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商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像一场迷雾中的远征。
政策调整、市场波动、价格战、利润下滑、技术颠覆层层叠加,该进击还是收缩?该坚守还是转型?无数企业家在“为与不为”的边界上反复挣扎,一步踏错便是大损失。
面对“无底线内卷”的竞争环境,我们怎样才能在自身和上下游关联方的利益分配上把握平衡?
面对高昂的人力成本和人才流失的情形,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更好地选人、育人、留人?
在曹德旺的自传《心若菩提》中,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的父亲对他说:“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你数一数,有多少个心啊?”
“用心、真心、爱心、决心、专心、恒心、耐心、怜悯心……”曹德旺掰着手指头,有那么多心吗?
“当然有。但当你悟到爸爸讲的道理时,爸爸或许已经不在人世了。”
后来随着曹德旺事业的发展,他能够数出来的心,一双手已经容纳不下了,他也悟到了他父亲的那番话。
曹德旺创立的福耀玻璃,现在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汽车玻璃行业龙头,全球市场占有率34%,长年稳居世界第一。
2023年,福耀玻璃的营业收入是331.6亿元,同比增长18.02%;净利润56.29亿元,同比增长18.37%,毛利率35.39%,净利率16.98%。
到了2024年,营业收入是392.5亿元,同比增长18.4;净利润75亿元,同比增长33.2%。
在全球经济整体低迷不前的当下,这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玻璃透明,人心赤诚。曹德旺的心法,并非玄学,而是可学、可用的商业智慧。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学习曹德旺的“成事之心”,找到当下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
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启发。
为与不为:耐心与专心
1993年,中国房地产的第一波狂潮席卷而来,热钱翻滚,地价飞涨。无数企业老板攥着钞票冲向楼市,仿佛弯腰就能捡到黄金。
有人兴冲冲地找到曹德旺:“老曹!别死抱着你那玻璃厂了,拿块地盖楼,躺着赚的钱比你吭哧吭哧做玻璃快十倍!”
曹德旺眼皮都没抬,只淡淡回了一句:“我这个人,只会做玻璃。看不懂的钱,我不赚。”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那些在楼市里翻云覆雨的“跨界英雄”们,大多已湮没在时代的尘埃里。而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却稳稳当当地装进了全球每三辆汽车中的一辆。
曹德旺这么稳,是因为他有两颗心。
一颗是沉甸甸的“耐心”:对规律、对底线、对未知的深沉敬畏;
另一颗是锐不可当的“专心”:对主业、对技术、对极致的死磕专注。
当诱惑如滔天巨浪般拍打而来,耐心是那深深扎入海底的巨锚,稳住船身,守住根基;
专心则是那劈波斩浪的利剑,刺穿迷雾,直指核心。
“耐心”的修炼,往往体现在那些艰难却清醒的“不为”之上。
2008年金融危机寒流肆虐全球,某城市的政府向福耀伸出“橄榄枝”,近乎白送千亩黄金地块,希望福耀开发商业地产“救市”。团队里不少人眼睛都亮了:“这简直是白捡的钱!不拿是傻子啊!”
曹德旺却异常清醒,他力排众议:“今天他能半卖半送,明天政策一变就能收回去。福耀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玻璃!不是去当地主、玩资本!看不懂的钱,赚了也守不住,还会把主业的心气搞散。”
他顶住巨大压力,做出了看似“反人性”的决定:不炒房、不玩金融杠杆、不盲目跨界。
这份“不为”的定力,让福耀的负债率常年稳稳压在30%以下,远低于行业平均的50%,成了危机中最厚的棉袄。
当风暴过去,那些依赖地产输血的企业元气大伤,福耀却轻装上阵,股价在十年间走出了比那些“黄金地块”周边房价更耀眼的涨幅。
曹德旺算的,从来不是账面上的一时浮盈,而是关乎数千员工饭碗的责任,对全球客户交付安全可靠产品的责任,对地方稳定税基的责任。这是“耐心”。
而“专心”的锋芒,则毕露于那近乎偏执的“必为”之中。
既然锚定了“玻璃”这个主航道,曹德旺就带领福耀在这条路上做到了“变态级”的穿透。当同行还在把研发投入视为成本负担时,福耀早已将其奉为信仰。
看看这组“反常识”的数字:中国制造业平均研发投入占营收约1.5%,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平均在3.8%左右,而福耀硬是砸到了6.3%!
