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卢陶然、实习生孔维钾 北京报道
国资委:推动海外经营机构在海外经营管理、重大项目实施中将ESG工作作为重要内容
7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到,强化品牌跨文化融合。推动海外经营机构在海外经营管理、重大项目实施中将ESG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主动适应所在国家、地区ESG规范要求,强化ESG治理、实践和信息披露,持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结合属地宗教信仰、风土民情、消费习惯等,按需提供产品、服务,更好融入属地生产生活。深化与国际知名高校、智库、企业、非政府组织等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提升当地重点群体、关键圈层和周边社群好感度,塑造“有责任、有温度”的国际品牌形象。
欧盟委员会就《欧洲气候法》提出修订案
当地时间7月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已就《欧洲气候法》提出修订案,设定到204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减少90%的目标。欧盟委员会还建议引入碳信用额度等机制,以缓解欧洲在实现减排目标过程中面临的压力。目前,欧盟正稳步实现2030年减排55%的目标。这次修订案以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目标为基础,提出了更务实、更灵活的达标路径,旨在推动欧洲经济于 2050 年前实现脱碳。
A股、港股汽车相关上市公司2024年ESG报告披露率为45.08%
7月3日,从中国汽车产业链可持续信息披露平台获悉,截至2025年6月,A股汽车相关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37.68%,港股汽车相关上市公司披露率为88.64%,整体披露率为45.08%。ACD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旗下中汽碳数字技术中心研发设计,目前已涵盖135家企业、700余份报告、200余项指标、超13万条数据。
报告:2030年中国绿色金融对GDP贡献率将上升到4.01%
7月4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交流会在浙江湖州召开。会上发布的《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2030年中国绿色金融对GDP贡献率将上升到4.01%。2024年中国绿色金融直接创造GDP3.26万亿元,对GDP的直接贡献率为2.41%,间接拉动GDP达20.74万亿元。《报告》预测,2025年,在一系列政策强力支持下,中国绿色贷款余额将超过50万亿元;2030年,绿色贷款余额将达到197.64万亿元,对GDP的直接贡献率将上升到4.01%,直接创造GDP达7.2万亿元。
绿金委主任马骏:转型金融业务有望呈爆发式增长
7月4日上午,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湖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金融学会主办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交流会在浙江湖州召开。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主旨演讲中表示,转型产业占经济的比重远大于纯绿产业。在政策、标准和能力到位之后,转型金融业务有望呈爆发式增长。政策支持方面,国际上,《G20转型金融框架》包括了五大支柱、二十二条原则。在国内,中国人民银行已经编制了四个行业的转型金融目录,我国已有多地出台了地方性转型金融标准。其中湖州启动了一批转型项目,并提供了激励政策、转型规划模板和“碳账户”等服务。马骏指出,银行的转型规划包括该机构在短、中、长期内降低其碳排放的路径、目标和具体措施。建立转型规划之后,银行需要通过采取三大举措来落实:一是为客户提供绿色与转型融资,推动高碳客户减碳;二是降低对不可转型客户的贷款敞口;三是提高对低碳客户的敞口。
百川股份(002455.SZ):董事长被留置调查
7月2日,百川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郑铁江家属的通知,其于近日收到江阴市监察委员会签发的关于郑铁江的《留置通知书》和《立案通知书》,郑铁江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其他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日常经营管理由管理团队负责,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2025年中欧商业高峰论坛:GeSI倡议打造中欧绿色协同样板
2025年中欧商业高峰论坛27日在布鲁塞尔举办。全球可持续发展赋能倡议组织(GeSI)首席执行官路易斯·内维斯指出,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双引擎,商会作为连接企业、促进协作的重要平台,在中欧绿色合作中可发挥关键作用。过去一年,全球各大商会促成了逾500项跨境合作,为绿色产业与低碳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倡导者,GeSI已吸纳了来自中国的信息通信、能源、储能、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创新成员机构。他呼吁中欧双方在“零碳校园”、“智能能源管理”、“绿色制造”领域加强协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