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关税创新高,美股凭什么?
创始人
2025-07-14 07:22:34
0

在当前全球贸易局势紧张,关税创新高的背景下,美股却依然表现强劲,着实令人费解。一方面,美国强大的经济基础和企业的创新能力为其股市提供了坚实支撑。众多科技巨头凭借领先的技术和广阔的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优势,带动了整个股市的上扬。另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为股市注入了大量流动性,使得资金大量涌入股市,推高了股价。然而,这种依赖关税保护和货币政策刺激的增长模式是否可持续,仍值得关注和思考。未来,美股能否继续凭借这些因素保持强势,还是会面临诸多挑战,值得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关税、通胀预期、裁员大潮……在这些致命的担忧之下,美股硬是创下了历史新高,更是已经超出了4月2日对等关税前的水平。


7月10日,市场在大科技股的带动下走高,焦点集中在英伟达(NVDA),目前完全进入突破模式,已超过4万亿美元。


高盛更是逆势上调了美股的目标位,将标普500指数未来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点位设定为6400点、6600点、6900点,此前是5900点、6100点、6500点。


要知道,早在对等关税落地后,点位一度被下调到了5500点,而标普500更是一度跌破了5000点。


如今,美股的反弹依托的不仅是关税预期的缓和,更是美股盈利的强势回归,叠加机构对于美联储更快和更深降息的预期,当前首次降息预期在9月,而后可能连续降息5~6次,将联邦基金利率从4.25%~4.5%的区间带至3.25%附近。


关税并未推高通胀


特朗普上周一(7月7日)表示将对韩国、日本等国征收25%的关税,并对其他亚洲和非洲国家征收30%~40%不等的关税,但生效日期被推迟至8月1日,这为谈判留出了更长的时间窗口。


就目前而言,仅英国、越南和美国达成协议,其他谈判结果仍不明确。美国对越南进口商品征收的名义关税率为20%(若被视为来自中国的转口商品,则为40%);美国与英国的协议表明,最低名义关税率不会低于10%,但豁免和配额可能使澳大利亚、新加坡等经济体的实际关税率更低。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周日的采访中指出:“如果不推进相关事宜,那么到8月1日,关税将回弹至4月2日的水平”,并表示这是为了对贸易谈判施加“最大压力”。他还透露,将向部分贸易伙伴发送信件,“确定它们的关税率。因此,未来几天内我们将完成100%的工作。”


数据来源:CEIC、Haver、Bloomberg、CNBC、Nikkei Asia、Times of India、摩根士丹利研究


关税如今似乎对市场毫无影响,原因在于通胀并未发生。摩根士丹利表示,从企业反馈来看,关税影响领域实际上出现了一些通缩迹象,这可能令部分人感到意外。


该机构的零售分析师最近指出,鉴于其覆盖企业的提前采购规模,部分企业可能考虑降价而非提价。


同时,自4月以来关税收入有所增加,但目前几乎没有迹象显示成本正在转嫁。部分原因可能是企业仍在销售“解放日”前购买的旧库存,因此无需通过提价来抵消更高的销货成本(COGS)。


不过,三季度将更能说明关税成本的分摊情况。无论如何,根据投行的通胀预测,到四季度关税影响可能达到顶峰,届时美联储可能会传达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股市可能会前瞻性地消化降息,历史数据表明降息是股价的利好催化剂。


此外,更关键的支撑因素在于,市场当前开始确信,美国政府不太会“乱搞”。


贝莱德方面就表示,美国经济面临的两个“不变的定律”(immutable laws),这将限制美国政府采取极端行为,因而也降低了极端风险,因此在关税还没明朗之前,市场如今就敢于大胆下注。


两个“不变的定律”的其中之一就是美国债市。如果美国试图通过减少贸易和经常账户赤字来改善国际收支,这也可能会降低金融账户的资金流入。这意味着美国不能再依赖外国投资者来购买国债,尤其是在“大而美”法案带来更高财政赤字的背景下。美债若失去海外资金支持,将加重利息偿付压力,引发市场动荡。


其次是全球供应链不可轻易撕裂。全球供应链是历经数十年建立起来的体系,一旦被中断,后果严重。除了引发通胀外,美国在某些关键资源(如稀土)上的依赖可能受到中国制约。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高关税导致美国出现“货柜空了”的情况,这种局面美国政府或难以承受,尤其在民粹主义情绪高涨的当下。