为了降低0.1%的玻璃反光率,避免驾驶员夜间眩目,研发团队可以废寝忘食地测试278种不同的涂层配方;为了让一片挡风玻璃在更薄的同时强度不减,他们不惜报废价值上千万的试验原片。
2011年,德国大众这个“大金主”一纸通牒甩过来:降价30%,否则订单转给法国巨头圣戈班!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圣戈班的方案简单粗暴——缩减两道质检工序。
福耀呢?曹德旺带领团队发起了一场“针尖上雕花”的战役:
他们把切割后废弃的玻璃边角料百分百回收熔炼,一年节省原材料2.4万吨;引入AI算法优化玻璃排版切割方案,将材料利用率从行业普遍的78%硬生生提到了93%。
更狠的是,直接自建高纯度石英砂矿,把关键原材料的运输成本砍掉了60%!
结果成本降幅达到惊人的32%,产品合格率反而提升了0.8%。
德国大众心服口服,订单不仅保住,福耀的市场份额还扩大了。
走进福耀的车间,你更能感受到这种刻进骨子里的“专心”。
地上画着笔直的黄线,任何物料摆放不得越界;炉温波动超过正负0.5摄氏度,整条生产线必须立刻停下来找原因;每一片出厂的玻璃,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基因档案”,质量追溯期长达20年。
专注到极致,就是福耀最强大的底气。当对手分散精力在十个领域各做60分,福耀把所有能量聚焦在一个点上做到120分。最终,120分的绝对深度,足以碾压对手600分的宽度总和。
在2008年的经济寒冬里,福耀奏响了“不死鸟”的传奇。当北美订单暴跌、库存积压如山、裁员呼声四起时,曹德旺的双心决策矩阵清晰启动。耐心坚定地“不为”:绝不削减一分研发经费,绝不降低一丝产品质量标准,绝不拖欠任何一家供应商的货款。
专心则凶猛“必为”:派出200名顶尖工程师常驻美国工厂改造产线提升效率,全力开发抗雹灾的农用机械玻璃新市场抢占空白,甚至逆向操作,手握充沛现金流在全球低价扫货囤积原材料。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立竿见影:2009年行业平均复苏率仅18%,福耀却冲到了34%;新开发的农用机械玻璃迅速拿下了91%的国内市场;而那些在寒冬中被福耀诚信支付的供应商,在春天来临时,毫不犹豫地将最优质的产能优先保障福耀。
曹德旺的耐心,绝不是胆怯退缩,而是对商业基本规律的深刻敬畏与尊重;他的专心,也绝非顽固不化,而是对核心价值创造点发起碾压式投入的绝对勇气。
不占别人便宜:谨慎之心
创业之初,曹德旺建立的是高山玻璃厂,那是1976年,说服高山公社领导后创办的。
有一次,产能要扩大,他们征了80几亩地,要去建设新工厂。
第一个工程就是要土石方,当地的宏路镇詹镇长给他介绍了一个闽侯人,来接这个工程。翁县长也同时在场。
曹德旺问闽侯人:“你们土石方多少钱1立方?”
闽侯人说:“1块钱。”
曹德旺这个时候很惊讶,因为他事先咨询过别人,市场上的行情是3块钱1立方米左右。别人也没必要在这事上骗他呀?
