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和毕业生代表,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创始人
2025-06-03 15:01:05
0

在哈佛大学的某次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代表们意气风发地站在讲台上,分享着他们的见解和感悟。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无论是哈佛大学本身,还是这些毕业生代表,似乎都对某些关键问题浑然不觉,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或许是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过于执着于表面的成就,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反思;或许是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时,过于自信而缺乏对自身局限性的认知。这种不知错在何处的状态,不禁让人担忧,不知他们未来将如何在充满挑战的世界中前行。


5月29日,来自青岛的25岁女生蒋某作为研究生代表,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做了名为《我们的人性》的演讲。现场欢声雷动,鼓掌不止。


她的演讲,深切地回应了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的致辞:


2025届的毕业生来自街头巷尾,来自全国各地,来自世界各地。世界各地,本该如此。


加伯的话,当然被普遍认为是对特朗普与哈佛之间“战争”的回应:在如此紧张的时刻中,哈佛坚定地依然选择了全球化。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蒋某的演讲却在中国国内遭遇了群嘲和质疑,似乎连哈佛的显赫地位也不那么香了。


一个来自中国的女生代表一届硕士毕业生在哈佛演讲,如果这发生在10年前,甚或只是5年前,一定会被解读为国家的骄傲、社会的模范。短短数年之间,就已经沧海桑田。


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在极短的时间里,蒋某的背景就已经被扒了出来,她的父亲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的执行主任,而她是绿发会的长期志愿者,也曾经得到该会秘书长周晋峰给哈佛的推荐信。


6月3日,蒋某通过个人社交媒体账号,澄清自己未曾依赖父亲的关系而入学哈佛,详细说明母亲与父亲早年离异,自己是在艰难与贫困之中获得了在哈佛的一切成就,而周晋峰的推荐信并没有在她的入学中起到什么有效的作用。


我无法认同对于蒋某个人隐私如此肆无忌惮的侵犯。她其实还够不上公众人物的范畴。然而,这不正说明了精英与公众之间的对峙,已经臻于惨烈。人肉者几乎本能地相信,这些高调的精英背后,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暗箱操作。


但是,既然蒋某选择了公开回应,并且承认了自己父亲的背景,我们于是可以根据这样公开的信息,来厘清双方对抗的本来面目。


质疑蒋某的人对于她英文的流利程度,分享内容、着装风格全面提出质疑。而同样,也有众多人为她辩护,认为这些评论过分苛刻。


其实,澄清和辩护,已经足够说明部分公众对于蒋某的质疑,甚或反感。


蒋某的长文,都在竭力说明,自己未曾仰仗父亲的地位、金钱或者特权来获得哈佛的成就,一切都是在母亲的含辛茹苦与自我的努力中获得。但是她却无法说明,或者故意忽略自己在绿发会中所获得的便利。


公众简单地选择了不相信,反而更加相信她的成功,恰恰是因为起点的不同。她从青岛出发,历经英国与美国数个顶尖的中学与大学,如此流畅与顺遂,的确无法让人简单采信她经历的一切与家庭背景无关。


我当然非常愿意相信蒋某个人与家庭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能够在诸多顶尖学府中脱颖而出,最终站在哈佛毕业典礼的演讲台上,这并不是一封绿发会秘书长的推荐信能够达到的结果。


但这不是公众关心的焦点。人们会本能地相信,这个也许不值一提的机构,一定在她的成功中扮演了非同寻常的作用。


公众从来不在意结果的不公平,而是结果的不公平中,有着,或者暗藏着起始的不公平。因为起始的不公平,从来就意味着结果的不公平。


10年来,或者5年来,什么东西发生了改变?因为以前我们曾经相信尽管结果可能并不公平,但起始是公平的。而今大众倾向于相信,恰恰是起始的不公平导致了结果的不公平。


蒋某想要证明她的一切全都来自自我的努力。作为MPA(公共事务管理)硕士的她,竟然看不见公共事务中最基本的原理:公众对于公平的期待,才是一切人性基本的起点。


我们或许能够相信你的成功出自于你的努力,但是我们却连努力的机会都没有。这才是网上那些人质疑蒋某的本质。


她在回应中引用了孟子的话“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的原意,是在坚持真理的道路上,并不畏惧千万人的阻挡。我不知道她未来会不会发觉自己误用了这句充满对抗的名言:挑战她的人并不是挑战她相信的道理,而是认为自己是被她的成功所侮辱和损害的人。


她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这就是这一代精英的傲慢与对世界现实的冷漠。



我认真地研读了蒋某的演讲。表演痕迹很重,每个动作经过精心设计;内容并不走心,而是刻意引发现场效应;主旨老生常谈,毫无任何创新与创意,只不过在重复老套的全球主义话题。


哈佛选择了蒋某,实际上是明确地选择了全球化。


按照哈佛毕业典礼的流程与时间表来看,临时选择蒋某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大致可以断定,并非故意以此来对抗特朗普的政策。


但也可以说,这就是哈佛。无论东南西北风,始终坚持着全球化的方向不放松。校长加伯明确地针对了特朗普的政策。


但是,这并不是许多美国民众所期待的。他们要美国优先,要入学平权,要保障犹太学生的安全与权益。


蒋某的演讲内容和哈佛的原则坚持,都没有错。甚至可以说,哈佛道德更加高尚,理想远大。


哈佛看不到的是:人们并不是在真实地反对全球化,而是反对全球化的结果,是在近半个世纪的全球化中,精英们收割了全球化的所有果实与荣誉。


蒋某代表的并不仅仅是她自己,而是哈佛这个精英机构。当她和哈佛还在奢谈全球范围内的众生平等,动植物权益和绿色进步时,普通的公众却始终焦虑于通货膨胀、工作机会和日常安全。


在这场针对蒋某和哈佛的冷嘲热讽中,公众突然“环球同此凉热”了。


哈佛不回应在全球化中受损的人的困境:那些都是太过于人间的问题。这就是精英机构的傲慢与冷漠。



蒋某的演讲老套而平庸。哈佛的选择老旧而精英。


蒋某和哈佛都没有错,却同时又错得离谱。


他们并不理解,也不想理解普通公众的现实痛楚与困惑,不想向他们解释这一切不公平发生的缘由,也并不想开放自己的系统,让每个人都可能重新获得公平的机会。


他们依然沉醉在全球化所塑造的虚假的天下太平幻梦之中。


几乎同时,哥伦比亚大学也选择了一位名叫安德鲁·杨(Andrew Yang)的华裔学生作为优秀毕业生进行演讲。小杨也热爱自己的学校。但是他并没有强调自己来自哪里,共同的人性多么重要。他用所有的时间,去谈论校园的艰难、友谊的可贵,与未来的冒险。


他就是一个真实的人,在困顿中前行,热爱cosplay,面对未来时感到迷茫,然而坚定。他是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镜像的真实的个体。你不需要关心他的肤色、国别和意识形态,你愿意和他同呼吸,共命运。


无论你来自中国,还是来自美国,我们都同样在人世沉浮,我们又都同样,被周遭的人温柔以待,我们一起去寻找出路。


这是安德鲁·杨与蒋某的不同:甘苦与共,与制造幻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冰川思享号 (ID:icereview),作者:连清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