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不是北漂中产的退路
创始人
2025-07-13 20:41:34
0

天津并非北漂中产的退路。北漂者怀揣着梦想与激情在京城拼搏,他们追求的是那一线的机遇与繁华。天津虽有自身的魅力与优势,如浓厚的文化底蕴、便利的生活等,但对于北漂中产而言,它难以满足其在职业发展上的极致追求。京城的广阔舞台和多元资源,能让他们更快速地攀登事业高峰,实现更大的价值。而天津的节奏相对较慢,产业结构和发展定位与北漂者的事业需求可能存在差距。所以,天津虽好,却不是北漂中产在拼搏疲惫后的安逸退路,他们仍在京城的浪潮中继续砥砺前行。


无论社会舆论场上如何唱衰高考的意义,现实生活里,中产家庭对教育资源的争夺从未妥协。


尤其是对于无数靠着读书和踩中时代红利、实现阶级跃迁的北漂中产而言,前半生在这座资源高度集中、落户门槛却又极为森严的城市里倾尽全力,到了中年,面对子女教育问题时,依旧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在户籍、房价、政策之间辗转腾挪,试图寻找到一条“折中”的出路。


而天津,这座距离北京高铁半小时可达的城市,成了许多北漂中产首选的“退路”。它不仅地理位置上与帝都无缝衔接,更承载着一代“小镇做题家”对教育资源再分配的朴素期待。


在他们的想象中,天津更低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对可控的生活成本,以及与北京相近的文化氛围与生活方式,仿佛每一条都在暗示:这是一条能够让子女进入名校的“降维通道”。


然而,理想终究要回归现实。倘若对天津的教育现状再深一步了解,便会意识到,这一切不过是一种被理想化的幻象。所谓的“教育红利”,实际上是另一场资源博弈的开局。


在天津,月薪过万的工作并不好找,但学区房的价格早已水涨船高,优质资源依然集中在少数几个核心区域,阶层分化同样在这座城市里悄然上演。


而在这些结构性问题面前,曾被人们寄予厚望的“教育捷径”,对于绝大多数北漂中产家庭而言,或许只是镜花水月般的乌托邦。


教育资源的马太效应


绝大多数选择移居天津的北漂中产,对孩子的教育质量多少都有些要求,内心大抵还会有这样一个执念:“我都从北京退到天津了,难不成还托举不了孩子读一个好学校?”


事实上,教育资源的马太效应在天津表现得尤为明显,天津的教育格局,远不像地图上那样开阔。


在天津,“和平区”三个字几乎是优质教育的代名词。在这个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的片区里,差不多将全市最优质的中小学囊括其中:实验小学、岳阳道小学、天津一中、耀华中学……


房产中介也许会告诉你,“河西一片也不错”“南开北片也挺好”,如果预算有限,不妨看看河东、红桥,甚至滨海新区也是好的。


但前不久,和几个在天津体制内教育系统工作的朋友聊了聊,发现大家的观点出奇地一致:即便是排名第二的河西,跟和平比起来,教育质量也有着明显的断层,而这种差距同样体现在河西、南开和其他区之间。


升学率不会说谎。根据天津市教委2024年发布的数据来看,和平区的重点高中,比如天津一中、耀华中学等,本科上线率都接近100%,一本上线率普遍在90%以上;相比之下,环城四区(津南、西青、北辰、东丽)的重点高中一本率大多集中在40%~65%。


再往前推一步,中考录取率在天津各区之间也有着非常大的悬殊。


2024年,和平区的普高录取率是85%,河西是80%、南开是77%,而像东丽、西青、北辰这些区,普高录取率甚至不足50%。除此之外,“市五所”(高中:天津一中、南开中学、耀华中学、新华中学、实验中学)的招生名额也基本只开放给市六区(和平、河西、南开、河东、河北、红桥),这意味着即便迁到天津,如果不在上三区(和平、河西、南开)读书,进入好高中的机会依旧渺茫。


在政策层面,河西、南开已经推行了“多校划片”(摇号入学),但和平仍以“单校划片”为主,重点小学基本还是在实行“对口直升”,买和平的房子确定性极强。


于是,“买学区房”成了进入天津优质教育体系的第一张门票。只不过,这张门票的价格,比北漂中产想象中要高。


学区房是第一道门槛


天津的学区房,早就已经脱离了居住属性。和平区,甚至是河西一片、南开北片的房价,早就不是用来衡量居住的成本,而是纯纯的教育投资。


链家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天津全市二手房均价差不多是2万3,而和平区的均价已经接近6万,个别热门小区单价甚至直逼6万5,并不比北京部分中心城区的房价低。


