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养老机构的销售门道
创始人
2025-06-22 16:21:38
0

高端养老机构的销售门道主要在于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这些机构通常会针对高净值人群,他们注重生活品质和医疗保障。销售人员会通过举办高端品鉴会、健康讲座等活动,吸引潜在客户的关注。在沟通中,强调机构的环境优雅、设施齐全,如专业的医疗团队、舒适的居住房间等。同时,突出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特殊需求,比如定制饮食、专属娱乐活动等。还会利用客户口碑传播,邀请已入住的客户分享体验,增加新客户的信任度。通过这些销售门道,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选择入住高端养老机构,享受高品质的晚年生活。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从2024年沪上各大养老机构的实际销售情况来看,未有单个机构的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相比那些动辄十几亿以上的成本投入,资金回笼显得遥遥无期。


尽管多数养老机构在政策的引导下对销售模式做出了调整,但实际的销售回款额却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不少项目只能依靠旅居、试住勉强维持运营现状。


相比曾经呼风唤雨的房产销售,高端养老机构的养老销售显得如此力不从心。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难言的门道?


佣金提成


为了更好地塑造专业形象,“销售”这一传统称呼在养老行业鲜少被提及,通常以养老规划师、养老经纪人等身份示人。


此前,关于养老规划师月入10万的新闻曾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


在养老领域,同样是为老人推荐养老院,销售人员的身份却有所不同。一类是属于养老机构的内部销售;另一类则是与房产中介类似的第三方中介渠道的销售。


需要警惕的是,有些不良公司打着“养老规划师”的名号,实际上却在推销旅游套餐、保健品和理财产品,与真正意义上的养老规划大相径庭,完全偏离了行业本质。


有数据显示,养老规划师的全国平均月薪约为10634元,其中55%的养老规划师月薪在7000至12000元之间。这就意味着,网传月入10万的“养老规划师”其实是凤毛麟角。


根据养老机构的入住模式不同,销售佣金模式也略有差异。


在月费超过万元的高端养老机构,佣金一般在每人3000元至5000元之间。营销初期,部分机构的佣金甚至高达一个月的月费;会籍制的佣金则根据会籍卡的价值而定,提佣比例通常在1.5%左右。为了确保客户质量,养老机构通常不会一次性发放佣金,而是选择分三个月或半年进行发放。


养老销售们要如何才能月入10万?


以月费制为例,若佣金5000元/人,那么销售人员每月至少需要推荐20位老人入住;若按会籍制计算,提佣比例为1.5%,那么销售人员每月至少需要卖出7张100万元的会籍卡。


除非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养老销售很难实现月入10万。对于一线销售人员来说,每月能推荐5位老人入住已经算金牌销售了。


渠道获客


销售业绩的关键,在于客户从哪里来?


目前,养老机构普遍采用线上线下并行的获客方式。线上通过关键词搜索、自媒体宣传、电视报纸广告等手段吸引关注;线下则借助老年协会、老年大学合作、周边社区地推等方式拓展资源。



关键词搜索广告位


手段看似丰富,其实效果都欠佳。


因为高净值客户群体的规模本身有限,且随着高端养老机构不断增加,客户资源被进一步分散,市场明显呈现出“僧多粥少”的情况。


随着市场的多元化和规范发展,客户的选择日益多样化。同时,智能手机和短视频的普及极大地拓宽了客户获取信息的途径。在客户主动搜索某一养老机构时,可能被第三方平台的信息截流,或者在被动浏览过程中刷到更多养老机构的信息。


因此,除了传统的线上流量投放和地面推广外,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倾向于与专业的第三方养老渠道合作——这种基于“推荐成功后支付佣金”的模式,让营销成本更可控,也让客源更精准。


养老自媒体视频


此外,相较于房地产行业,养老机构的成交率通常更低,成交周期也更长。据统计,养老机构的平均转化率一般在2%左右,甚至1%的情况也不足为奇。


相关数据显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平均决策周期为35.8天。具体来看,自理老人的决策周期相对较长,平均为79.9天;而特护或重度失能老人的决策周期则较短,平均为12.7天。这表明,随着老人护理需求的增加,做出入住决策的时间会相应缩短。


