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情绪即流量”这一现象愈发明显。标题党就像是那吸引蜜蜂的花朵,用夸张、惊悚的标题引发人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忍不住点开。人们往往被那些能激起强烈情绪的标题所吸引,比如愤怒、恐惧、惊讶等。点开标题党后,或许得到的内容与标题相差甚远,但那一瞬间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流量也就随之而来。这反映出人们在信息洪流中,更容易被情绪所左右,而忽视了内容的本质。这种现象既带来了流量的增长,也引发了对信息真实性和质量的担忧。
去年,帮某电销公司做了全套的流量框架与AI赋能全案设计:
结束后对流量运营有了新的感悟,今年由于2B的业务需求,陆陆续续又与很多专吃流量的公司(包括蓝领考试、SaaS公司、医美等)有交流,整理出来了这套流量运营框架:《3步“反算法”流量框架,如何抓住平台流量》。
而后有流量大佬看了,线下又再次做了交流,他长篇大论了一小时,而我只记住了几个字:情绪即流量!
流量有毒
说实话,如果只是站在我曾经的产研视野,所谓流量运营全部是奇技淫巧甚至有些歪门邪道,其中标题党都是最轻的了。
其中理论,我从去年开始就有所实践,一些内容较正常文章阅读奇高,比如:
15w+阅读——信息差:如何逼一个小女孩离职
13w+阅读——总监思维:公司不在乎你干了多少活
7w+阅读——空降虎狼单位:文帝杀妻灭子,人不狠、权不稳!
……
但流量真的会上瘾的,这东西控制不好就是一个走火入魔,比如最近我又去蹭了很多热点,首先是这篇文章:
《套壳、续训、洗水印?如何看待疑似华为员工的自爆?》
文章我设置的8:28自动推送,早上9:00醒来看了一眼,短短30分钟就阅读破千,评论也比平时要多不少,除了正常评论外,还有几个骂得挺厉害:
而这个已经是我调整了4个版本,比较温和的文字了。回头一看粉丝情况,30分钟已经取关了20多个,可见其情绪,数据反馈不健康,于是马上删除了文章。
另一方面,最近也有躺枪情况,原因是帮朋友发了一篇招聘贴,其中碰到了敏感词年龄歧视,而后果然情绪激烈:
而后为进一步测试,我特意将近来的面试情况做了一次梳理:《套方案、年龄羞辱、服从性测试,聊聊最近的7次面试》。
这篇文章阅读也轻松破万,我想进一步测试,看看这个板块的流量潜力。
为求经历真实又真的跑出去面试了一把,结果圈子很小,此事马上被身边的朋友知道,他先是问我什么情况,而后收到了朋友的警报:小钗,要小心垃圾流量的反噬!
流量反噬
与朋友深入交流后,发现他从这篇文章:《兄弟,找个班上吧!不要迷信AI创业,我是后悔离职的》后就在刻意关注我的情况,他首先认为我心态有问题,其中最核心的点在于,他认为:创业失败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一般人低调到不行,我倒好,像个大喇叭一样到处说!
虽然“真诚”的“卖惨”确实会收获不少的流量与关注,但这些垃圾流量很可能是负面的!
比如,他身边已经有人在议论了:你看小钗好像撑不下去了,我之前就不觉得他那事靠谱。
而真实情况是,我身边有很多曾经帮扶过的对象,他们确实在面对我的时候变了一副嘴脸。并且2周粉丝掉了接近1000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一个人决不能轻易承认自己的失败,很多人就是靠着一口气顶着!用失败来赢得关注是得不偿失的。
因为粉丝就看个热闹。身边等着看你笑话的人,等着落井下石的人可太多了。你只有成功,并且足够的成功才会超脱这一切,否则感受到的只有赤裸裸的人情冷暖。
成功具有偶然性,不成功有必然性,超越成功是事情的意义,只要还在桌上就没失败,也就不能认输,要支棱起来
而我近期用情绪去操纵流量的行为,很有点把玩人们内心兽性的意思。但把玩内心兽性的人,终究会变成真正的野兽:缺乏开拓性的人,终将为庸碌压垮;单靠欺骗与敷衍过活,是在自毁灵魂。
要让人长久的信任支持你,首先必须关注他人真正的需要。情绪确实能撬动流量、也可以带来关注,但关注未必能带来信任。
人的成长曲线往往呈螺旋式上升:表面看每天平淡无奇,但只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就始终在上升,学习-坚持-实践,三者缺一不可。调动情绪只是短暂的捷径,解决问题才是长治久安。
知易行难
结合身边一堆不明真相吃瓜群众的反馈,朋友的告诫真实而中肯,所以他是对的;
所以我们该停止现有行为吗、之前情绪即流量观点的大哥是错的吗?他们公司依靠流量红利,已经过上了九周年司庆,公司规模已经快一千人了,他怎么可能是错的呢?