在如今房产市场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和平区那些对口实验小学、岳阳道小学的小区房价仍旧坚挺,一套30平的老破小动辄挂牌200万,显然这样的房子是没有办法供一家人实际居住的,那就只能是在附近的河东、红桥再花个两三百万买一套,或者是租个大点的房子。


当然,在教育成本上的投入,不只是金钱,还有时间。


好的学区除了有“六年一学位”的要求以外,去年秋季开始,南开区也开始实施“房产满三年”的政策,要求购买二手房后持有满3年才能办理转学;河西区则明确要求必须同时满足“户籍+房产+3年持有”三项条件。


这些政策虽然没有明说是“限制外来人口”,但实际目的不言而喻。对于那些希望快速买房、入学后再把房卖掉,尽快让孩子享受教育资源的家庭来说,这条路显然是行不通的。


我也曾对这些学校真有那么好持有怀疑,不知道朋友们是不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不用购买学区房也可以读数一数二的小学(教师子女随迁),所以才普遍反馈是真的值。学校学习氛围好,老师们不管是教学生、还是鸡家长,都很有一套,而学校为了保住自己的教育站位,同样也会卷自己。


我还听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比如在一个父母满是权贵的班级,老师同样会因为孩子表现不好“飞卷子”、甩脸子,但又能精准地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老师其实还蛮偏爱我的”,继而孩子也会自我约束、对自己有更高的学业要求。


隐性的身份壁垒


收入下降也是北漂中产来到天津需要面对的一个很大问题。尤其是在北京从事互联网、金融这些相对高薪的行业,薪资腰斩是常态,甚至可能只剩下之前的三分之一。


而在教育投入上,买学区房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各类课外辅导班、兴趣班的支出。


这里不是说卷不卷、有没有必要争前几名的问题,而是在好学校,你不使暗劲儿是真的会跟不上。孩子长期摆尾,老师不管是出于责任心还是其他,都会找家长谈。这其实又回到了前面提到的话题,老师是很会鸡家长的,给你希望,让你觉得努努力,我孩子也是行的。


上个月,天津市统计局发布了一组数据:2024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是14.2万,月均1.2万;而私营单位仅有7.4万,月均6千。


天津是一个典型的公务员城市,医师公、国央企员工是中产的主力群体,撑起了整个城市消费的半边天。这其实也注定了,在大家的眼里,体制内上班才算是体面工作。


这种体制的优势自然也会延伸到教育领域。体制内家庭,一是更容易通过人脉资源进入优质学校的好班,还能找到更具性价比的补课路子。二是收入稳定,更有精力和动力去“鸡娃”。


而在一个好学校的好班里,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早就摸了个门儿清,我们不能说一定会有意的区别对待,但在实际中,对不同家庭的孩子有不同期待和关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人之常情。


这也给北漂中产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中产家庭虽然有了一定的物质积累,但大概率在当地是缺乏人脉、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否则也就不会选择背井离乡来到天津。


比如,去年南开的一些小学将外地转入的学生集体单独编了一个班,理由是“语言习惯和学习进度不同”,但这背后是不是也暗藏着某种结构性的歧视,我们不得而知。


正如社会学家林南所说:“社会资本的积累往往始于家庭背景,而教育正是其最重要的传递机制之一。”


一切好的资源都是明码标价


时至今日,天津还是会被描述成北漂中产家庭子女教育的“降维通道”,但现实可能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这里只是用另一种方式复刻帝都的竞争逻辑。


无论是北京的海淀,还是天津的和平,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资源密集、竞争激烈、阶层分明。只不过,前者已经打明牌,后者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


而任何资源的竞争,本质上都是社会结构的延伸。


我一直认为,这个时代并不存在什么真正普通人能够抓住的“价值洼地”,一切好的东西都是明码标价,人们会用真金白银来投票。


这两年,因为学习的缘故我时常往返天津,也结交了一些土著朋友,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很松弛的城市,适合慢慢生活,而对于追求效率、抱着功利心来到这里的人而言,大概率是要失望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知趣,作者:刘知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