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庆节,靠中国撑场子?
创始人
2025-07-05 09:22:31
0

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和荒谬的。

美国国庆节是美国独立的象征,有着其自身的历史和意义。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文化,都值得被尊重和珍视。

中国一直秉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平等相待。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所谓的“撑场子”。

各国都应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彼此,尊重各自的主权和发展道路,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世界秩序,而不是传播这种错误和歧视性的观点。



今日一图:美国独立日前一天,我在华盛顿特区旁的小城看到有美国人悬挂带13颗星的国旗,很是惊奇。儿子说,这是为了纪念最初的13个殖民地,即美国建国时最初独立的13个州。这种旗帜通常被称为 “贝琪·罗斯旗”(Betsy Ross Flag),传说中这面旗是由费城女裁缝贝琪·罗斯为乔治·华盛顿设计并缝制的。


而前些天我在巴尔的摩偶遇的国旗屋(Flag House)则是“星条旗”的诞生地,是玛丽·皮克斯格尔(Mary Pickersgill)于1813年受美国陆军委托,为麦克亨利堡(Fort McHenry)缝制的15星15条纹的超大旗。美国律师兼诗人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 Scott Key)由此写下了《星条旗永不落(The Star-Spangled Banner)》,后来成为美国国歌。


前阵子逛北卡的各大超市时,我注意到入口处堆满了各式各样的Fireworks。还觉得有些奇怪:又不是年底,怎么开始卖烟花了?直到几天前,我收到Chapel Hill的社区简讯,才知道答案:原来,7月4日独立日快到了。



这一天,镇上将于晚上举办“独立日烟花庆典”。为了避免交通大堵塞,镇里还专门安排了接驳车。当天,Chapel Hill周边几个市镇也将同步举行烟花活动,一场全民性的节日就在离Washington DC4个多小时车程的小城里拉开了帷幕。



根据美国烟火协会(APA)的估计,美国平均每年在7月4日举行约1.4万场公共烟花表演。2021年(APA提供数据的最后一年),美国人购买并燃放了超过4.28亿磅的烟花——约19万吨,相当于2.5亿瓶2升可乐,或者7座埃菲尔铁塔的总重量。


在中国,国庆节在庙堂上意味着阅兵式上的国威彰显,意味着国宴上的食不厌精,意味着会堂里的上情下达;在江湖里则意味着牛马们放长假出门旅行人挤人,意味着逛商场吃大餐喝奶茶促消费,意味着刷短视频熬夜追剧叫外卖……


那么,美国人怎么“庆祝国庆”呢?


除了趁着暑假在海滩上游泳晒太阳,去国家公园或森林里亲近自然,那些不出远门的美国人,可以全家人出动,在家门口参加有趣的游行,带上装满食物的冷藏箱,垫子椅子和饮用水,在草坪上野餐、再买一份甜点,或者在自家后院烧烤放放小烟花,去当地听音乐会、看体育比赛,夜幕降临后看烟花庆典……


此刻等待烟花庆典的人们(我也在,哈哈)


每年7月4日,美国的夜空都会被烟花点亮。从建国初期到如今,烟花已成为美国独立日最具象征意义的庆祝方式之一。就像春晚之于中国除夕、爆竹之于正月初一,烟花也是美国这个国家庆祝“自由”的方式。


不过,有趣的是,他们所爱的“自由之光”,居然大多来自太平洋彼岸的中国。


中国烟花,照亮美国独立日


在美国独立日燃放烟花是最具代表性的庆祝方式之一。


根据美国国家档案馆,1776年7月3日,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后来成为美国第二任总统的约翰‧亚当斯写道:“我很容易相信,后世的人们将庆祝这一伟大的周年纪念日。”


“从现在起,从这片大陆的一端到另一端,应该以盛大的盛况和游行、表演、游戏、体育、枪支、钟声、篝火和灯光来隆重举行。”


早期的独立日庆祝活动,只包括了游行、音乐会、篝火和炮声。在1777年,爱国狂欢震撼了《独立宣言》签署地费城,在首次有组织的国庆节庆祝活动上,烟花戏剧性地照亮了夜空。“晚上以钟声结束,夜晚在公共场所举行盛大的烟花展示(开始和结束时发射了十三个火箭),整个城市璀璨辉煌。”《宾夕法尼亚晚报》的一篇报道写道。


自那以后,烟花成为美国独立日不可或缺的象征。每年这一天,美国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烟花表演。据《农民年鉴》报道,1783年开始,公众可以购买烟花,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美国国会1870年将独立日定为联邦假日,这进一步推动了烟花庆祝的普及。