美股盈利强势回归


美股向来是一个“盈利为王”的市场,而恰巧美国也聚集了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英伟达只是其中之一。


之所以机构大幅转多美股,也是因为一季度美股盈利强势回归,盈利修正幅度持续上升(目前为-5%,较4月中旬-25%的低谷有所回升)。这为4月低点以来的股价上涨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摩根士丹利提及,该指标(盈利修正广度)领先于EPS(每股收益),且对历史上类似修正广度拐点的回测显示,未来回报强劲。进入下半年,股市可能受到EPS修正、货币政策预期以及后端利率等更乐观的变化率驱动。这与2023~2024年的大部分时期截然不同——当时尽管EPS修正停滞,但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预期仍推动市场走高。


当前环境更有利于领涨板块的扩大,不过这种扩大可能先体现在大盘优质股,再逐步波及小盘股/低质量股票。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盈利增长现在有望超过经济增长,这与2022~2024年的情况相反。两个驱动因素是美元走弱和《大而美法案》中的有利税收激励。


具体而言,美元走弱对美股构成利好。许多大型科技企业约60%的营收来自海外,标普500成份股的整体海外收入占比亦接近30%~40%。因此,美元贬值往往提升这些国际巨头的盈利能力,有利于其股价表现。


截至第一季度财报,标普500预期利润同比增长为8%,实际实现了14%的增长,其中科技板块同比增幅达18%~19%;反观今年被大举唱多且被认为将分流美股资金的欧洲市场,其盈利预期为小幅下滑,最终实现的正增长幅度也较为有限。


美国公司之所以能够显著提升利润率并实现盈利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深厚的资本市场体系、企业盈利模式的高度成熟。这些优势并非欧洲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复制的。


此外,备受讨论的第899条并未被纳入《大而美法案》。许多人曾认为这一条款可能对外国对美直接投资构成风险,如今这一风险因素有所减弱。


“第899条(Section 899)”指的是美国《国内税收法典》(Internal Revenue Code)中一项关于外国人或外国公司拥有美国公司股份时的税收规定。它本身已有多年历史,但在近年来的立法讨论中,又引发关注,尤其是和外国直接投资(FDI)相关的税收透明度与申报义务。


提前布局美联储降息


降息预期也绝对是美股的一大催化剂。股市不会等待美联储发出更鸽派的明确信号,即股市会提前反应。


尽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面对特朗普的极限施压也毫不松口,但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预计明年美联储将降息7次,这一动态可能成为2025年下半年后端利率和估值的利好因素。


事实上,已有初步迹象显示股市开始为此定价。研究表明,即使降息利好提前被消化,美联储降息周期中的股市表现依然强劲。


近期调查和微观数据显示,就业可能比通胀更具风险,不过一旦就业数据进一步趋弱,降息的理由就更为充分。


此前,伊朗、以色列的争端导致油价一日之内暴涨12%,而油价是主导美国通胀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毕竟油价关乎一切运输成本,而美国又是“车轮上的国家”。


如今,地缘风险的急速降温无疑将继续使得美国通胀降温。自6月19日以来,原油价格已下跌14%,大幅降低了油价上涨威胁商业周期的风险。


科技巨头仍将称王


不过,未来美股的涨幅恐怕仍将集中在“科技七巨头”等大盘股上。


美股当前的集中度处于极高水平。标普500成份股中创历史新高的数量仅处于历史上的第20百分位,说明当前市场的反弹集中在少数头部公司。


要记住,“均值回归”(mean reversion)并不永远奏效,美股尤其如此。年初时,美股科技板块剧烈调整,部分龙头回撤幅度甚至超过30%。当时,多数投资者基于“均值回归”思维,认为此前涨幅过大的科技股存在显著回撤风险,但贝莱德认为,均值回归策略并不适合当前的宏观环境。


原因在于,当前美国通胀率尚未稳定锚定在2%,AI对生产率的提振仍不确定,经济增长与财政政策也缺乏长期锚点。在这种缺乏“中长期坐标”的背景下,资产配置难以依赖传统的均值回归逻辑。


因此,在AI驱动的结构性变革时代,均值回归不再是主导逻辑,也正是这种背景推动了“科技七巨头”的持续强势。而与之对照,欧洲市场仍主要受周期性驱动,中小盘股在利率下降背景下相对受益,这也说明欧洲缺乏类似美国那样的结构性增长引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Irene Zhou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