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负荷创新高 电力迎峰度夏有保障
创始人
2025-07-11 18:17:19
0

中国商报(记者 陈文丽)14.65亿千瓦!这个数字在7月4日刷新了我国电力负荷的历史纪录。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带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湖北等省级电网负荷9次刷新纪录。

在高温天气持续影响下,电网负荷预计仍将维持高位运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各方面积极有效应对高温天气用电负荷,今年迎峰度夏电力供需形势好于去年,全国电力供需平衡总体有保障。

面对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的电力紧张,河北、山东、浙江等地积极备战,全力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图为湖北省国网荆门供电公司运维人员运用红外测温技术对220千伏枣山变电站设备进行全面巡检。(图片由CNSPHOTO提供)

电力供应平稳有序

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7月4日黄淮、江南等地气温超35℃,武汉、南昌等地体感温度突破40℃。国家电网监测显示,气温每升高1℃,全国制冷负荷增加约5000万千瓦,此次高温直接拉动负荷增长超1.2亿千瓦,成为破纪录的首要推手。

不同于往年,今年高温呈现“范围广、持续久、强度大”的特点,华东、华中地区空调负荷占比普遍超过35%。“其中,7月4日华东电网4.22亿千瓦负荷中空调占比37%,意味着每3度电就有1度用于降温,创近5年同期新高。”国家电网专家介绍。

面对负荷激增,国家电网启动“西电东送”超级工程,通过14条特高压线路实现跨区跨省输电超2亿千瓦,相当于同时点亮10亿盏100瓦灯泡。西南水电满发支援华东,西北风电光伏跨千里直供河南,仅7月4日三峡电站就向江苏输送清洁电力达8000万千瓦时。

国家电网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贺静波表示:“华北、华东、华中等区域空调负荷快速增长,全国及国家电网经营区负荷都创出历史新高,我们将西南的水电、西北的风电光伏输送至中东部的负荷中心精准支援,全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同时,中国华能、大唐、华电等央企也开启了“保供模式”:火电企业通过深度调峰技术让机组像“变频空调”般灵活响应;三峡集团将长江梯级电站出力提升至7000万千瓦,相当于3.5个北京市峰值用电需求;新能源场站加速并网,内蒙古风电单日发电量可满足1.2亿户家庭用电。在江苏南部,一条改造后的输电线路将容量翻倍,直接为芯片制造等高端产业“充电”。

此外,多地还推出“错峰用电套餐”:上海对商业综合体实行“午间降容20%”措施;北京工业企业可申请“夜间低价用电”;深圳通过虚拟电厂实时调控21万千瓦负荷,相当于4万户家庭的用电量。国网客服数据显示,7月4日当天全国有序用电惠及企业超50万家,未发生一起拉闸限电事件。

国家能源局表示,目前全国电力供应总体平稳有序。据气象部门预测,最近几日,黄淮、江汉、江南等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部分地区达到或超过历史同期极值,预计华东、华中地区电力负荷还将不断攀升,带动全国电力负荷持续增长。

国网能源研究院7月4日发布的《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5)》预测,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较2024年增长5%。报告指出,气象因素对用电需求的影响日益显著,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大陆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局部地区尖峰时段供应紧张;迎峰度冬期间,供需则基本平衡。

保供能力逐步增强

面对屡创新高的用电需求,一场涉及万亿级投资的保供战役早已打响。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每天5万吨电煤通过专列奔向东北电厂;甘肃环县的千万千瓦级多能源基地加速建设;华东地区密集投运的电网工程如同给城市装上“心血管”。今年上半年,全国能源投资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光伏、风电投资占比超三分之一,抽水蓄能投资增速同比提升30.4个百分点。

在江苏,无锡望亭至太科220千伏线路工程完成改造,改造后的输电容量提升一倍,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区域的电力互济能力;在四川,巴拉水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顺利投运,74.6万千瓦的清洁水电和光伏装机顺利接入四川电网……截止到6月30日,今年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140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全部建成投运,为保障今夏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提供有力支撑。

