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数智采购供应链发展报告》重磅发布,这一事件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34 家央国企及服务平台携手参与,它们犹如强大的舰队,正以全新的姿态重塑采购供应链新范式。这些央国企及服务平台凭借自身的雄厚实力与创新精神,将数智技术深度融入采购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采购流程的优化到供应链的协同整合,从数据的精准分析到风险的有效管控,它们正引领着采购供应链领域迈向新的高度,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活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邦动力 (ID:iebrun),作者:亿邦智库
2025年7月10日,《2025数智采购供应链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第六届国有企业数智化采购与智慧供应链高峰论坛上重磅发布。《报告》由亿邦智库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字化采购分会(筹)共同发布。2024年我国企业物资采购总额为188.3万亿元,同比增长7.3%;数字化采购总额为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2%,数字化采购渗透率为11.5%,较2023年提升0.9个百分点。
《报告》以“智链协同韧性成长”为主题,精选了中石化易派客、宝武欧贝、中建云筑、中交电商、国网商城、国铁采购平台、中海油、华润、国能e购、国家电投、华能商城、华电、中国能建、中核、大唐电商、中化商务、中煤、通用、陕煤物资商城、河钢、山西建投、南钢鑫智链、长虹供应链等23家央国企标杆案例,展现了央国企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供应链生态、提升韧性的最新成果;通过剖析其在供应链协同创新、数字化采购转型等方面的成功实践,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本和创新路径。
《报告》还甄选了震坤行、鑫方盛、阳采集团、云中鹤、得力集实、齐心集团、京东政企业务、中采云、天源迪科、北京筑龙、一采通等11家供应链平台和技术服务商作为行业数字化先锋。这些企业深度融合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通过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持续创新,显著提升了供应链的协同效率与决策精准度;不仅推动了行业的自动化、智慧化升级,更以数据驱动和AI赋能为核心,助力构建低碳、敏捷、可持续的供应链新生态,成为技术赋能产业转型的标杆案例。
采购供应链迈向智慧化与韧性化新阶段
Ⅰ、企业物资采购总额188.3万亿元,数字化采购渗透率达到11.5%
《报告》测算,2024年我国企业物资采购总额为188.3万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工业生产采购额为106.9万亿元,同比增长10.5%,从物资采购品类看,2024年生产性物资采购额为107.5万亿元,非生产性物资采购额为80.8万亿元,非生产性物资中工业品MRO采购额为9.2万亿元。2024年我国数字化采购总额约为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2%,数字化采购渗透率达到11.5%,相比2023年提升了0.9个百分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Ⅱ、“三座大山”阻滞,工业品供应链效率低成本高
在工业品数字化采购领域,分类编码不规范、规格参数不统一和商品详情不一致是阻碍工业品流通效率提升的“三座大山”,需要技术与标准双轮驱动,破解难题。运用AI和区块链技术实现“一码到底”全流程追溯,制定统一编码与商品标准,搭建技术互认平台,推动工业品数据互通和数字化转型。
Ⅲ、从MRO到生产资料采购供应链,生产性服务平台效应渐显
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采购供应链平台从传统的MRO向数字化采购及生产资料领域延伸,成为生产性服务平台。平台通过数字化采购中台整合供应链资源,降低采购成本和管理负担,提供设备维护服务,同时嵌入原材料采购、库存优化、技术协同等环节,提升全链条效率。