正在曹德旺纠结的时候,翁县长说:“1块钱太贵了,8毛钱吧。”
曹德旺看着他们的反应,不说话。结果,闽侯人说:“行,8毛钱就8毛钱。”翁县长当场拍板:就给闽侯人做。
“那就签合同吧,曹总。”詹镇长觉得自己的面子,大了许多。
曹德旺这时候心里直犯嘀咕,总觉得哪里不对,又说不出来。他想起父亲跟他说的一句话:“便宜不要太贪,价格严重低于价值时,这里面就一定有问题。”
曹德旺为了谨慎起见,跟詹镇长说,“闽侯人是您介绍的,我跟他不熟,您可以用股份(笔记侠注:高山玻璃厂是高山镇政府与曹德旺、黄宗金、林文俊、林庆平四个人合资17.5万元建立的,高山镇此时持有高山玻璃厂50%的股份)担保他不影响我的工程进度吗?如果工程进度受了影响,您可得赔偿。”
詹镇长立马答应,在担保合同上签字了。
签完合同后,曹德旺让财务给闽侯人打了10万的预付款。闽侯人很高兴,跑到曹德旺办公室,给他塞2万块钱。
曹德旺一看,很生气,厉声喝道:“放你狗屁,我的名字就值2万块钱吗?”
闽侯人小声说,“曹总,您先用,以后再讲”。曹德旺说,你10万块钱都给我,我也不要,你这样做是在侮辱我,带上钱赶紧走。
没想到,过了两天,闽侯人又来了,给曹德旺太太买了个金手镯。曹德旺骂道:“你信不信我给你扔了,你再拿过来,我就把你的合同退掉。”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闽侯人雇人做土石方工程,价格要2.6元/立方,按照合同价格,每挖1立方,就得亏1.8元。那他为什么又愿意0.8元承包呢?
闽侯人说:“福清的规矩是,先把合同拿到手,然后通过送礼,或者做做关系,再把合同改了。”
没想到,碰到了曹德旺这样软硬不吃的人,工程只好这样拖着。
眼看还有20天就得竣工,土石方却一点没动,闽侯人就每天在曹德旺门口磨。有一天下着雨,曹德旺让闽侯人去买100只鸡,说要把舌头割出来吃百鸡宴,并且叫上詹镇长和翁县长。
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以为在说笑。
吃饭的时候,曹德旺才说:“我可不是在说笑,百鸡宴吃完,我要跟你们打官司,你们把宏路镇的股份,赔给我吧。你们可以去看看,工期就剩20天了,闽侯人什么也没动。”
几个人也没法吃饭,放下筷子赶紧去看。这一看,镇长和县长气的跳脚,指着闽侯人大骂。
按照合同,宏路镇的股份没了是一回事,要是县里知道了,两人的“乌纱帽”也就跟着没了。于是俩人赶紧督促闽侯人,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地完成工作。
那段时间,闽侯人可不高兴了。逢人就说,曹德旺这个人跟狗一样。曹德旺听到后,笑一笑说:“我的确属狗的。”
等到工程结束,曹德旺把闽侯人叫到办公室,跟他说:
“我按每方2.8元的市场价付你,我是老板你打工,我不会让你吃亏,但是如果以后再出什么纰漏,我就跟你不客气。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不是我的风格。”
闽侯人一听,千恩万谢,就差一点跪下了。
从那之后,闽侯人跟定了曹德旺,福耀以后的工程,90%都是他尽心尽力去施工的。
曹德旺也从这个事件中,得到一个教训:签订合同时,甲乙双方必须是平等的,你不要骗我,企图从中谋取暴利,我也不欺负你,弄清你的成本,充分尊重你的劳动。
后来,曹德旺越做越大,有了一系列稳定的供应商保障。他们乐于和福耀做生意,最重要的一条就是:
和福耀做生意,总是有得赚,而且付款及时。
擒贼先擒王:勇气之心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土方挖完之后,就是盖厂房了。
董事长翁国梁(县长)跟曹德旺说,“基建的事,你考虑一下交给我外甥吧。他哪里做得不好,你可以甩他两个巴掌。”
