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带娃野外玩水本是一件趣事,但千万不能忽视“食脑虫”的威胁。当孩子们欢快地在野外水域嬉戏时,那看似清澈的水中可能隐藏着可怕的“食脑虫”——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它们一旦进入人体鼻腔,便会沿嗅神经向上侵袭脑部,引发致命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病情凶险且死亡率极高。所以,家长们在带娃野外玩水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让孩子接触可能受污染的水源,保障孩子的健康与安全。
带娃野外玩水 警惕“食脑虫”
它可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等,或导致死亡
最近,两则儿童玩水后感染“食脑虫”的新闻引发关注:一名5岁女童在游泳、泡温泉后感染“食脑虫”昏迷不醒,随后转入重症监护;另一名男童打水仗后持续发烧,系感染“食脑虫”……那么,“食脑虫”究竟是什么?该如何预防?福建省疾控中心官方微信对此发布提醒。
据介绍,“食脑虫”并非真的虫子,而是一类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单细胞小生物)。自然界中,它普遍存在于水体(湖泊、泉水、井水、污水等)、淤泥、尘土和腐败的植物中。这类阿米巴感染主要经皮肤破损处、鼻腔黏膜侵入或由呼吸道感染人体,可侵入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眼部或皮肤,引起严重损害甚至死亡。
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主要包括棘阿米巴、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等。
棘阿米巴可致人类患多种疾病,即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及阿米巴性慢性皮肤溃疡。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可引起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和播散性感染,累及肾脏、肾上腺、胰腺、甲状腺和肺等。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可引起原发性阿米巴性脑膜脑炎。潜伏期1至7天,感染后起病急、病程短、预后差,死亡率高。
福建省疾控中心建议家长们带孩子在野外玩水时,避免在停滞、不流动的河水或温泉中游泳、洗浴、嬉水,避免鼻腔接触水;人体皮肤有伤口时,应尽量避免接触不洁净的水和泥土。(记者 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