Ⅳ、从私域到行业供应链平台,促进产业上下游数智化转型升级
央国企平台正从封闭私域转向开放行业平台,推动供应链数智化升级。易派客、云筑等代表企业通过开放数字化能力,构建产业互联网生态。平台突破内部采购限制,吸纳外部企业参与,实现全链条数据互通与业务协同。
Ⅴ、工业品采购供应链出海,产能输出升级为生态赋能
中国供应链出海正从单一输出转向系统赋能。港口、物流等“硬联通”重塑全球节点布局,提升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在规则标准方面,实现从设备出口到规则输出的跨越,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
Ⅵ、工会及员工福利数智化重构,企业私域品质电商价值跃迁
智慧工会以数字化实现三大创新:搭建智能平台提升服务效率;打造企业专属品质电商,形成“严选-交付-反馈”闭环;创新“数据驱动+品质保障”模式,将福利升级为持续关怀体系。这一模式不仅推动工会服务智能化转型,更通过品质电商提升组织凝聚力,重新定义工会服务标准,开创企业员工服务新范式。
央国企数智采购供应链创新实践与标杆引领
通过深入调研多家央国企,《报告》精选了包括中石化易派客在内的24家具有行业代表性和创新引领性的央国为示范案例:
易派客利用AI提供“一企一面”供应链数智化解决方案,包括免费SaaS版和独立部署服务,覆盖采购全流程场景,助力企业高效安全转型。易竞拍废旧物资处置平台,提供全流程网络拍卖服务,助力客户合规高效处理闲废物资,实现效益最大化与绿色发展。
宝武欧冶工业品通过自主研发私有化大模型和智能体平台,实现“AI+采购”全流程智能化,推动工业品采购从传统交互向智能执行升级。宝武集团创新采购机制,通过首台套采购绿色通道和“四新”项目,驱动装备研发与技术创新。
中建云筑AI运用大模型技术打造智能询价系统,提升查价效率6倍,全面推动采购流程智能化降本增效;为供应方提供资审智检和标书智写服务,不仅提升了投标效率和成功率,同时为云筑平台创造了商业化增值服务空间。
中交电商通过“三链”交易共享平台实现采购供应全流程业财一体化,有效解决“不上线、不集采、不签合同、不履约、不支付”等突出问题,实现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推动智慧基建的数字化转型。
国网商城聚焦全流程规范管控,有效防范电商平台供应链管理风险,切实提高国网商城运营服务保障能力;运用AI图像识别技术提升60%商品审核效率,为推进“AI+商城运营”树立示范标杆。
国铁采购平台实现了全路物资采购在统一平台、统一流程、统一组织体系、统一制度体系、统一标准体系的架构下高效运行,推进了物资供应链全过程集约精益化。平台累计交易额突破10000亿元,商品条码率达100%。
中海油创新打造全息物资模型,以“需求匹配查询”为试点,通过“找码申码、可用库存、可用协议”三大场景破解采购管理数据碎片化难题,推动供应链智能化升级。
华润守正“潤匯采”平台整合境内外资源,创新采用“央企共享+联合集采”模式,构建“采购支持+定制方案”服务体系,平台累计成交金额超过40亿港元。通过数字化升级,形成“供应链+生态”可持续模式,实现从采购执行向价值创造的转型,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央企采购新标杆。
国能e购打造“1+2+N”向日葵架构AI平台,开发30余个智能场景实现采购全流程覆盖,已连接28万家供应商,服务2000+家内外部用户,构建高效能源物资生态圈。
国家电投以“全寿期效益最优”为核,构建端到端数字化供应链体系,集成e招采和e购等系统实现全流程贯通,以全寿期效益最优为核心提升协同效率,重塑能源供应链价值。
华能商城作为发电行业示范企业,构建清洁能源供应链生态,贯通端到端业务实现协同发展,保障能源安全并推动电力行业新质生产力提升。
华电集团构建智能采购风控体系,依托大数据分析建立300余个全流程预警指标,覆盖供应商准入至合同履约各环节。通过智能监督预警系统实现“四全”风险防控,建立风险预警-提醒-闭环管理机制,显著提升采购监督的及时性和全面性,推动采购管理向科学化、智能化转型。
中国能建运用数字技术打造能建云商平台,实现全流程透明化采购管理,精准对接供需资源,有效解决行业痛点,提升供应链效率与项目管理水平。
中核集团以实现“一物一码”为目标,通过商品智能分析工具进一步提供了属性集聚合能力来增强商品唯一性识别。价格数据智控策略:引入具备权威性的价格指数、互联网电商商品价格数据,满足合理合规要求,辅助商品上架审核、辅助采购员商品比价。