曹德旺看他这么坚持,知道一点工程不给,肯定过不去,就把写字楼给了他外甥。并且跟翁董事长“约法三章”:工程预付款必须按工程进度预付60%,剩下的40%,必须等验收之后再结算。
翁国梁挥挥手,说没问题。但却根本没把这个协议放在眼里。
结果,真如曹德旺所料:闽侯人因为有了土石方的经验,干起活来很卖力,加班加点。
而县长的外甥正相反,自以为可以通天,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谁说的都不听,自己爱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延误了工期。曹德旺一去工地检查,他当着面说的挺好,曹德旺一走,他就继续乱来。
因为他认定,他舅舅在,吃定了曹德旺。
等到工程建完,验收的时候,曹德旺跟他说:“走,我们一起去看看你盖的楼,哪一段你随便挑,拆下去按图纸验收,合格我就全部付款,修复费用我出。如果不合格,你就翻开重建。否则,你一分钱拿不到。”
“哼,我就不拆。你看我拿不拿得到钱!”翁国梁的外甥甩手就往外走。因为他不敢拆,他知道工程很多地方都有问题。
第二天,翁国梁冲进曹德旺的办公室,进门就指着曹德旺的鼻子一顿骂:“你信不信,我撤了你的职?”
曹德旺说,我信,权在你手上,你要开掉我这个总经理,随便开。但是要开会讲清楚,讲完我就不干了。这是合资公司,不是您政府,这请您记清楚。
翁国梁气得脸通红,说不出话来,打开门走了。最终,他外甥的工程款,被曹德旺扣了30%。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敢做福耀的项目。
而这件事,也让翁县长跟曹德旺结下了梁子。
后来,玻璃厂招工,还没等开始,就有很多人打了招呼,有人写字条,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各科室局里,写的信件不下百件。
曹德旺很头疼,如果这种方式招来的工人,将来的企业怎么管?
为了公平起见,曹德旺贴出告示,要考试。并且对试题严格保密。
考试那天,来了300个人,有人小声嘀咕:“考不考没什么用,考的再好没关系也上不去…”
曹德旺说:“我告诉你们,你们今天一定要认真考,考试的目的就是要给你们公正!请相信我的承诺。”
考试结束后,曹德旺把办公室主任叫过来:
问他:“手里收到多少张条子?”
“大概100多张吧。”
曹德旺说,有条子的,暂时不考虑,直接划掉,剩下的人,按照成绩排序,通知前100名去面试。
办公室主任纳闷:“不管成绩好坏?有条子的都不要吗?”
曹德旺很坚定地说:“是,不管成绩好坏,凡是写了条子来的,统统不招。”
办公室主任叮嘱他说:“翁县长那天把1—10号准考证拿去了,特意让我跟曹总说,1—10号是他的。”意思就是,考好考坏,这10个人都要进。
曹德旺说,没事,你不要替我担心。临走,曹德旺还叮嘱主任,面试的人中,教师子女要优先。
面试通知一出,翁国梁气呼呼地跑到公司:“老曹,你存心跟我过不去是吗?”
曹德旺说:“天地良心,翁县长,我没有一点要跟您做对的意思。”
“你想啊,今天招工您为他写信,明天迟到您还得为他写信,您写不完的信,我也总不可能一一都满足您吧?否则工厂也办不下去了。不如趁现在,写信的全都不要,提前把这个架吵了,也除了祸根。”
曹德旺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他父亲曾经说过:“如与对手交战,有本事你就要把马上的将军杀了,不要拿那些没用的开刀。要知道,杀一个将军,可以镇住下面的几千号人。”
这也就是“擒贼先擒王”的意思。
后来,县里知道了这些事情之后,翁国梁被免职。县里推荐曹德旺当董事长,曹德旺坚决拒绝。
曹德旺当时为什么坚决拒绝董事长的职位呢?
