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低价厮杀埋雷,召回风波下充电宝行业格局迎来大洗牌。
作者 | 詹方歌
编辑 | 邢昀
6月中旬,知名电子配件品牌罗马仕和安克创新先后发布公告,因电芯有起火风险,对部分型号和批次的充电宝进行召回。但召回过程却遇到了阻碍。因其有起火风险,不少快递企业拒绝对无外包装的充电宝进行揽收。
罗马仕被迫推出了用户自行处理流程,但是处理过程复杂,门槛过高。安克则选择寄送防火袋,用户可以先将充电宝放入防火袋,再召回。同一时间,电商平台上防火袋产品销量暴增,甚至有店家的销量冲上“9000+”。安全焦虑之下,人们开始为自己符合质检的充电宝也购入防火袋。
6月26日,事件再度升级。民航局发布新规,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一时间,机场开始出现大批被罚没的充电宝,其中不少充电宝实际符合安全标准。二手平台上,被罚没的充电宝和假3C贴纸、印章一起泛滥……
这场充电宝引发的风波还在扩散。
1、成箱堆在机场的充电宝
6月21日,白杨搭乘飞机从上海飞往新疆旅行。
当时,充电宝风波刚刚开始发酵。6月中旬,北京多所高校保卫处下发通知称,发现20000毫安的罗马仕牌充电器在充电时,相较其他品牌型号充电器,更容易发生爆炸现象。通知让师生员工及时排查自己的充电宝是否是该品牌型号,如持有使用,建议立即舍弃。
6月16日,罗马仕宣布召回问题批次。6月20日,安克创新也宣布召回多个型号和批次的充电宝。
白杨的充电宝既不是罗马仕,也不是安克,但在6月29日从新疆回程时,还是被拦下了。
在她游览新疆的8天时间里,民航局发布了紧急通知,不仅问题品牌的问题批次不能过安检,3C标识不清晰也不能通过。白杨的充电宝因为使用多年,3C标识有磨损而被扣下,即便她给工作人员展示电商平台商品详情页的多项检测也无济于事。
小堡遇到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她所使用的充电宝是安克的召回型号,但并非召回批次,仍旧被扣下。按照机场工作人员的说法,“罗马仕分批次,安克只分型号,不分批次,全部扣下。”下飞机后,小堡第一时间联系安克京东客服,客服表示,他们只能退款或召回固定批次,皮球踢了三次,才终于退款。
紧急通知发布后,机场开始出现成箱的罚没充电宝。虽然不少机场同时给了乘客寄存和付费邮寄的选项。但按照小堡的说法,充电宝的排查让机场安检流程变得更复杂也更慢,无论寄存还是付费邮寄,都需要乘客退出安检排队通道,处理好充电宝再重新排队,鲜少有人愿意冒着误机的风险这样做,大部分宁愿丢弃。
很快,人们发现,这些被扣下的充电宝开始在二手平台上流通。一些链接直接注明着充电宝来自机场罚没,另一些则用“懂的都懂”作为引导话术售卖。价格在单个18到30元不等,批发价格更低。
此前,《界面新闻》报道中援引一位个人充电宝卖家表述称,“货源就是机场”,“充电宝经常成吨出售,甚至大量批发至非洲、马来西亚等地区。”
2、只认3C标志?