大唐电商运用AI大模型技术打造智能招采系统,实现资质审查效率提升70%、成本降低15%及98%风险预警准确率,全面优化采购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中化商务打造供应商数字大脑,以风险管控、能力评估和绩效管理为抓手,构建全维度、全流程的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助力企业实现基于数字化转型的采购提质增效。
中国中煤供应链平台实现全集团线上协同,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和AI技术,构建跨企业供应链生态。平台贯通产供数据链,推动云端协同,强化智能决策,释放网络价值,助力管理升级。
通用集团运用AI大模型技术打造智能采购平台,实现标书高效解析、投标全流程自动化指引及智能问答服务,显著提升采购效率与用户体验。
陕煤物资商城依托集团产业链优势,构建“三中心一网络”数字化体系,实现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创新业务模式提升运营效率。2024年累计降低采购成本9.54亿元,创新物资共享机制节省库存资金5.4亿元。
河钢供应链“模型+数据集”双形态入表模式,实现数据资产价值化,为企业提供财务增值、融资拓宽及管理优化三大核心价值;将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票据流、货物轨迹流“五流合一”,推动数据信用逐步替代主体信用,降低对核心企业的依赖度。
山西建投打造"1+2"数字化供应链平台,通过筑服云枢纽与双平台驱动实现全链协同,提升建筑行业智能化与集约化水平。“白条”免息融资、订单融资、应收账款保理等多元化产品,形成覆盖“采购-生产-交付”全周期的金融服务网络。
南钢鑫智链通过“平台+管理+运营”三位一体模式,整合前沿技术与生态资源,打造智能工业品采购平台,实现月均4-5亿元成交额并服务3000家供应商。
长虹以“安全高效、成本最优、数智融合、产业协同”为目标,以采购为数字化切入口,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打造“四合一”智慧供应链平台,推动管理升级与数字化转型,赋能多行业并助力中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
AI大模型驱动招标采购及供应链变革
Ⅰ、招采及供应链+AI,场景化实用化落地生根
央国企加速AI大模型在招投标及供应链的应用,实现“数据驱动生态”转型。AI赋能智能评标、异常识别,提升合规性;通过NLP和知识图谱优化主数据治理;多模态技术实现非标品精准匹配;动态比价系统支撑采购决策。这些创新推动供应链从经验驱动向智能驱动升级,全面提升运营效能。
Ⅱ、AI招投标辅助:助力招标全流程降本增效
招标阶段智能生成标书;投标环节自动校验合规性;开标实时核验数据;评标AI辅助清标与异常检测;定标智能生成报告。模块化设计,支持灵活部署,可快速对接企业系统,实现全流程提效。
Ⅲ、AI非招辅助:提升非招全流程智能化管控水平
非招标采购全流程智能化:AI生成需求方案,自动校验资质,识别报价异常,智能比选推荐,生成采购报告。支持页面嵌入/API对接,集成各类采购系统,实现需求提报至合同签署的全流程智能管控。
Ⅳ、AI物资主数据治理:三大智能场景,为采购全流程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AI在物资主数据治理中形成智能数据治理、动态质量管控和多维智能分析三大场景,为国家能源集团提升赋码准确率、国家电网构建可信追溯体系提供支撑,为计划管理、采购预算等业务环节提供精准数据,推动供应链全链路数字化升级。
数据资产化催生供应链金融和谐生态
Ⅰ、供应链金融,推动数据资产向金融资产转化
供应链金融运用物联网、区块链实现全链条数据可信采集,构建精准信用画像。基于智能风控模型推出灵活融资产品,解决中小企业周期错配问题,并通过数据质押等创新工具激活产业链数据价值,形成"数据增信-融资-产业增效"闭环,提升供应链韧性和金融效率。
Ⅱ、供应链金融进阶1,交易场景数据叠加科创数据
在数字金融体系下,基础数据与多维场景数据的融合催生了创新金融模式。通过叠加交易场景数据,金融机构可构建精准风控模型,开发普惠金融产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痛点;而整合科创数据后,则形成覆盖研发、专利、成果转化的科技金融解决方案,助力科技创新全周期。
Ⅲ、供应链金融进阶2,保理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系统主要为保理公司提供应收账款资产整理线上化服务,包括资产收集、资料传输、线上审核、在线签约、发票验真、资产打包、发行管理等,从而提高ABS资产梳理效率,缩短发行前的资产搜集过程。