所以,他们都是对的,只不过是我实践不够,我们去年提出过一个成长框架,并断言依靠个人的成长是有上限的:
理论大家都懂,而拉开差距的是对理论在不同环境中落地的各种细微认知,多数人没有理论;少数的人有理论但只能自己实践、慢慢感受;只有很少的人在更大的环境中验证了想法、从而快速迭代。
所以,流量是没有对错的,用情绪去操纵流量受到部分反噬也是正常的,因为有没有好处当事人是很清晰的,真的无本买卖早就终止行为了。
朋友关于“垃圾流量反噬”的告诫与流量大佬“情绪即流量”的成功经验看似矛盾,实则揭示了流量运用的不同阶段与层次。
他们都没错,关键在于理解并驾驭这套机制,其实前面文章的 “四情 + 5A + 四类内容”已经提供了答案:
具体大家可以去翻看之前的文章,我这里不赘述,最重要的一条铁律:好产品 + 真体验 = 全部增长公式的“1”。标题再炸裂、配色再猎奇,也只是后面那些“0”,只要产品价值硬、内容真诚,情绪就会变成助燃剂,而不是反噬你的毒液。
所以操纵流量没问题,这里需要思考的是:流量过来后你用于承接的内容是什么,你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
最后:既然情绪就是流量,你是如何理解情绪这个东西的?我们需要做更深层次的探讨。
情绪调控
关于情绪,我们之前做过相对深入的探讨:
综合古今的案例,我们几乎可以得到一个惊人的一致:人类最深的教训,就是从来不吸取任何教训。不听劝仿佛刻进了人类的基因,只有两种情况下一个人会发自内心的听你说话:
他自己被现实挤压,被打得头碰血流,急需解法,这个时候他们学习态度会非常端正;
他交了钱,如果不学的话就是吃亏。他们会因为不想吃亏,所以会拼命地学;
更进一步的翻译是:
被现实挤压是因为生存、发展的压力,交钱是因为沉没成本可能带来的损失;
听人劝的本质是愿意接受新的信息、新的认知,这是一种成长的表现;
说到底就一句话:情绪会触发成长,特别是负面情绪!
情绪是什么,情绪是我们认知系统对具体事件的一个反馈,他包括: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也就是说:情绪只是表象,认知才是根本。所以相同环境下,同一件事,不同认知人的表现得完全不一样的。
举个常见例子,领导在会议上批评一名员工不够细致:
一个同学会觉得领导是针对自己,可能会觉得羞辱、愤怒,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情绪低落,进一步伴随沮丧、委屈、不满;
一个同学会觉得批评是改进的机会,会感激领导的直言相告,下来后会认知反思提高,这里伴随的情感是感激、动力十足、平静;
从这个角度来说,负面情绪更容易短期激发一个人;正面梦想,会让这个人走得很远。因为负面情绪得到缓解就会停止,正面梦想,会有长足的进步
而对自媒体来说,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激起你的负面情绪,包括:焦虑、愤怒、伤感等。
所以,流量密码第一层:就是让受众不要进入理性模式,要感情化!
一旦进入理性就会批判,就不会狂热,就不会“爱”、不会“无脑冲”,一旦理性就不会有审美性溢价。
比如,一个手机宣传的时候需要说:拍照美美的、音乐好好听;一旦跟用户说性价比就完犊子,性价比是一个除法公式,一旦做除法就理性了。
再比如,很多标题党明显在散播焦虑,我们就是会忍不住点进去呢?因为人们都想要避免自己未来的不幸,所以我要看一看,可能可以吸取别人的教训,这是大多数人的下意识,当然如前所述:
他们不花钱买点什么,是绝不可能真的学到什么的。
结语
情绪即流量:只要文章里有真实、可共振的情绪波动,流量天然会跟着涌进来;但也别忘了,流量始终是一把双刃剑:内容扎实,它替你锦上添花;立意偏颇,它就会原地反噬。
但也别指望大多数人会在评论区保持理性,有观点就会有冲突,无论你多么的客观,现实可能是 5-2-2-1 的铁律:
50 % 来看热闹;
20 % 被情绪点燃,上头或破防;
20 % 点赞认可;
10 % 深恶痛绝、随时“开喷”;
扛不住舆论风浪,要么别下场,要么就咬牙沉淀,熬过最初那阵狂风。
想在公开文章里“讲道理”?越理性,越没人买单,如前所述:人们刷内容图的就是一个“爽”字。
真想深度探讨、碰撞火花,那就把讨论放进付费社群里:门票筛掉了看客,剩下的才是愿意为思考与摩擦埋单的人。
情绪点燃流量,价值决定走向。认清这点,才能在流量的浪尖上稳住节奏,既借力,又不被反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叶小钗,作者:叶小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