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与美国关于关税问题达成了一项重要协议,核心内容是:对越南出口的商品征收20%的关税,但对于经由越南转口到美国的第三国商品,则征收更高的40%关税。这样的条款一目了然,公众皆能清晰识别出“转口贸易到美国的第三国商品”究竟指的是哪个国家的产品。
与此同时,柬埔寨也与美国达成了关税上的协议,尽管协议的详细条款尚未完全公开,但从人们的普遍预期来看,内容大致与越南的协议相似。
在这一关键时刻,中国也发表了声明,表示“中方乐见于各方通过平等的磋商解决与美方的经贸分歧,但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损害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国将毫不犹豫地进行反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段话传递出的信息十分明确:某些国家在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时,可能会对中国的利益造成伤害。
在很多中国网友的眼中,越南和柬埔寨一直被视作传统的友好邻国。与越南之间的关系,双方甚至以“同志加兄弟”来形容。而与柬埔寨的关系同样深厚,柬埔寨的太皇西哈努克曾在中国生活了长达17年,并在中国的医院中去世。因此,许多网友对这两个友好国家为何率先与美国达成协议并且可能损害中国利益感到难以理解,认为这简直是对中国的背叛。
但是,从理性的角度来看,那些在与美国谈判中缺乏资本的小国,最终放弃抵抗也是迟早的事情。对于美国而言,它们与美国的贸易额微乎其微,但对这些国家来说,这却可能是生存的关键。故而,在关键的时刻,它们很难选择立场保持中立。当然,从整体上讲,这些国家依然是更倾向于与中国站在一起。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解释这种情况:想象一下,你的朋友被人用刀威胁,让他踢你一脚,他明白踢你不至于致命,然而如果他不踢,就可能会失去生命。他也知道,只要你这位“大哥”准备好,将来就能摆脱困境,对他而言,伤害你是个相对较小的代价。这就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小国为何如此迅速地选择与美国达成协议。
当然,这一情况也表明,在我们的预判中,本就不指望这些小国能够成为中美贸易战中的有用筹码,如果我们寄希望于它们成为我们的交易筹码,那无疑是自寻死路。因此,这些国家与美国达成协议,早在我们的预判之内。
当然,我们还必须明白最为本质的问题:在中美尚未达成实质性交涉的情况下,越南和柬埔寨的坚持表明它们仍在努力坚持。然而,直到美国宣布放松对中国的制裁之后,越南和柬埔寨才开始与美国签署协议。任何协议的达成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实现的。可以说,越南与柬埔寨的协议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得到了中国的默许。可以想象,没有中国的认可,它们完全不敢贸然行动,否则连小弟的位置都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