当然,影响成交率的因素还有很多,包括项目的价格、地理位置、环境配套、运营能力等,这些都是后话。


销售能力


在锁定目标客户后,还是要回归销售能力。


大多数老人或其家庭在选择养老机构时,都会谨慎对比多家。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提供上门接送、免费午餐等常规服务外,销售人员的核心任务是精准挖掘客户最关心的问题,以及他们对入住养老机构的最大顾虑,从而对症下药。


除了常规的带看,介绍医务室、康复室、居室、活动室、餐厅等设施外,销售人员还会根据事先收集到的客户基本信息,与运营部门联动,主动设计一些个性化的互动场景。安排客户与入住老人以及医生、护士、厨师等一线员工进行面对面交流。这种交流有利于答疑解惑,提升成交率。


在对外宣传时,养老机构通常以最低价吸引客户。


然而,销售人员会明确价格政策,即使客户预算有限,也会保持一定的价格透明,帮助客户规划更适合的入住方式或优惠方案。


在自然界中,幼鸟会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人或动物视为“母亲”,也就是“印刻效应”。


同理,由于对养老机构或者未来的养老生活感到陌生,客户在选择时往往忐忑不安。此时,养老销售作为第一位把客户领进养老社区的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可能比对机构本身的认可更为直接。


在养老机构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人入住后遇到问题,首先联系的是当初的销售人员而非运营人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销售人员的离职可能会导致入住老人随之离开。


老年客户也需擦亮眼睛,不被销售人员的话术左右,要时刻谨记自己的需求与预算。面对类似于“处理掉一套老公房,子女补贴些就够入住”等话术,保持清醒,鉴于收入有限,老年客户更需保管好自己的养老钱。


部门矛盾


销售能吸引客户,但对养老机构来说留住客户本质还是服务。入住前夸得再“天花乱坠”的服务承诺,入住后常会原形毕露。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在养老机构对入住老人的客户画像中,有一种特殊的来源渠道,叫做“老带新”或“转介绍”。对于成熟的养老机构而言,与其想破脑袋从外界打破老人的社交圈层,不如从入住的上百位老人入手。一传十,十传百,而服务就是最好的代言人。


如果养老机构在老客户中的口碑不佳、运营能力跟不上,那么一定是运营、销售等部门间存在衔接问题。


大型高端养老机构的销售人员通常多达十几位,中小型的销售人员至少也有3、4位。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高端养老机构平均每月都有新客户入住,入住率的难以攀升或许与退住率息息相关。


假设某养老机构设有150张床位,不算前期的集中入住高峰,每个月入住5户,理论上2年多就能接近满房。但现实却是,运营两三年后入住率仍可能徘徊在30%左右,因为每月新入住5户的同时,可能会有6至7户退住。


在养老机构的满意度调研中,“退住原因”的分析至关重要。


退住原因除身故外,主要包括:短期客户居住后搬出、健康状况发生变化、家庭变故以及因服务不满意而选择其他养老机构或决定居家养老。


深入分析,便会发现服务质量是关键因素之一。


不少客户入住后,发现实际服务与自己的预期存在差距,便会选择离开,要么转至其他养老机构,要么再次回到家中居住。


这就会造成销售部与运营部的互相推诿,一方觉得客户不精准,一方觉得服务不到位。


其中缘由,也许是销售夸大其词,也许是服务“货不对板”,但根本原因还是养老需求与服务的不匹配。


暂且不论服务水平的高低,从目前养老机构销售部门的现状来看,也明显存在不足:销售人员流动性高,主观能动性欠缺,过度依赖自然到访的客户或养老平台推荐的客源。即便有“老带新”的客户,也需销售团队主动挖掘和维护。


和许多行业一样,销售并不是目的,让老人开心住进来、满意住下去才是双赢的结果。


所谓销售话术再好,不及真诚一片,作为一个“终身”行业,用服务长期留住老人、让老人安享晚年,才是最终的门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康养新天地,作者:尼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