6月30日,南方电网公司2025年22个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建设线路总长度达1.1万千米,输电能力进一步提升,直接增加变压器容量295.69万千伏安,可满足6万个家庭的用电需求。今年上半年,南方电网公司加快推进电源送出、新能源并网、网架完善等保供项目,强化保供基础保障,同时通过直流大负荷试验,为用电高峰期直流线路长时间、满负荷运行做足准备。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建部副主任周新风介绍,这些重点工程将显著提升电网供电能力,极大解决部分地区负荷过载问题,为迎峰度夏提供坚实电力保障,有效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电需求。

当前,做好煤炭煤电稳产稳供至关重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纳入中电联电力行业燃料统计的燃煤电厂煤炭库存超过1.2亿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81万吨,库存可用天数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7天。

与此同时,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逐步成为新增电量的主体电源,在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中作用日益凸显。国家“沙戈荒”基地重点项目——华能库布齐新能源基地里,超6万亩的沙漠上,380多万块光伏板安全稳定“在岗”。进入6月以来,截至22日,该项目累计发电量超1.19亿千瓦时,单日最高发电量1031万千瓦时。

当前,我国风电光伏总装机已超过火电。国家能源局6月23日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1亿千瓦,同比增长18.8%。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0.8亿千瓦,同比增长56.9%;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3.1%。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电力保供工具箱里新增了储能调节利器,分布式光伏投资同比猛增76.2%,为能源结构转型注入新动能。目前统调电厂存煤维持在2亿吨以上安全线,港口库存同样处于历史高位,为迎峰度夏筑牢“压舱石”。

精准施策保障供电

用电负荷创新高倒逼能源转型加速。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的“三个统筹”策略(统筹电力外送与就近消纳、统筹电网与调节能力建设、统筹能源需求与供给)正在落地。在需求侧,浙江用户利用峰谷电价差,在夜间22:00—8:00时段充电蓄冷,年省电费可达千元;在供给侧,宁夏至湖南特高压通道的投产将提升新能源外送能力,而“绿电直连”政策允许新能源直接向单一用户供电,为高耗能企业提供低碳解决方案。

今年电力保供还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应用等新技能,优化电网资源配置。例如,国网北京电力依托光明电力大模型AI技术,提升故障研判和抢修效率;国网山东电力依托“电网调度智慧大脑”,借助AI大模型,实现了雷击跳闸分钟级响应、调度操作指令智能护航。

围绕提高负荷端调节能力,有能源保供“智慧管家”之称的虚拟电厂在多地加速“上线”。浙江积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电力调节,已构建今夏集中检修、虚拟电厂、移峰填谷、需求响应调节“资源池”分别超100万、100万、300万、600万千瓦。二季度以来江苏虚拟电厂密集上新,到6月初,第十四批次虚拟电厂已进入公示期待上线。

面对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的电力紧张,河北、山东、浙江、四川、安徽等地积极备战,全力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

河北充分发挥“电煤中长期合同+省内煤矿+储煤基地+铁路沿线发运站”保供体系作用,夯实电煤保供基本盘。目前,全省重点统调电厂存煤907万吨,平均可用天数31天,始终保持在国家要求的安全合理区间。随着储能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新型储能逐渐成为电力系统调节的新兴力量。迎峰度夏期间,河北南网可调用新型储能272万千瓦,国网冀北电力可调用新型储能202万千瓦,能够在高峰时段提升应急供电保障能力。

山东统筹省内新能源、常规电源机组和省外来电资源,全力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网稳定运行。国网山东电力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夏季用电高峰到来前,山东电力已完成527项电网检修任务,投产12项度夏重点工程。山东各地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借助科技手段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提升极端天气下的快速响应能力。

此外,江苏、浙江等地启动“气电顶峰计划”,60台燃气轮机随时待命,可新增供电能力3000万千瓦。更有“黑科技”助力:安徽芜湖储能电站在负荷高峰时释放电能,相当于瞬间增加50万台家用空调的供电能力。

专家认为,各省针对迎峰度夏时段电力供需主要从燃煤储备、水电调度、电网运检、应急预案等方面保障,但随着供需形势愈发紧张,还需进一步探索市场化手段与用户侧资源激励方式,实现源网荷储各环节协同。比如,强化区域间源网荷储协同调度,完善仿真测试体系;构建供需多维度关键影响要素,提升新能源与负荷预测精度;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提升省内、省间资源利用水平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