不过,美国早期的烟花主要来自欧洲移民带入。据记载,早在1608年,欧洲移民就曾在詹姆斯敦点燃烟花,所以烟花在美洲的使用史早至殖民时期,但技术源头则要追溯到中国。


美国大规模从中国进口烟花始于20世纪80年代。此前,美国本土还是有烟花生产企业的,但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安全法规趋严以及中国烟花产品在价格和产能上有绝对竞争优势,美国本土制造业逐步萎缩,大量烟花企业关闭,中国烟花大量进入美国市场,并很快主导了美国烟花供应。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美国2023年进口了12万吨(约4.83亿美元)的烟花,其中超过96%(即约4.65亿美元),包括独立日庆祝活动中燃放的烟花都来自中国。据美国国家烟花协会的数据,2022年和2023年,美国进口了1.6万个集装箱的烟花,其中只有不到100个集装箱来自中国以外地区。


现在,烟花在美国是一个价值20亿美元的产业,而照亮美国天空的烟花,约99%来自中国。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烟花生产国,更是唯一拥有完整产业链和大规模制造能力的国家,全球90%的烟花都产自中国。以浏阳为例,该市拥有超过400家烟花企业,年产值超过500亿元人民币。浏阳、醴陵、上栗、万载这四个主要产区合计约占中国烟花行业总产量的80%以上,其中浏阳的出口额约占全国的70%,


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中国的出口,美国几乎不可能如期举行大规模的独立日烟花表演。


长期以来,中国学界和官方认为,美国在芯片等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卡脖子”,目的是遏制中国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中美两国人民大概都没有预料到,中国对美国“卡脖子”的产品竟然是烟花,可真是无心插柳。


“美国梦”的天际线,可能被Made in China照亮,或者……熄灭。


烟花“美国梦”


然而,这条供应链正受到政治的冲击。


今年,美国政府一度将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提高到了145%,5月份两国达成临时协议后,关税降至30%,但对成本和供应造成了明显影响。


进口商开始尝试从柬埔寨、巴西等国寻找替代品,但这些国家的产能远远无法满足美国市场需求。一些公司甚至因无力负担关税而缩减订单,导致烟花积压在中国工厂的仓库里。


其实,特朗普总统对烟花和盛大的爱国庆典活动情有独钟。比如,在华盛顿阅兵式和共和党大会上,燃放烟火作为结束仪式是常态。2020年,他的名字甚至曾被写进空中的烟花中(据说给国家广场造成了4万多美元的损失)。上个月,他在自己79岁生日当天又一次在阅兵式上欣赏了烟火。


关于烟花进口,更大的担忧是2026年,因为行业代表警告说,为庆祝国家250周年而筹备的许多庆祝活动可能会减少,甚至停止。如果没有关税豁免,建国250周年的庆典恐怕将“更短、更贵、更不引人注目”。


“我们的行业从未处于如此危急的关头,这本应是我们有史以来最盛大的独立日。”美国国家烟花协会会长斯泰西·施耐特·布莱克如是说。


对烟花行业命运的担忧引发了一场积极的游说活动。美国国家烟花协会和美国烟火协会一直在向特朗普政府和国会共和党人施压,要求他们减免关税,理由是烟花是美国爱国主义的象征,不应被征税。


但白宫的回应依然坚持制造自主的理念。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说:“真正的繁荣和爱国主义不是用廉价的外国制造的鞭炮和小饰品来庆祝我们国家的独立,而是拥有一个繁荣的大街、兴旺的工人阶级和强劲的制造业。”


问题是:美国真的能回到40多年前、自己生产烟花吗?


制作简易烟花其实相对简单,但大型公共表演中使用的烟花却极其复杂且危险。美国对化学品和爆炸物处理的严格监管,使烟花生产举步维艰。另外,由于烟花生产过程极其危险,在美国,烟花生产通常无法投保。这种种因素,都让“烟花国产化”成为literally的“美国梦”挑战。


根据美国烟火协会(APA)以及相关公开信息,马萨诸塞州是美国唯一一个全面禁止消费者购买、持有和使用任何类型烟花爆竹的州。其他州和华盛顿特区则允许销售全部或部分类型的烟花。


今年6月,中国常德市一家烟花厂发生一起爆炸,造成9人死亡,20多人受伤。


“对我来说,培训一个18岁的年轻人操作收银机已经够难的了。”俄亥俄州美国烟花公司的约翰·索尔吉说,“你还想让我培训他们为烟花表演混合炸药粉吗?”


这朵烟花很无辜


火药由古老的中国发明,烟花由此而生。但在现代中国社会,许多知识分子对烟花持怀疑甚至贬低态度。鲁迅曾感慨:“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烟花是无辜的,只是长期被当作国人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沉溺于仪式而忽视实用的替罪羊。这种复杂情绪,恰好与“李约瑟难题”(Needham Question)相呼应。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约瑟夫·李约瑟(Joseph Needham)在研究中国科技史时发现,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领域曾长期领先世界,但近代以来,中国的科技发展越发落后于西方。他据此提出了这个著名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而是在欧洲发生了?”


