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阿里巴巴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
编者按:ESG年报解读是搜狐财经及价值公司100联合发起的针对各公司ESG报告披露情况的解读专栏。参考上交所《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港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守则》等文件,迭代完善各行业ESG星级测评体系标准,并以最新标准为依托,以2024年公司ESG报告为主要数据来源,对公司2024年环境资源、社会责任及公司管治进行评价
——本文为“阿里巴巴”
出品|搜狐财经
研究员|王晓潇
饿了么原CEO涉供应链利益输送
今年6月23日,饿了么原首席执行官因涉嫌职务犯罪被公安机关带走。据多方报道,案件由公司内部调查发现,阿里主动向警方报案。
根据阿里巴巴ESG报告中所展示的反腐败管理体系,董事会下设的合规及风险委员会负责整体监督。职能执行上,廉正合规部负责腐败预防、调查和宣导,每年根据历史案件识别重点风险业务和岗位,对高风险岗位员工提供专项培训,定期跟踪风险改进情况等。
阿里巴巴在查处内部贪腐上的持续行动,近三年,累计移送司法处理的员工贪腐已超百起。2025财年,公司共有33起员工贪腐案件移送司法处理,已审结的案件为9起。2023-2024财年,移送司法处理的贪腐案件分别是45起和33起。
但由于未公布过案件具体性质、涉案人员职级及涉及金额等关键细节,仅凭“移送司法数量”和“审结数量”这类较笼统的数据,外界难以评估公司面临的反腐挑战以及这些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值得关注的是,阿里在今年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对管理者在反腐败问题上的“监管责任”。团队反腐识别与处理的绩效表现将直接纳入管理者的绩效考核。管理者若未能有效履行职责,将被追责,影响其奖金、晋升等考核结果。
饿了么高层反腐中发现的供应链利益输送行为,一定程度上指向供应链监管环节的监管不足。
当前,阿里巴巴的反腐防线也延伸至供应商。截至2025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在全球有供应商4.16万家,中国内地3.15万家,中国港澳台及其他国家和地区1.01万家。
其中,签署包含商业道德、员工权益及数据安全等要求ESG行为准则的供应商达2万余家,占比超过48%。公司表示,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供应商,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处以罚款、暂停合作或终止合作的处罚。不过,公司的历年报告中,并未披露过每年查处的违规供应商数量。
外卖业务线也面临行业竞争带来的治理压力。在京东以“品质堂食”策略搅动市场格局之际,今年3月,饿了么公布其打击幽灵外卖专项整治行动和进展。据平台公布的数据,目前已拦截虚假建店申请超过2万次,累计清退违规商户超过3.1万家。
骑手方面,本年饿了么平台活跃骑手数量达418.3万人,同比增加约17万,仍以灵活就业的众包骑手为主力群体。目前,平台在部分城市试点 “职业伤害保障 + 商业保险” 双保障模式,推动试点区域骑手缴纳社保并,并建立工作时长监管机制,骑手连续工作 4 小时系统提示疲劳,11小时强制休息。
不过,这份报告对于骑手权益保障仍然缺乏进一步的量化数据。例如,骑手工作时长管理的具体情况;商保、社保的预计覆盖比例等信息仍未公开,外界难以更准确评估这些保障措施的实际效果。
完成减碳目标难度较高
2025财年,公司自身运营(范围1,2)净排放量为239.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5.0%。与此同时,价值链(范围3)排放强度当前已经降至每百万人民币收入8.4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上一财年下降3.4%,连续三年稳定实现下降。
2021年底时,阿里巴巴发布《碳中和行动报告》并宣布减碳目标,承诺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价值链碳排放强度相比2020基准年减半。特别对于云计算业务,会率先实现范围3的碳中和。
但如果继续以当前的减碳速度,阿里巴巴想要在2030年完成既定的减碳目标,任务并不轻松。运营排放层面看,过去三个财年,阿里巴巴运营碳排放年均下降率不足4%。而价值链排放强度仅比基准年下降了12.5%。
鉴于阿里巴巴的主业性质,集团运营碳排放主要来自阿里云数据中心、菜鸟物流仓库以及办公园区等买电。若想实现运营碳中和,上述地方供能均需要转向清洁能源。而截至2025财年,阿里全集团清洁电力使用比例为52.2%。
分业务项来看能源转型进程,阿里云的步伐最快,2025财年末自建数据中心清洁电力使用比例达到64%,同比上升8个百分点;不过,首次披露的租赁数据中心清洁电力使用比例仅为22.4%。总务线清洁电力使用比例47.8%,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而菜鸟物流的清洁电力使用比例仅有33.8%,这个数字比上一财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
至于价值链碳排放,不同于范围1,2减排量的99%由可再生能源发电贡献,阿里巴巴价值链减碳工作离不开菜鸟物流包材优化。据阿里巴巴提供的温室气体数据,快递电子面单、包装减量循环利用等方式贡献减碳约19.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本财年阿里巴巴范围3减排量的23.4%。
而另一方面,阿里巴巴基准年价值链碳排放统计类别偏少,基准年总量存在低估的可能。这也致使后续“价值链碳排放强度减半”的目标实现难度增大。
需要指出的是,2024年底阿里相继出售银泰百货和高鑫零售,在2025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所披露的环境影响中,阿里的统计范围并未包含这两家企业。
员工流失率为23.5%
部分新零售业务的出售同时影响了阿里的员工构成。
2025 财年末,阿里巴巴员工总数为12.43万人,较此前一年的数值减少约8万人。但需要强调的是,减员也主要来自2024年底出售银泰百货和高鑫零售。从年龄结构来看,阿里员工整体相对年轻。35岁以下员工占了七成;50岁以上员工不到1%。而36-50岁员工占比28.9%,与过去两个财年相比,上升了2.9个百分点。
剔除出售的业务影响后,阿里员工数量与上一年度相比变动幅度不超过1%,员工规模在本年度相对稳定。员工流动方面,本财年集团员工流失率为23.5%,较上一财年的29.3%流失率相比,下降5.8个百分点。
ESG评级方面,以国际上MSCI评级为例,阿里巴巴已连续四年维持在BBB级,处于行业平均水平。
上一篇:一个身上挂满摄像头的时代要来了
下一篇:突发!又有A股董事长被留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