出和清盘的局面。


如今,延期蔚然成风。北京一位VC合伙人透露,目前4只在投基金中,两只都已到期,且都做过一两次延期了。他深有同感:“现在业内基金基本都处于延期状态。”


延期,正在成为一级市场新景象。


今年,我们忙着基金延期


若按一个基金完整周期来推算,现在处于延期的必然都是“老基金”,至少已有七八年,而通常情况下,基金到期后会有+1+1的延期惯例。因此,十余年前成立的基金集体到了清算的当口。


往回看,那个时期正值国内风投大爆发。正如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当前国内活跃的投资机构,52%是在2011-2015年成立,堪称当下市场的中坚力量;此外2016-2020年成立的机构占比为30%,两者相加占一级市场的比重超过八成,集中度非常高。



走完一个基金周期,大家集体到了给LP交代的时候。


然而过去三年,退出之难历历在目,这也导致大多基金表现不佳,到期迟迟无法清算。延期,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任职一家市场化早期VC的齐瑶粗略算了一下,她所在机构正经历着基金大批清算,3只基金都要到期,其中一只还准备第三次展期,大家深感压力。


“往后再延一年或者三年,说不定就有机会退。”齐瑶分析,假如延一年,估计能熬来项目IPO或被并购了;再不济,哪怕用这一年的时间与项目“死磕”,“打官司、催回购,多多少少也能要回来一点。”


“这本来就是以时间换空间。”如果无法正常延期,只能面临强迫退出和清盘的局面。


我们将延期的话题抛给多位投资人,大家表达了同一个意思:“现在内部基本都是延期。”尤其前几年扎堆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大多也已经到期。一级市场的延期潮愈演愈烈。


国资基金压力更甚。广州产投资本董事长魏大华从考核角度提到一个细节——“风控部门、纪检部门、巡察和审计部门等等可能都会提出实质问题。”


当然,还涉及诸多实操难题——“基金工商上的延期能不能延三年,基协能不能延?工商每一次签约都很难,且如果每年延一次,有的找不到LP投资人,有的国资一走流程就要两三个月……”元禾辰坤高级合伙人王吉鹏在第十九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大会上说起这一幕,心有戚戚。


人民币存续期过短


“最好的项目常常在延长期跑出来”


“纵观美国同行,一个基金真正要完全退出,平均要19年。我们本土很多基金设置的期限,其实是做不到的。”魏大华此前感叹。


延期潮背后,凸显着人民币基金存续期过短的困境。


黄庆回忆,最早人民币基金兴起的时候,华登募一只六年期的人民币基金,LP表示没有听说过六年期,过往基金都是三年——惯例是“今年投资,明年准备退出,后年就退出”,就这三年。


而任职于深圳一家人民币基金的王晨向投资界说,“一个基金从成立到清盘,没有10年时间很难。过去的6+2实际上最后完成要8+2,甚至更长。”他综合算下来,一个完整的基金在中国要10—12年。


然而,矛盾也摆在眼前。到期的基金,政府LP往往可能不愿意延期。“国资LP出于考核的压力更希望尽快实现DPI到1,同时实现其他的诉求。”


基金能否顺利延期,更多取决于LP的态度。上海一家科技VC合伙人透露,从第二年展期起,大多国资LP的态度会变得谨慎起来,不肯轻易同意。


博弈之下,GP回款情况就显得愈发重要,不断让LP看到钱回来,很多事情协商起来就顺畅多了。正如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提醒,“即便退出延期,期间GP也要加强现金流的管理,做到每年有一定的现金回来,这样生态才会持续运转。”毕竟,延期并不等于拖延风险。


“历史经验表示,最好的项目常常是在延长期跑出来的,因为投的最早,往往回报是最大的,但是需要的时间更长。”黄庆认为,按照市场节奏,基金如果能回本,就应该能够继续地延期。


“假如股权投资基金期满后只能延一年,对中国创投将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他的话不是危言耸听。


形势倒逼,国资LP开始集体松绑基金存续期限。


此前,深圳市福田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发文:支持延长在管子基金存续期2年,并将推动各子基金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程序执行延长存续期操作;此外,上海浦东科创投资基金修订合伙协议,也将基金存续期由10年延长为12年。


这些探索,开始迎来效仿。


退出之困争抢IPO宝贵窗口


说到底,延期背后就是一级市场退出困境的真实写照。


退出有多难?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基金中,包含母基金和直投基金,共计6.46万亿规模的基金进入延长期,将近12万亿规模的基金进入退出期,退出+延长期的基金规模合计达到19万亿。


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万亿创投堰塞湖形成,一级市场流动性难题愈演愈烈——没有退出,LP势必更加谨慎出资,投向创业与创新的钱也就更少了,这意味着“募投管退”的健康循环被打破了。


另一方面,我们正在亲历着一场全球史无前例的科技竞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尤为迫切。但科技创新非一日之功,战略新兴产业往往意味着长周期,需要创投基金的长期支持。


“应退尽退”是美好想象,现实中,股东们愈发强烈的退出需求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满足。重压之下,越来越多的回购诉讼被轻易摆上桌面。但过度强调回购势必会打击创业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创投市场长期发展。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一幕。


“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这几年一级市场迫切呼唤耐心资本。只有更长期、更耐心的资本,才能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崛起适配。


此情此景,IPO窗口显得弥足珍贵。可以看到,今年赴港上市的队伍浩浩荡荡,带给部分投资机构一场久违的回报盛宴。


但更大的期待是在A股IPO。6月底,A股三大交易所上演了一场IPO大爆发——一夜之间新增受理41家IPO企业,当中不乏我们熟悉的沐曦集成电路、摩尔线程等超级独角兽。


“抓住这一波IPO窗口。”这样的情绪悄悄在投资人与独角兽公司之间蔓延。


浮浮沉沉间,一个新的周期正在开启。


*文中齐瑶、王晨为化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