曹德旺说:"一个企业,和一个人一样,要活着,都要有一颗头。企业的头是法人,要面向社会各界,做头的条件,一是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二是要有广泛的人脉。如果条件不成熟,贸然去当头,等着你的恐怕就不光是福祉了。"
以人为本:博爱之心
欲成天下之大事者,必有一颗博爱之心。
2007年的时候,曹德旺收到桑总一个电话,说公司有一个员工叫田军,还在实习期,五一回老家检查的时候,发现得了白血病。因为家庭贫困,现在无法去医院救治,问曹德旺要不要给一些帮助。
曹德旺告诉她:“直接将病人送到医院,费用全部由公司支付。”
桑总提醒曹德旺:“那得十几万呢!”
曹德旺说:“十几万就十几万,有什么好说的?”
“我要跟你讲清楚,他只是一个实习生,还没有跟公司签正式合同。”桑总说。
曹德旺说:“我爸爸当年告诉我,你若是开店的,开门看见门口躺着人,您一定要先给他灌水,有口气了再送医院。”
“和公司无关的人,我们都要帮助他,何况他还是在我们公司实习的人呢!”
后来,福耀的人事部调查发现,田军20岁就没有了父亲,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在车间里,他态度非常认真,朴实而勤快。
为了给田军治病,做骨髓移植,福耀前前后后花了70—80万元。一年后,等到田军微笑着走进北京办公室的时候,全体员工都很兴奋。因为这一年来,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全体福耀人与他站在一起。
熟悉福耀的人都知道,曹德旺对员工的待遇和保障,非常好。
从1990年的时候,每年公司都会举办尾牙宴会。宴会上,还会举办集体婚礼,曹德旺亲自给他们证婚。
今天,尾牙宴遍布全球的福耀企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曹德旺说:“要爱兵如子,要像父亲对待儿女一样对待员工,从德、智、体发展全方位去关心他们,因为他们才是企业真正的财富。”
曹德旺朴实、博爱的为人,后来也得到了福报。其中,有两个事情最为典型:
一个是福耀现在的副总裁陈居里:
陈居里是1990年毕业的一个大学生,福耀的规定是,无论什么学历,都要先去工厂车间锻炼。
陈居里在垂直炉上三班倒,每天用平板车把废弃玻璃从车间拉出去倒掉,一车玻璃有一两吨重。
因为文弱,他不爱说话,就经常替别人背黑锅,别人做的错事都往他身上推,他也不辩解。
有好几次,曹德旺都生气地调换他岗位,但每次他都能站起来。
曹德旺问他,为什么受了那么多气,没有选择离开?陈居里说:“只要福耀有我一张办公桌,我就不会离开。”
曹德旺问:“为什么?”
陈居里说:“因为您是一个正直的人。有哪个公司能和福耀一样,公司利益和老板利益完全一致?这么好的公司,我碰到了,怎么会轻易离开?”
曹德旺问他为何不申辩?他说,申辩会让别人觉得是在推卸责任,也很难细究。他说,最近在看《艾克卡自传》,艾克卡说:“我用25年为福特工作,就是为了这最后5年大干一番。”
陈居里认为,每个人的一生,多半时间可能都在打杂,有了机会才能做些重要事情。但前面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杂事,你是一定要做的。
工作就好比买东西,只有先展示你的本事,才能得到一个好价钱。但本事别人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你得先做。
后来,陈居里证明了自己,成了福耀的副总裁。
第二个人是黄中胜:
黄中胜原来是福耀浮法玻璃公司的总经理,因为下属郑爱锋拿回扣事件,被曹德旺降职。
后来,他在福耀的很多岗位呆过,无论是上上下下,他都不吱声,在任何岗位上,都勤勤恳恳,做得很好。
几年后,曹德旺才知道,贬他做销售副经理的时候,有一家公司,开30万年薪挖他,而当时福耀给黄中胜的年薪才12万。
曹德旺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走?
