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海记|海洋之美,他带你看见
创始人
2025-06-13 10:07:25
0

《摄海记|海洋之美,他带你看见》

在那无垠的蓝色领域,海洋之美如梦幻般展现。他,手持相机,宛如一位海洋的使者,引领我们踏入这神秘的世界。他穿梭于波涛之间,捕捉那瞬间的璀璨。海浪翻滚,阳光洒下,波光粼粼如碎金般闪烁,那是大海的微笑。珊瑚礁五彩斑斓,像是隐藏在深海的宝石宫殿,各种奇异的生物在其间穿梭嬉戏,仿佛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他用镜头定格下这一切,让我们虽未亲临,却能深深感受到海洋那无尽的魅力与震撼,仿佛真的与大海相拥。


张继灵乘坐捕鱿船,从连江县筱埕镇出发前往东海海域捕鱼。

2025年,是张继灵把镜头投向大海的第六年。这些年来,8小时之外,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给了大海。

缘分说来简单。张继灵是福州连江人,从小在海边长大,打记事起,家里就有各种海鲜玩具,父亲经常从菜市场买海鲜“一盆端”回来,里面总能混杂着一些奇怪的生物:满脸胡子的鱼、长大钳子的虾、跟蜘蛛一样的螃蟹……这是他对海洋物种最初的认知。

儿时种下的种子,总有生根发芽的一天。

张继灵自学了3D建模,打算为手中的海洋生物标本建立一个3D数据库。他说,传统的标本只能成为“孤品”,而3D建模后就可以无限复制,通过3D打印或全息投影可应用到博物馆展示、科研教学等很多场景。

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工作时封闭的高墙不曾阻碍他对世界的探求。工作之余,他重拾儿时爱好,成为一名生态志愿者,向公众普及水生动物知识。2017年,为了增加素材,他开始拍摄记录身边的淡水原生鱼类。彼时,福建海峡书局正在构建生态中国的档案库,张继灵的行为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双方一拍即合,敲定了选题,明确了方向,“干就完了”!2020年,《福建野外常见淡水鱼图鉴》面世,一片赞誉声中,他没有飘,又将镜头对准大海。

福建是海洋大省,瑰丽多彩的海洋生物,让张继灵深深陶醉,也让他有了紧迫感:我们的海洋正在被污染,这么美丽的海洋生物,要让更多人看到,让大家一起呵护海洋的美。

连江的海鲜市场,背着相机的张继灵在菜摊上挑选用于标本制作的海产品。他经常到海鲜市场看看有没有特殊的渔获。

连江是海产大县,菜市场里海鲜种类繁多,张继灵先从菜市场起步。跑得多了,摊主们都知道他想要什么,“都是些奇奇怪怪的海鲜”。

上岸的物种只占海洋生物很小的一部分,想要继续挖掘更多的海洋神奇物种,就要到海里去。

张继灵开始赶海。大海的每一次潮起潮落,都会在滩涂上留下许多说不上名字的小生物。他认真观察掌握物种习性之后,有针对性地寻找一些物种。比如,在泥沙质的滩地上,底栖动物种类较多,这些物种通常会在滩地表面留下痕迹,稍加留意便能找到其藏身之所;海葵、海兔都是光明正大在你眼前“躺平”;招潮蟹、弹涂鱼在确定与你保持安全距离后都纷纷出洞“显摆”;还会有偶遇的蟳向你“示威”……

5月16日,张继灵坐在家中工作室的躺椅上翻看科普画册,这是他最喜欢的放松方式之一。房间四周满满当当摆放着他制作的海洋生物标本。

搜寻过海滩,他又跟着渔民驶向更远的外海。在他看来,出海时的风浪也是海洋的一部分,每一次收获,都是馈赠。每一次出海回来,都让他和海洋有了更深的连接。

2023年是张继灵的丰收年,他先是和“开水”周卓诚合作完成了《餐桌上的水产图鉴》,继而,又在下半年拿出了《东南滨海水生动物鉴赏》。这本由张继灵一己之力完成的新书,共收录了11个门、20多个纲、220个科的各类海洋生物,记录了超过500个物种。书中所拍摄物种并不罕见,这些海洋生物基本可见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可以说,你带着孩子赶海、逛码头、走潮间带、到菜市场买菜,能遇到的海洋生物,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退潮后,张继灵在滩涂上拍摄小螃蟹:“大海的每一次潮起潮落,都会留下很多小生物。”

当前,我国正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其中重要一环,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视野的扩展,张继灵越发认识到科普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保护海洋,就要让更多的人认识海洋,认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为了让科普手段丰富多样,闲不住的他,不满足于图片的展示,开始着手制作海洋生物标本。这些栩栩如生的标本,得到专业人士的赞许,并被国内不少博物馆收藏。今年,他又自学了3D建模技术,也在为编撰中的《中国海洋蟹类图鉴》奔赴全国的海洋……

张继灵将巨大的甘氏巨螯蟹标本放入后备箱送往展览。他制作的标本因为制工精良经常被各处展览借用。

有微信以来,张继灵给自己取了个网名:“慕鱼不知鱼”。“慕鱼”,是羡慕鱼的自由自在,“不知鱼”,代表他学习的动力。“专业的世界太浩瀚了,我越钻进去,就发现自己越无知。”张继灵很谦逊,如今已是业内公认的“大咖”,依然沿用最初的名字。(陈文波/文 张继灵 施辰静 林熙/图)

一条护卵中的叉尾斗鱼

红枝鳃海牛

粒突箱鲀

花尾鹰䱵

佛罗里达文昌鱼(左为雄性,右为雌性)

张继灵准备掏空一只史氏拟海螯虾制作标本。该虾长期生活于数百米的黑暗深海,眼睛已退化,靠触须来感知周围。

张继灵把一只史氏拟海螯虾肉完整剥出,塞进嘴里:“这种深海虾是刺身极品,不能浪费了。”

被掏空的螃蟹腿在手机灯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透亮。在不伤害标本外壳的情况下掏空甲壳内的蟹肉是张继灵的独家秘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