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散装”到“合流”:刷屏的苏超,正改写江苏的经济叙事
创始人
2025-07-10 14:22:20
0

刷屏的苏超,正以其独特的力量改写着江苏的经济叙事。曾经的“散装江苏”,各地区虽各具特色却相对独立。而如今,苏超的崛起如同一股合流之势,将江苏各地紧密相连。苏超的发展带动了区域间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合作,打破了地域界限。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城市到乡村,苏超的影响力如涟漪般扩散,激发了江苏整体经济的活力。它让江苏不再是分散的个体,而是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经济洪流,在全国经济舞台上展现出愈发耀眼的光芒,书写着江苏经济崭新的篇章。



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江苏恰似一位成绩优异却心怀隐忧的“学霸”。


2024年,江苏以13.7万亿的GDP总量稳居全国第二,旗下的苏州、无锡、南通等城市,构成了令人瞩目的“最强地级市天团”。


然而,在经济增长的浪潮中,江苏也面临着“增长动能何处寻”的时代之问。传统制造业转型压力严重,新兴产业培育尚需时日,区域发展的均衡性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而长期被冠以“散装江苏”的称谓,既是对这片富庶之地的13座城市各自鲜明个性的形象描述,同时也是对其内部难以整合发展的无奈调侃。


然而就在今年初夏,一场看似与宏大经济叙事关联不大的省级足球联赛,却出人意料地成为打破僵局的“奇兵”。


它既无天价球星撑场,也未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宣传推广,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悄然重塑着这片土地的经济结构与文化脉络。


这,便是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的故事,其意义远超足球本身。


一、一场精心设计的“情感阳谋”


苏超的创办者们在筹备之初就精准洞察到:在这个利益博弈激烈的时代,单纯依靠物质利益来吸引受众,不仅成本高昂,而且难以形成长久的凝聚力。


相比之下,情感共鸣才是建立深层联结的“超级纽带”,由此跨越地域、年龄、职业的界限,在人们心中激起持久的涟漪。


对于有着“散装江苏”之称的这片土地而言,省内13座地级市长期以来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各自有着独特风采。


江苏省人文地图


从南京的六朝古都底蕴、苏州的江南水乡韵味、徐州的两汉文化遗风,到南通的近代第一城传奇……这些迥异的城市标签,既展现了江苏的多元魅力,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城市间的“隔阂”。


不过,看似独立的城市文化基因,恰恰也是江苏人共同的精神财富,更是打破 “散装”局面,凝聚全省情感的最佳切入点。


因此,苏超没有选择用重金邀请大牌球星、大规模广告轰炸等常规手段打开市场,而是将第一脚“世界波”踢向了江苏人毫不遮掩的地域情节。


最能体现这种情感的,便是代表每座城市历史记忆的球队符号。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江苏拥有不可胜数的历史与文化瑰宝。


南京古城墙作为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承载着六朝兴衰、大明风云。


苏州园林,以拙政园、留园等为代表,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艺术,成为江南文人审美与生活哲学的具象化呈现。


南通蓝印花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已有数百年历史,仅南通博物苑就收藏了3000余件相关实物和资料;扬州五亭桥,造型秀丽,既有南方之秀,又具北方之雄,可谓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


因此,苏超对这些承载城市文化记忆的符号进行深度挖掘与现代转化,并将其巧妙融入球队视觉设计中。


比如,南京队的徽章以明城墙的垛口为轮廓,内部镶嵌代表六朝古都的六枚玉璧;苏州队战袍采用园林花窗的镂空设计,将足球元素与窗格纹样结合;南通队的围巾上,蓝印花布的经典纹样与足球轨迹交织,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


江苏城市足球联赛各市队徽

而根据相关报道,苏超开赛以来,各类带有城市文化元素的周边产品销售额就达到近千万元,其中南京明城墙主题球衣、苏州园林纹样足球袜等单品销量位居前列。


通过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触摸、可穿戴、可传播的品牌IP,印有城市形象的球衣不仅让球迷找到身份归属,也激发出更多的情感认同。


当一位南京球迷穿上带有明城墙元素的队服时,他所消费的已不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球衣,而是对自己身处这座千年古都的真切自豪感。


当身着印有赤色汉兵马俑图案队服的徐州球迷,在看台展开“大风起兮云飞扬,徐州足球战四方”的巨型横幅那一刻,唤醒他的已不单纯是体育激情,更是沉睡在血脉深处的厚重历史记忆。


可以说,苏超这种以文化为核心的品牌战略,精准击中了当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并将民众心中早已存在的情感能量通过引导、汇聚并最终引爆。


二、从“看球”到“入秋”的消费闭环


当文化情感的火种被点燃,苏超背后的团队又立即转向商业变现的深耕。


可如何将线上的刷屏热度与线下的观赛热情转化为实际消费呢?