他眼睛一下子湿润了,说,“老板您忘了吗,2001年,我老婆生儿子,名字还是您取的。孩子生下来就脑瘫,要在福州治疗。我一个外地人,人生地不熟,知道公司有些套房,问您能不能借一套给我暂住,您说,‘可以让你老婆孩子,住在我家里’。”
“我只是一个普通员工,当时您一点顾忌都没有,一点不担心我老婆住到您家,会给你们带来多少麻烦事。这种事,就是普通朋友,都不会那么轻易开口答应的。”
黄中胜跟曹德旺说:“老板,您让我在福耀有了归属感。”
也许真应了曹德旺的名字,“有德之人,必然兴旺”,福耀能有后来誉满全球的成绩,与曹德旺这种爱人、容人的博爱之心,有必然关系。
天下共生:道义之心
1997年夏天,印尼ASAHI玻璃公司的日本总经理,来拜访曹德旺。
因为那一年,泰铢贬值崩盘,引发东南亚经济危机,印尼受到的冲击也很严重。
在曹德旺家里,饭桌上,日本经理说了自己的困难,希望曹德旺帮他。
曹德旺给他倒一杯酒,先干为敬。那时福耀还不大,曹德旺说,“我们也是小公司,用量也不大,每个月也就三五千吨,如果这样可以,我们每个月买你们4000吨玻璃,等于用量近的90%都是从你们那里买。”
“至于价格,参考中国市场的现价,你看如何?”
日本人一听,“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举起酒杯说:“曹总,感谢您。”
“我在印尼的仓库太小,再加上金融危机,玻璃不好卖,印尼湿度大,玻璃也不好存放,这一船货,如果你不要,我就只有给炸掉了。”日本经理说。
送走了日本总经理后,曹德旺的下属不明白,问他说:“印尼受灾这么严重,老板跟他买那么多玻璃,为什么不同他商谈价格?”
“问得好。”曹德旺说,“我刚从印尼回来,他们的危机十分严重,远超你们想象。我们现在的浮法玻璃原片,主要靠外购,目前国内只有2家,一个健康的印尼ASAHI是我们所希望的。”
曹德旺继续说:
“你要记住,从产业链的理论上讲,上下游企业,是有买卖关系,但也是分工不同,绝对不是各自孤立地存在。
“要想让公司健康发展,不仅自己要做好,更需要我们的供应商发达。表面上我们是在帮别人,实际上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既然我们是帮助别人,那就不用讨价还价。我相信日本人也是个聪明人,知道我的用意的。”
果然,过了一年多,亚洲经济回暖,玻璃原片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而且还拿不到货。
而那段时间里,福耀每个月都能得到ASAHI至少一艘船的供货保障。而且,ASAHI不仅按时发货,也决口不提涨价的事。
直到一年多之后,玻璃价格几乎翻了一倍,曹德旺才收到印尼ASAHI一份很谨慎的通知,信中直说道歉,不好意思要涨价。
曹德旺立马就答应了:“早就该涨价了,真的很感谢!”
在后来20多年的路上,福耀的上下游企业,遇到很多危机,甚至包括福特这样的巨头。但曹德旺一直坚持这个原则:
产业链的上下游,都是一家人,只是不同的分工,谁也不要自毁长城,谁也不要见死不救。
别人有困难,你理解并帮助,这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真心,
才是做成一切事的赤诚之火
玻璃透明,人心赤诚。
曹德旺的“真心”,是对事业的敬畏,对员工的爱护和尊重,对合作伙伴的共赢互生。这真心,让“6颗心”有了灵魂,让冰冷的玻璃有了生命的重量。
你心里能装下多少事——员工的冷暖、客户的托付、合作伙伴的期待——你肩上就能扛起多大的天。这便是曹德旺用一块玻璃映照出的,最朴实的真理:真心,才是穿越周期、熔铸伟大的终极火种。
下一篇:“黄牛”简史:倒卖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