Ⅳ、场景+数据+AI风控,推动供应链金融智能化和高效化
AI+区块链+大数据构建全流程智能风控,整合多源数据实现精准风险评估。区块链保障可信,AI驱动决策,灵活匹配场景,显著提升反欺诈和贷后管理效能,推动供应链金融智能化升级。
数智采购供应链技术创新与价值共创
《报告》深度剖析并选甄了震坤行、鑫方盛、阳采集团、云中鹤、得力集实、齐心集团、京东政企业务、中采云、天源迪科、北京筑龙、一采通等11家供应链平台和技术服务商作为行业数字化先锋。这些企业深度融合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通过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持续创新,显著提升了供应链的协同效率与决策精准度;不仅推动了行业的自动化、智慧化升级,更以数据驱动和AI赋能为核心,助力构建低碳、敏捷、可持续的供应链新生态,成为技术赋能产业转型的标杆案例。
Ⅰ、供应链平台
震坤行:AI大模型打造多个智能体,破解工业采购难题
震坤行基于1700万+SKU数据库和MOE AI大模型,构建MRO全链路智能矩阵:AI物料管家实现“一物一码”小时级物料管理;AI行家助手提供智能客服支持;AI推品大脑完成超1000万次精准选型,推动工业采购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智能,打造高效精准的智能采购体验。
鑫方盛:鑫智鲸数据湖+方盛AI+鑫智链三位一体,推动数智化升级
鑫方盛构建“数据+AI+生态”三位一体的智能供应链体系:鑫智鲸数据湖整合多源数据,提供AI燃料;方盛AI+依托大模型实现全场景智能决策,年调用量达百亿级;鑫智链生态平台嵌入采购履约全流程,形成智能闭环。该体系攻克工业品供应链标准化与效率难题,以数据智能重塑行业生态,打造可复制的转型升级样板。
阳采集团:自有品牌国产替代,稳定性抗风险性动态适配性三维度提升供应链韧性
阳采集团自有品牌依托标准化数据基建(“三码一体”体系)和垂直供应链整合,2025年自有品牌SKU将突破5万项,覆盖工业品、数码办公等核心领域。通过AI大模型分析行业采购数据,定向开发矿山机电配件、工业变压器等5万+自有SKU,满足高专业性、强适配性的国产替代需求。阳采集团自有品牌带动了上下游配套企业共同成长,构建从原材料到终端应用的完整本土产业链,降低外部依赖,强化本土协同,提升技术自主权三大路径,从稳定性、抗风险性、动态适配性三个维度全面提升供应链韧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云中鹤:工会全场景一站式解决,助力降本增效全流程合规
云中鹤智慧工会平台提供覆盖工会全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降本增效。平台涵盖福利发放、教育宣传、交流活动、健康促进等核心业务,并配备完善的运营服务体系,包括商品运营、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确保全流程高效合规。借助自营与第三方供应商资源,平台提供多样化福利选择,员工可实时兑换,提升满意度。
得力集实:构建全场景数智供应链生态,驱动工业品服务升级
得力集实通过“数智化+供应链”双轮驱动,重构工业品服务体系:运用AI技术实现智能选型与流程标准化,提升采购决策效率;依托供应链协同平台整合采产销全链路,强化产业协同。该模式有效解决工业品采购碎片化难题,增强产业链韧性,推动服务生态从单点突破向全链路数智化升级。
齐心集团:智磐AI,数字化采购“智”变新引擎
“齐心智磐AI大模型”重塑数字化采购全流程,覆盖50+关键场景,显著提升服务效能。智能上架系统实现自动采集、合规审查与查重,解决商品管理痛点。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决策推动采购自动化升级,打造提效降本的数字化引擎。
京东政企业务:数智化驱动“业采融合”全面创新,建设可信韧性供应链
京东政企业务依托京东扎实的基础设施、高效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创新的技术服务能力,为政府及企业提供智能采购解决方案,助力降本增效。已服务超800万B端客户,覆盖3万+大型政企、91%在华世界500强及近70%专精特新企业。
中采云:构建“资源+技术+网络”三维体系,打造政企采购新生态
中采云构建政企采购新生态,打造“资源+技术+网络”三维竞争力。1)全场景覆盖13类100万+SKU;2)军工信息化独家代理形成专业壁垒;3)自研数字化系统实现全链路可视;4)3000+合作企业覆盖2000+县区本地服务。
Ⅱ、技术服务商
天源迪科:AI+采购解决方案,全面赋能采购供应链智能化升级
