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基金连续清盘和大额赎回,海富通规模停滞下遇“速朽困境”
创始人
2025-06-15 07:30:13
0

不到半年,4只基金清盘,另有2只已走在清盘的路上,其中绝大多数是成立仅一年左右的“次新”产品。

这一幕,正发生在老牌公募海富通基金的身上。

2025年,当整个公募行业仍在竞争资产规模增长的时代红利时,海富通却在忙着发一纸纸冰冷的清盘公告和赎回公告。

清盘潮仅仅是冰山一角。近年来海富通频繁拉响警报——旗下次新基金接连清盘、赖以生存的债券基金遭遇大规模赎回、整体规模增长停滞、经营业绩持续下滑。

短命的次新基金们

进入2025年,海富通似乎陷入了一场无法挣脱的“清盘魔咒”。

据统计,仅仅不到半年时间,公司旗下已有四只基金黯然离场,分别是海富通数字经济、海富通ESG领先、海富通欣盈6个月持有期和海富通量化多因子混合。这一清盘数量,使其在行业中“名列前茅”,高居前五。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股清盘寒潮并未停歇。海富通优势驱动、海富通欣享灵活两只基金也已发布基金合同终止议案,正步履蹒跚地走在清盘的路上。

相比之下,海富通的非货基金总数97只,在行业仅排名36名。

梳理这些“阵亡”的基金名单,一个刺眼的共性浮出水面:绝大多数都是“次新基金”。

上述六只已清盘或即将清盘的基金中,海富通数字经济、海富通ESG领先、海富通欣盈6个月持有期以及海富通优势驱动,这四只产品均成立于2024年,生命周期超过一年。

这种“出道即巅峰,随即陨落”的现象,无疑暴露了海富通在产品设计、发行和持续营销上的深层次问题。

清盘的直接原因,公告中都指向了同一个——“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

这并非个例,而是一个普遍性的危机。在海富通现存的97只非货币基金中,竟有多达15只产品的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清盘“生死线”,占比超过15%。

规模的背后又可能跟业绩有关。最新清盘的基金海富通数字经济成立于2024年6月,彼时市场对科技概念充满期待。然而,它的生命却在2025年5月戛然而止,存续期不足一年。

自成立以来,该基金累计亏损3.67%,不仅未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更是大幅跑输同期业绩比较基准超过31个百分点。

要知道,在2024年下半年,市场正上演着一轮又一轮的科技结构性行情,从2024年6月到2025年5月,数字经济相关的多个板块指数涨幅超过20%,软件涨了48%、信创涨了31%。

在这样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一只专注于此赛道的基金竟录得亏损,其投资策略和择股能力的有效性不得不让人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成立之初,海富通数字经济风光无限,募集规模高达2.86亿元。然而,仅仅一个季度后,其规模就断崖式缩水至1378万元。年报数据显示,这仅存的一千多万资产,绝大部分由个人投资者持有。

嗅觉敏锐的机构投资者早已“用脚投票”,在基金净值大幅下挫前迅速撤离,而将亏损的苦果留给了后知后觉的散户。

当王牌业务也遭遇信任危机

长期以来,海富通给市场的印象是典型的“债强股弱”。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其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规模合计占总规模的比例高达83.4%,其中债券基金独占56.62%,是公司规模的绝对支柱。

然而,就是这块最引以为傲的“长板”,近期也出现了令人不安的裂痕。

2025年4月和5月,海富通连续发布公告,称因旗下部分基金发生大额赎回,为保证基金平稳运作,决定修改基金净值的计算精度。

此举是应对流动性冲击的无奈之举,但也侧面证实了其产品正遭遇资金的大量流出。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只涉及此项调整的海富通中债0-2年政金债,同样是一只成立于2024年的次新基金,再次印证了公司新发产品面临的窘境。

如果说次新债基的赎回尚可归咎于市场波动,那么老牌债基的糟糕表现和规模萎缩则更具警示意义。

以海富通集利这只偏债型基金为例,作为一只定位中低风险的产品,其成立8年以来的累计回报仅为17.18%,不仅远远跑输同期国债指数40.94%的收益水平,更是比其自身的业绩基准低了超过28个百分点。

如此平庸的业绩,显然无法让投资者满意。市场也提前做出反应。

该基金的规模在2023年四季度遭遇断崖式下滑,从4.53亿元骤降至不足1000万元。而赎回的份额中,绝大部分来自于机构投资者。

多年原地踏步,新帅临危受命

将视野拉远,海富通面临的并非局部产品的个案问题,而是整体发展的系统性困境。

数据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总规模从约20万亿增长至超过27万亿,增量高达7万亿元,整体增幅超过25%。

在这场时代红利中,海富通却几乎是一个旁观者。

同期,其整体管理规模仅从约1660亿微增至1716亿元左右,上涨约50亿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个“不进则退”的赛道上,原地踏步无异于大幅落后。

其中,公司引以为傲的债券基金规模,在2023年年中达到顶峰后,非但没能乘上行业东风,反而掉头向下。在全行业债基规模激增近1.5万亿元的背景下,海富通的债基规模从450亿元缩水至439亿元,到了2025年一季度,又进一步减少了12亿元。

市场份额的流失,清晰地勾勒出其王牌业务竞争力的衰退轨迹。

规模停滞也导致公司盈利能力恶化。已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海富通的营业收入从16.38亿元一路下滑至11.64亿元,净利润也从5.3亿元降至4.17亿元,三年间营收和利润的降幅均超过20%。

面对清盘潮、赎回压力、规模停滞和利润下滑的多重困境,海富通在近期迎来了新任董事长谢乐斌。

随着其第一大股东海通证券与国泰君安的整合,迈入“国泰海通”时代的海富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迈入“国泰海通”时代的海富通,获得了一个契机,但也迎来了一场“大考”。

数据来源:Choice,时间截止:2025年6月13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