空中飞行中,机舱内的压力和温度变动比常规情况更大,从而增加充电宝锂电池失控风险,使得充电宝过热起火概率增加。为了保障航空旅客的安全迅速制定新规,这本是民航局负责任的表现。
但“只认3C标志”是不是充电宝事件合理的解法,或许还有待商榷。
作为从事认证行业多年的从业者,白杨认为,将充电宝能否带上飞机的甄别工作全部压在一线安检人员身上是不合理的。一线安检人员不具备专业资质,很难迅速用肉眼识别出3C标志的真假。
一般来说,3C认证的流程是厂家先找到受到国家认证的第三方机构,来自三方机构的工程师有两种认证方式:当场做测试,或把产品拿到实验室环境中做测试。测试通过后,由三方机构发给厂家认证证书。而厂家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自行选择如何将3C标志呈现在产品表面。根据《北京日报》对于质检领域专家的采访,贴纸和刻印形式的3C标志都存在。
也就是说,机场方面唯一采信的标识,其实来自厂家的印刷或贴纸,而非三方检测机构。这也就滋生了两个方面的隐患。
一是生产端,3C认证过程需要厂家付费,有从业人员告诉《豹变》,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成本大概是几万元。虽然对于大品牌来说,伪造3C标志的违法成本很高。但售卖和追责渠道都不明晰的小品牌和小工厂,甚至售卖二手充电宝的个人卖家都有造假的动机:机场的规定倒逼消费者只认3C标志,有标志,就卖得出去,能够获利。
二是消费端,消费者同样有造假动机。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8月,我国正式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3C认证管理。但充电宝必须获得3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才能公开售卖的规定是2024年8月1日才执行,到目前为止仅执行了不到一年。
也就是说,在那之前购买的充电宝,无论是否通过了更高级别的质检、无论价格如何,都存在没有3C标志的可能性。《财经天下WEEKLY》就曾报道称,有旅客不得不在安检过程中放弃自己花1000元购买的充电宝。
事实上,二手平台目前已经出现了不少贩卖3C标志、定制3C印章的情况,且价格相当低廉,上千张3C贴纸只需要几元钱,定制3C印章和快干印油甚至花不了100元。
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造假行为面前,一线安检人员面临巨大压力,因此有极大的概率出现筛查过于严苛,甚至即便有3C标志、不在“黑名单”上的充电宝也无法通过安检的情况。叠加机场工作人员违规贩卖二手充电宝的利益诱惑,社交平台上,“新购入有3C标志的充电宝也无法通过安检”的情况层出不穷。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因为质量问题被召回的充电宝机身本来就有3C标识。在这种情况下,仍旧以3C标识作为安检人员的唯一检验标准,难以服众。
无论安克创新还是罗马仕,其产品都是先获得了3C机构认证,流向市场,出事后3C认证才被暂停并召回产品的。以罗马仕为例,其公告显示,被召回的充电宝生产日期集中在2023年6月到2024年7月之间。而根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官网和天眼查信息,其3C证书被暂停的时间则是在2025年6月14日。
或许在将3C标志作为唯一权威、可信的标准之前,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些问题产品是如何通过3C检测并流向市场的?
3、充电宝的问题出在哪?
事出后,安克创新方面在经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审批通过的主动召回的公告中称,在最近的质量安全检查中,公司发现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
可能导致极少数产品在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进而引发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而在微信端对消费者的召回公告中,其进一步表示,电芯来料为“行业通用”。
后续有媒体报道称,罗马仕、安克创新等召回充电宝的电芯均来自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获得的多个3C认证证书显示“暂停”或“撤销”状态,证书变更时间为2025年6月10日。
此前,《差评X.PIN》曾报道,安普瑞斯曾把2个批次的电芯,外包给某代工厂生产。代工厂未按规范替换电池正负极隔膜的原材料,导致电池正负极隔膜存在失效风险,最终导致移动电源存在热失控风险。但到目前为止,监管部门还未公布该事件的调查结果。
无独有偶,2019年,罗马仕也曾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其产品的问题同样出在电芯上——该产品所使用的电芯在组装过程中盖帽极耳对卷芯产生干涉,部分产品未进行老化测试,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过热燃烧风险。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豹变》,目前,充电宝厂商处在低价竞争中,而罗马仕一直以来是以低价席卷市场。
锂电池的造价本就相对较高,不少电池行业内专家表示,即便电芯容量相同,其价格和质量差距仍旧巨大,当充电宝价格不断下调,厂商就会在电芯和电路保护的质量等方面做文章。
市场化的竞争中,商家的经营核心仍旧是获利。因此,建立高效可信的监督机制也是产品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
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5月,有关充电宝的质量认证有收紧趋势。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发布通知,对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认证实施程序进行调整,自2025年5月6日(含)起认证模式统一调整为“型式试验+初始工厂检查+获证后监督”。型式试验样品,由原来“企业送样”调整为从“生产现场抽样”。这样的改变大大加强了产品抽样随机性,缩小了企业针对抽样造假的运作空间。
问题电芯的根源,暴露了充电宝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失序与低价竞争下对核心部件质量的妥协。这场召回风波之下,行业洗牌也愈演愈烈,而安全成本也迎来最终买单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