天源迪科“迪易采”服务30余家央国企及500强企业,推出“1+5”智能采购方案:1套智能支撑体系+5大智能应用(物资治理/商品中心/价格库/辅助评审/AI助手),助力企业采购智能化转型。
北京筑龙:基于大模型持续打造采购供应链智能化场景及优秀落地实践
北京筑龙专注采购供应链数字化20年,基于云原生技术构建“大采购”平台,平衡集团管控与分子公司个性化需求。公司提炼出北京筑龙业务场景模型应用方法论,结合AI大模型技术,成功落地多个智能招采项目,推动行业从演示验证迈向企业级应用。
一采通:AI赋能,打造下沉式场景,持续迭代重构企业数智化采购能力
一采通以“集采+垂直供应链”平台为核心,通过AI大模型重构采购场景,整合数据资源打造智能应用,助力企业构建更高效、更具韧性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
数智采购供应链发展趋势与挑战
2024年我国数字化采购渗透率攀升至11.5%,AI、供应链金融等技术驱动行业效率提升,平台化模式成为产业升级关键抓手。但工业品数据标准不统一、传统采购思维固化以及私域/平台化运营模式抉择等挑战,仍制约着数智化转型进程。未来唯有破解数据孤岛、创新协作机制,才能更有效地实现韧性增长。
Ⅰ、五大趋势
链接生产性物资,供应链平台成为新质生产力及AI创新着力点
供应链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构生产要素配置,成为新质生产力关键载体。它整合全链路数据,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和柔性生产,为AI提供丰富场景,降低预测误差,推动单点智能向协同智能升级。通过“分布式生产+集中调度”模式,平台提升产业链效率,成为新质生产力与AI融合的核心枢纽,驱动产业效能全面提升。
政策要求及价值提升,供应链平台成为首台首套创新路由器
采购供应链平台成为首台首套创新落地的核心推动者,通过“政策触达-技术转化-价值放大”三重机制实现跃升。平台集成政策申报、补贴数字化和场景化应用,打通政策落地堵点;以逆向需求牵引、跨域资源整合和风险共担破解市场瓶颈;推动单点创新向生态升级转型,加速首台首套装备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化应用。
数据资产化,供应链金融提升资金效率惠及中小企业
数据资产化推动供应链金融升级,通过三重创新实现普惠价值:①企业经营数据转化为信用凭证,缓解抵押不足;②区块链+物联网实现“应收账款秒到账”“库存动态质押”,加速资金周转;③AI大模型精准定价预判,降低优质企业融资成本。以“信用变现+流程加速+成本优化"”机制,系统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推动金融向智能化、普惠化转型。
国产替代,自有品牌提升工业品供应链韧性和安全
工业品自有品牌通过国产替代增强供应链韧性:①突破高端装备与核心零部件依赖,实现自主可控;②构建本土产业集群,强化区域协作与应急能力;③主导技术迭代与标准制定,提升定制响应力。完成从“进口替代”到“本土创新”的跨越,形成“抗风险+快响应”双重优势,为产业链安全提供根本保障,实现供应周期缩短、成本波动平抑和动态适配性提升。
场景化+AI大模型,招标采购开启新一轮行业洗牌
AI大模型正变革招标采购行业:智能文件生成、精准供应商匹配提升效率80%以上;数据驱动的合规监控实现透明比价,打破信息壁垒;推动采购从执行流程升级为战略赋能,催生高附加值新业态,加速行业向智能化、合规化方向演进。
Ⅱ、三大挑战
“三座大山”阻滞,工业品流通效率提升空间受限
工业品流通领域受困于“三座大山”:①编码碎片化导致数据孤岛,推高协同成本;②规格混乱引发采购偏差,延长选型周期;③商品信息不一致削弱交易信任。这些问题造成行业高成本、低效率、高风险,阻碍数字化升级。亟需建立全链条标准化体系,破解数据壁垒,推动产业向高效、透明、智能化转型。
观念意识待提升,采购供应链衍生为生产性服务平台未成主流
企业采购供应链转型面临三大认知瓶颈:①采购职能仍被视作基础执行层,资源整合受限;②供应链合作短期化,缺乏数据共享与协同意识;③行业对“生产性服务”价值认知不足,缺乏标杆引领。这些观念偏差导致采购价值被低估,平台化转型动力不足,阻碍从基础采购向全周期服务的升级突破。
私域化或者平台化,采购供应链平台的分水岭
央国企采购平台面临模式抉择:私域化侧重内效但价值单一,平台化促进协同却治理成本高。私域化合规性强但协同弱,平台化政策适配需平衡公平与安全。长期看,私域化或失话语权,平台化需承担生态培育风险。这一选择关乎价值定位、政策适配与长期竞争力,成为发展的关键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