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肉眼识别AI文章?
创始人
2025-06-10 13:42:47
0

肉眼识别 AI 文章并非易事,但仍有一些迹象可供参考。首先,语言风格可能过于规整、缺乏情感。AI 往往倾向于使用较为模式化的表达方式,句子结构较为单一。其次,内容可能缺乏独特的观点和深度,多是对常见信息的罗列和整合。再者,细节方面可能不够准确或存在矛盾,因为 AI 有时难以处理复杂的细节和逻辑。另外,大量引用和借鉴其他来源的内容而缺乏原创性思考也是一个特点。然而,这些迹象并非绝对,仅能作为初步判断的参考,不能完全确定一篇文章就是 AI 所写。



AI写的文章越来越像人类,人类的文章却越来越像AI。


你是否曾读过一篇文章,行文流畅、逻辑严谨、辞藻华丽,但你读完,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有信息、有逻辑,却看不到“人”的存在。


诚然,它没有语病、没有错字、没有拼写错误——但也没有“我”。你面对的,不是一位作者,而是一把空椅子。


于是你开始发问:这是AI写的吗?这是人类写的吗?


这篇文章,我们就试着讨论一个问题:


仅凭肉眼,能否分辨出AI写的文章?


我隐隐觉得,这样的问题,只有在AI初时代还能提出来。


再过十年,它也许会变成一个笑话。


就像今天人们认真争论:你吃得出,手工饺子和机器饺子的区别吗?


一、赘余


AI写作的最大特点,是高效、整洁,没有废话,也没有多余。它自带一种“工业之美”——语言被加工得整齐利落,像是机床切割,像是钻机打洞。


人类写作则像是手撕纸张——不管你撕得多小心,边缘注定会有一些不规则和毛边。


更具体一点:人类写作,充满了赘余。


只要是人写的文字,就难免会有赘余的词语、标点、语义和结构。有时一个词就够了,人类却用了三个;一句话能说清,人类偏要加点重复——就像你正在读的这段话。


这些东西在“信息量”上也许是多余的,但正是这些赘余,构成了写作风格,也构成了文字的“气口”——让文字有了顿挫,让阅读有了呼吸。


AI不同。


在默认情况下,它的语言干净、精准、整齐;没有多余的词汇、语句或标点。


它写得太“标准”,标准到不像是人类写的。


当然,我也不确定,人类读者到底喜欢哪一种文字。


就这点而言,人类的语言真是不够高效,也不够完美。


但人类珍视的,也许就是这种“不完美”。


就像手工饺子,每个形状都不一样。


二、比喻


为了模仿人类写作,尤其是“好文笔”的样子,AI偏爱使用比喻:需要比喻时用比喻,不需要用比喻时——也强行用比喻。


于是你会看到这样的句子:


时间像一条奔涌的河流,我们只是漂浮其上的小舟;


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驱动着商业的引擎滚滚向前;


职场如同一场没有剧本的舞台剧,每个人都在即兴表演。


这些句子看上去不错,文采也挺好;但问题是,它们太过整齐、太过通用——就像是某种机器批量生产出来的样子。


我试着总结几类常见的“AI比喻”,你看看是不是有点熟悉。


一种是“套壳型比喻”,它们像是模板一样,可以套在各种主题:


“时间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其中漂泊的船只。”


“数据是新世界的石油,驱动着商业的引擎高速运转。”


——对称、押韵、句式工整,但无法带来理解增量。


一种是“冰雕型比喻”,华丽、悬浮,不接地气:


“情绪如同未驯服的野马,奔腾在理性的旷野中。”


“成长像寒冬里缓慢绽放的梅花,需要孤独和时间来酝酿香气。”


一种是陈词滥调比喻,复用率很高,人人都听过,怎么看都“似曾相识”:


“创业就像一场马拉松,比拼的是耐力,而非速度。”


“成功从来不是电梯,而是一步一个台阶的楼梯。”


——因为是“常见句式”,这反而是最安全的比喻,最不容易被读者察觉。


一种是空对空型比喻,以抽象比抽象,看着厉害,但不知道在说什么,这种比喻最糟糕:


“信任是一种无形的桥梁,连接着彼此的灵魂。”


“焦虑是心灵深处未完成目标的低频震荡。”


——“焦虑是低频振荡”,看似高深、高级,但就是让人看不懂——你到底想说什么?


当AI使用比喻时,它不是在输出思考的产物,而是制造语言的装饰;它不是为了传递想法,而是为了形式好看——AI,必须在某种标准下,拿高分。


说到底,人类之所以会用比喻,往往是因为“语言的局限”——因为说不清楚,才不得不使用某种“形象”——比喻,是为了传递想法。


“辞,达而已矣”。


确实,人类写的比喻,经常不完美,有的甚至粗糙、啰嗦;但你读得出来:这是一个人,在努力讲清楚某个难以言表的东西。


而AI,则在努力地填词,在努力地符合某种标准。


所以,如果你问:什么样的文字最像AI写的?