自Huawei、Xiaomi、BYD、大疆、宇树、Deepseek、Nazha2出现之后,许多人或许相信,“李约瑟难题”已经不再成立。


我对“李约瑟难题”是否已解,不敢下结论。然而,我不同意鲁迅的那句话——太像如今的网络标签化语言、太容易传播,以至于丢失了上下文。


事实上,烟花早已超越了“传统残余”的角色,它在全球都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


“它们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几乎是大型活动庆祝的公认方式”,2024年10月发布的《烟花的历史:从起源到现代》(The History of Fireworks: From Origins to Modernity)一书的作者约翰·威辛顿说。



在中国,城市对烟花燃放进行严格限制,但在农村和节庆场合,烟花依旧是婚礼、春节、庙会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被赋予丰富的本土文化意义。


在美国,烟花是独立日、超级碗、毕业季等节点的象征工具,是“自由”概念最直观的视觉隐喻。2020年共和党大会上空写着“TRUMP”的烟花成为网络热梗,家庭自购烟花被视作“草根爱国主义”。


在欧洲,烟花是王室仪典的标配,也是跨年夜、宗教节日、市政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甚至将其发展为一种艺术门类,如今法国国庆夜的艾菲尔铁塔烟火秀,用直播继续吸引着全球目光。


因此,烟花不是传统的糟粕,也不是文明的绊脚石,而一种表达情绪、强化认同、建立公共记忆的方式。从元宵节到独立日,从艾菲尔铁塔到农村空地上,它没有推动科技革命,但照亮了普通人对“节日有光”的共同愿望。


2022年7月4日,纽约市,观众聚集在皇后区龙门广场州立公园观看梅西百货的烟火表演。


在我眼里,烟花是对“活在当下”一种最纯粹的隐喻。


但当它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一环,就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政治、经济与意识形态的漩涡中。


今晚,我抬头望向夏日夜空,欣赏一朵朵短暂而绚烂的火光,心里缓缓流淌出几个字:


烟花只是烟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跑步有毒,作者:跑步有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I时代值得分享的是“问题,而... 在 AI 时代,“问题”远比“答案”更值得分享。答案往往是有限的,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可能会过时。而...
第二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基金上... 本报记者 昌校宇 7月4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第二批11只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基金集体上报。其中,景...
咖啡畅饮、鸟巢演唱会、出国轻松... 咖啡畅饮、鸟巢演唱会、出国轻松玩——华夏银行信用卡亮相好博会,打造金融场景消费新范式 “刷信用卡也能...
高考三年之后,我逆天改命了吗? 高考三年后,究竟是否逆天改命,这是一个难以简单定论的问题。三年的时光,充满了汗水与努力,每一次的考试...
湖南资兴东江湖发生沉船事故 有... 记者从湖南省市多级部门了解到,湖南省资兴市白廊镇东江湖水域5日下午发生沉船事故,有人员落水失联。目前...
中国上市建筑公司2024年回望... 今天分享的是:中国上市建筑公司2024年回望及未来展望报告 报告共计:40页 2024年中国上市建筑...
被AI “霸凌”失去连接词自由... 在创作的旅程中,曾被 AI “霸凌”得失去了连接词的自由,每一个句子仿佛都被生硬地拼接,缺乏灵魂的纽...
OpenAI币,新型镰刀? OpenAI 币目前并未被广泛认可和存在所谓的“新型镰刀”情况。OpenAI 是一家知名的人工智能研...
“黄金平替”卖爆了!涨幅超过黄... 今年以来,白银价格一路上涨,成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备受瞩目的焦点。6月国际现货白银价格一度飙升至每盎...
播客在美国为什么这么火? 播客在美国如此火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便捷性极高,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机、...
福建启动船舶防台二级响应 3条... 近日,福建果断启动船舶防台二级响应。这一举措彰显了对台风防范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应对。尤为值得关注的是,...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准,... 据微信公众号“中国船舶报”消息,2025年7月4日,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600150.SH,以...
美数十万人上街抗议特朗普政府 近期,数十万名美国人涌上街头,展开了对特朗普政府的大规模抗议活动。抗议者们手持标语,高呼口号,表达对...
台风“丹娜丝”路径有变!或在福... 台风“丹娜丝”路径出现重大变化!原本的预测轨迹或许将有所调整,如今有迹象表明它可能会在福建浙江一带登...
扶持政策持续加码,创新药公司步... 近年来,扶持政策持续加码,为创新药公司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与推进,创新药研发环境...
全市场发行超6200亿元,中小... 在金融领域,全市场发行超 6200 亿元的规模令人瞩目。这一庞大的数字彰显了市场对各类债券的需求与活...
最大不明物体正朝地球飞来 12... 近期,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一个最大不明物体正以惊人的速度朝地球飞来。据可靠消息称,这个神秘物体预...
原创 P... 创新药已经走出谷底,且已经迎来阶段性的繁荣。 据统计,今年4月初至今,创新药板块的累计涨幅超过了20...
2500亿,潮汕女王要去IPO... “2500 亿,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潮汕女王即将踏上 IPO 的征程。她凭借着卓越的商业智慧和坚韧不...
台风“丹娜丝”未来怎么走?专家... 台风“丹娜丝”未来的走向备受关注。专家指出,其移动路径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大气环流形势较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