答案是通过体育赛事对关联消费的带动。


体育经济学中有个理论,大型体育赛事对关联消费带动系数可达1:6,即每1元赛事收入能拉动6元左右的相关消费,这为苏超营造的消费新场景提供了数据支撑。


而江苏在这方面也颇有经验。


国家体育总局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江苏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分批发布“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清单150项,共举办各类赛事活动502项次,累计68.1万人参赛,带动客流615万人次,拉动住宿、餐饮、旅游消费30.3亿元。


江苏这种模式也并非孤例,日本职业赛中著名的J联赛,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地域密着型运营”模式,即通过赛事联动地方特产销售,带来年均数百亿日元的收入。


无论是参考海外案例,还是省内实操经验,苏超在本土化实践中早已摸索出更具爆发力的消费转化路径。


依靠江苏便利的交通资源,通过“赛事+文旅”的深度联动,苏超也逐渐构建了以球场为核心、辐射全域的消费生态。


我们不妨跟随南京球迷老李去连云港看球的体验,具体感受一番“赛事+文旅”带来的“场景革命”。


周六早上7点,早已网上抢票成功的老李从南京出发,10点半就在连云港主场外排队等候;看完球赛,他顺手带走两箱梭子蟹赶往盐城;晚上9点,他已经和朋友在盐城市区夜市用“观赛消费券”吃起东台鱼汤面。


老李的一天行程,就是苏超营造的“场景革命”缩影。


其中核心逻辑是将单一的90分钟“观赛”行为,解构成一个集“文、旅、食、住、购”于一体的复合式体验消费氛围。


换句话说,苏超的角色,从一个赛事组织者,逐渐转变为一个区域消费的“流量调度中心”,让省内城市不再被动地等待观众到来,而是主动地为观众设计一整套“入城”的消费路径。


在此过程中,江苏省也展现出积极态度,通过协调13市的文旅局,苏超赛事被分别纳入各自的周末游清单;联合银联推出满减券,最大限度实现消费让利;又以“票根优惠”串联区域内的所有商户,给球迷打折……


为了不断扩大消费场景,江苏省还通过专项资金打造一系列“观赛+旅游”套餐,推出“足球文化主题线路”,如扬州的“看球+瘦西湖夜游+早茶”,淮安的“看球+纪念馆+龙虾宴”,直接带动相关城市周末酒店预订量暴增。


江苏13城专属旅游路线


江苏还分别开出G9253/1次高铁(南京往返淮安)、G9256/5次动车组专列(苏州往返连云港)等“苏超专列”,每日运送数千名球迷,并贴心附赠各地旅游景点门票。


此外,球迷们手机中的“苏心游”小程序升级后,不仅能显示各地风土人情,还能整合消费券发放、景区预约等功能,方便球迷参观游览各地景点。


据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测,“苏超”整个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个城市增收2000余万元,并带动6个主场城市的银联异地渠道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63%。


图片来源: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


可以说,在这条精心设计的观赛到消费路径上,每一个环节都在创造价值。


官方的小程序是流量的入口和数据沉淀的平台;与文旅部门的深度合作,盘活了城市的存量旅游资源;媒体之间的协同则将这些生动的场景放大,吸引着更多潜在的消费者;而遍布全省的球迷社群,则构成了最具黏性的私域流量池,扮演口碑传播与消费转化的关键角色。


这场革命的深刻之处在于,苏超不仅将体育赛事的“潮汐式”人流,转化为了城市消费的“持续性”现金流,还通过重塑消费场景,成功地构建起一个从情感共鸣到商业价值实现的完整闭环。


三、区域重塑——一场自下而上的“江苏共识”


如果说之前讲述的是苏超在文化与商业层面的战术成功,那么其真正价值在于,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为“散装江苏”这道世纪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不妨设想一个场景:当江苏两座昔日在旅游与经济上存在竞争关系的城市,两市文旅局长在赛后休息室里没有复盘胜负,而是在一张地图前,探讨如何通过不断发酵的地域话题将各自城市IP价值最大化,会是多么令人兴奋的发展场景。


常州VS扬州期间,常州推出“持扬州身份证免费游A级景区”活动


联赛的积分榜,也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张流动的、动态的区域合作“英雄帖”:今天我到你的城市看球消费,明天你来我的主场体验文化,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省内徐徐展开。


这种变化,正深刻展现出如今区域发展的变迁逻辑。


从这点来说,苏超如同一条鲇鱼,搅动了过去相对固化的区域行政与市场边界,创新性地构建了一个体育平台,让城市间的互动,从过去零和的政绩竞争,转向了可以实现共赢的市场合作。


最重要的,这种自下而上的协同,是一种基于市场规律的“柔性整合”,其效率和生命力远超传统的行政指令。


再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苏超也俨然成为江苏探索赛事经济的“中央厨房”与“创新孵化器”。


当盐城的“观鸟+观赛”订单突破2万单佳绩、常州“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带动线上萝卜干品牌线上销量翻番时,江苏各市或许可以结合自身资源进行调整,从中更快找出推动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而站在更深远的视角下,苏超也成为凝聚江苏的一次久违的“全省共识”。


当不同城市的球迷为了同一个“江苏冠军”的荣誉而战,当全省的媒体、企业、民众都在关注同一个话题时,那种无形的、超越地级市界限的“江苏人”的身份认同正悄然被塑造和强化。


令人欣喜的是,这种文化上的向心力,也最终会投射到经济层面,为未来更高层次的产业协同、供应链整合乃至统一大市场的构建,奠定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


我们从中似乎也得以悟出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区域一体化的真正实现,不仅需要顶层设计的蓝图规划,更需要千千万万民众能够参与其中的、有温度的载体。


苏超,正是这样一个载体。它用一场场足球赛,将宏大的区域经济战略,演绎为每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的城市发展激情。


绿荫场外,城市间的合作,也将不只是足球,更是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共鸣与经济共舞,让“散装”的江苏在绿茵场上奏响协同发展的新乐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研究室,作者:王药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