我的答案很简单:高考作文。


大家都是在填词,大家都在迎合标准,大家都在堆砌辞藻。


如果你讨厌AI写的文章,那你应该也会讨厌高考作文。


我甚至敢追问各位语文老师:


“如果学生在考场写出AI一样的文字,你——敢打低分?”


三、发散


“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维,通过树状的结构,用线性的文字展开。”——许多写作爱好者,都听过史蒂芬·平克的这句话。


它也点破了人类与AI写作的本质差异:人类的思维是网状的、发散的、跳跃的——你必须刻意调整,才能将它转化为树状结构、线性表达。


因此,人类的文字,总带着不可避免的跳跃与联想。


譬如: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这些句子,并非逻辑推演的产物,而是情绪、记忆、意象的闪回与涌现。


它们不是为了“讲明白”,而是为了让你“感受到”——“这是我”。


一首诗,认真拆解就没了诗意;


一个笑话,认真解释就没了笑点。


这正是人类写作的特质——千头万绪的感受,纷繁复杂的念头,要经过沉吟与取舍,才能精炼成一行行线性的表达。


而AI不同。它天生线性,结构清晰,逻辑工整、层层递进、句句衔接——像家电说明书一样,整整齐齐,没有歧义,没有惊喜。


最明显的特征是:AI特别喜欢分点。


“第一,第二,第三”;


“首先,其次,然后”;


“Firstly,Secondly,Thirdly”;


“Moreover,However,Even though”。


条理清晰得像高考英语作文,逻辑明了得像辩论赛的立论。


很清晰,很明了。


很无聊。


这让我想起广智的一个段子:


“少年感,什么叫少年感?谁知道?都听我说,来,都放下碗筷。”


“我认为少年感,分以下两点。第一你要有勇气。”


“我就很好奇,哪一个少年,说话会分点。”


“我见过说话会分点的少年,只有一个,就是:第一,我不叫喂,我叫楚雨荨”。


你看,这段文字就很跳跃;


可见,我应该不是AI?


四、总结


人类和AI,都喜欢总结——但路径,却截然不同。


人类的总结,是站在终点回望:是发散思考、情绪起伏、反复体会之后,慢慢沉淀出一个观点、一个想法。


而AI的总结,是站在起点规划:先搭好结构,再逐项填充,像是一条写作流水线,而不是思想的回响。


你问它一个问题,它立刻能告诉你:“五个关键点、三个核心矛盾、两种解决方案”——条理清晰,结构分明,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压缩成一张清单。


比如:“如何提升专注力?”


“第一,设定明确目标;


第二,减少干扰源;


第三,采用番茄工作法;


第四,规律作息;


第五,适当冥想。”


哇,有条理得像一份PPT的结尾页。


另外,它还特别爱做表格:有需要时做表格,没需要时,也硬生生给你扣一个出来。


譬如这样:



为什么AI喜欢表格?


一是因为,它在训练时,就用了大量结构清晰、格式统一的语料;


二是因为,这种表达形式高效、全面、简洁,没有遗漏、没有歧义——这能让它符合标准、拿到高分。


而人类的总结,往往不是“结构先行”,而是“事后归纳”——是在经历、体会、思考、感悟后,回头提炼出来的东西。


勉强说的话,人类的总结,很像是一部小说的开头或结尾,是一种阅后回应: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三国演义》;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红楼梦》;


“众生皆苦,凡情皆虐”——是《天龙八部》。


我曾问一个朋友,《活着》讲的是什么?


答曰:死亡。


文有尽,意无穷。


相反地,没有人能真正记住“五个关键点、三个核心矛盾、两种解决方案”——它们“干货”得像是超浓缩饼干,吞不下去,也消化不了。


过于精炼的总结,就像是三分钟的电影解说:看完你也只能记得——这个男人叫小帅,这个女人叫小美……剧情嘛——不记得了。


这,不是电影。


五、其他


赘余、比喻、发散、总结——这四个方面,是人类与AI写作的重大区别。


当然,AI写作还有一些零散但显著的痕迹,能帮我们快速识别出它的“AI味道”。


譬如:没有“我”的存在。


AI更倾向用第三方语气,较少出现“我”;就算用了“我”,也没有真实的生活痕迹。你很少看到它讲一件私人的小事,暴露一个真实的弱点。


譬如:字数太均匀。


每一小节的长度都控制得很接近,像是分段作业的标准格式。这种整齐,就是前文说过的:“工业美感”。读起来顺,但少了毛边。


譬如:立场过于中立。


它很少站一个偏颇立场。它的观点,通常都是合理、公允,却“拒人千里”——全面、理性、谨慎,不肯沾情绪,不愿偏帮一边。


甜豆腐脑好,还是咸豆腐脑好?


它会说:各有千秋,不妨包容。


它要是真人,肯定是一个过分圆滑的讨厌鬼。


譬如:从不说“我不知道”。


它从不迟疑,从不承认“不确定”。更别说,那种人类常有的自言自语式写作:写着写着突然卡壳,或者写到一半推翻前面的话。


譬如:从不批评你。


它永远语气温和,鼓励你做得不错,只是还有优化空间。它怕你不高兴,也怕你举报。它不说重话,不发脾气,不争执。


人类不是这样的。


人类的写作,有时就是带刺的,有时就是辛辣的。


人类,会怼你。


人类,就是这么讨人厌。


六、结尾


这是一个“现在不写,将来就没法写”的题目。


只有在蒸汽火车刚问世的时候,人类才会安排一场马车与火车的比赛,看看谁跑得快;


只有在AI刚出现的时候,我们才会让它与人类棋手对弈,争个胜负。


现在,马车早已退出比赛;


人机对弈也成了历史一幕,不再需要公开比试。


压力,从马车身上卸下,落到了棋盘上;又从棋盘上,落到了人类更珍视的领域——写作。


也许只有在今天,我们还会认真讨论:这篇文章,是人写的,还是AI写的?


等再过三五年,AI再进化一轮,或许大家就不会太在意——这是谁写的,又有什么所谓?


对大多数食客而言,饺子好吃就行,谁包的并不重要;更何况,大多数人也吃不出差别。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AI。


但在这个当下,我还是忍不住发出这样的喟叹:


AI写作,越来越像人类;


人类写作,却越来越像AI。


不信,你看看高考作文。


AI生成


感谢你读到这里,这是文章彩蛋:


请问,你有多大把握判断:


这篇文章,就是人类写的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后伊朗时代 “后伊朗时代”是一个充满变数与希望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伊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面临着全新的挑...
十一届省委第四轮巡视整改进展情... 十一届省委第四轮巡视工作已取得显著进展。各被巡视单位积极行动,针对巡视指出的问题,制定详细整改方案,...
伊朗外长抵达莫斯科 将与普京会... 伊朗外长近日抵达莫斯科,这一行动引发广泛关注。此次会面意义重大,伊朗与俄罗斯在地区事务中都有着重要影...
硬核!福州高新企业参与制定福建... 福州高新企业在推动福建光伏产业发展中展现出硬核实力!这些企业积极参与制定福建光伏首个地方标准,彰显了...
福建下达补助资金支持农村危房改... 福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下达了专项补助资金以大力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这一举措犹如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
首案!“职业弹幕人”被罚10万... 直播间里,主播卖力吆喝产品,粉丝不断刷“弹幕”给“好评”,这是网络直播带货中交流互动的典型方式。然而...
投弹前几分钟下达最终命令 特朗...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在投弹前几分钟,特朗普做出了那个执意袭击伊朗核设...
这,就是闽清 这,就是闽清。它宛如一颗镶嵌在闽江流域的璀璨明珠。那古老的廊桥,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石桥的古朴与江...
以军空袭伊朗德黑兰东南部大型军... 帕尔钦军事基地(资料图)总台记者当地时间6月23日获悉,以色列空袭了位于德黑兰东南部的伊朗大型军事设...
小米YU7官宣6月26日发布,... 刚刚,雷军宣布6月26日(本周四)晚19:00小米首款SUV小米YU7正式发布。此外,小米MIX F...
许家印前妻被曝!5亿港元购伦敦... 近日,据媒体援引外媒消息,中国恒大创始人许家印前妻丁玉梅被指通过“技术性离婚”获得恒大数百亿分红。 ...
翻拍12次仍成爆款?解码“一本... 一部作品翻拍 12 次仍能成为爆款,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一本多拍”成功学。每一次翻拍,都是对原著的重...
长门炮台拟打造成闽江口重要景区 长门炮台,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军事遗迹,如今正拟打造成闽江口的重要景区。站在这片土地上,仿佛能穿越时...
伊朗使用新型导弹打击以色列 在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中,伊朗展现出强硬姿态。近日,伊朗果断使用新型导弹对以色列发动了打击行动。这一新...
不比拼“全网最低价”,电商平台... 在 618 电商大战中,各平台悄然达成了新默契,不再比拼“全网最低价”。它们深知,过度的价格战虽能吸...
好的爆款,是制造感觉的艺术 好的爆款,是制造感觉的艺术。它并非仅仅依赖于产品的本身,而是通过巧妙地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感觉,深深吸引...
A股特别提示(6-23):特朗... 来源:国金证券第5小时 认购:中银中外运仓储物流REIT(508090) 跨境支付通: 中国人民银行...
领英 CEO:AI 帖子润色功... IT之家 6 月 23 日消息,领英(LinkedIn)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平台,一直以来都是职场...
职工青年歌手赛开唱 在公司的大礼堂内,职工青年歌手赛终于开唱啦!舞台灯光璀璨,如同璀璨星辰般照亮了整个空间。参赛选手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