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产手机似乎盯上了“演唱会韭菜”。在各大演唱会现场,常常能看到观众们高举着国产手机拍照、录像。国产手机品牌凭借其出色的拍照性能和便捷的录像功能,迅速成为演唱会观众的首选。这些手机能够清晰捕捉舞台上的每一个细节,记录下精彩瞬间,满足了观众们对记录演唱会的需求。同时,国产手机通过与演唱会主办方的合作,获得了更多的曝光机会,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可以说,国产手机在演唱会这一领域找到了新的商机,也为观众们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米利暗老师是单依纯的粉丝,对她来说,现在有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单依纯越来越火了,在办公室的楼道里,都能听到有人在练习《珠玉》,
坏消息是,以后演唱会的票,越来越难抢了。
对米老师来说,看演唱会的最大痛点,就是手机镜头不够用。
服役多年的 iPhone 11,在演唱会上短板暴露无遗:
对着舞台拍了几个G的素材,结果歌手糊成一团,满屏鬼影浮动月黄昏。
米老师痛下决心:是时候为了演唱会,买一台国产手机了!
演唱会神器,到底有多神奇
众所周知 ,目前国内演唱会市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看演出需求,与有限的场次、座位供应的矛盾。
掐点抢票,也逃不过做分母的命运;偶尔手气爆棚,不小心就要买到“柱子位”。
内场票的价格让人倒吸凉气,只有山顶才是永远的家。
当前排观众录下数毛级第一视角的时候,楼上的朋友只能看大屏。
B站截图
8K 霸总画质背后是专业级的长枪短炮,但大多数观众能带进体育馆的拍摄工具,只有自己的手机。
有人“曲线救国”,直接搬出了物理外挂。
在电商平台,价格从二三十元到上千不等的手机外接镜头,销量动不动就是10w+:
虽然商品封面上商家信誓旦旦地保证有“山顶秒变内场”的威力,但用过的朋友都表示:纯纯的玩具。
不像相机靠卡口固定镜头,这玩意只能用夹子夹在手机上,松了镜头乱动,紧了能直接把钢化膜压碎。
廉价的树脂镜片组只能图一乐,高情商的说法叫:“成像效果很复古。”
最早吃上演唱会红利的,是在国内已经沦为小众的三星手机。
发布已经两年多的三星 S23Ultra,至今依然是手机租赁商的硬通货。
〓 三星手机的拍照能力,图片源于YouTube@Geek Culture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台手机的10倍光学变焦能力。
把唱歌的爱豆从千里之外拉到你的面前,对着你一个人扭。
在其他厂商普遍只配备到5倍长焦的背景下,这台“口袋望远镜”堪称降维打击。
〓 小红书@背着昇玟跑
连半死不活的三星都能靠追星族再扑腾一把,国产手机厂商也受到了启发,这两年,旗舰机开始排队主打“演唱会神器”。
手机厂商的发布会除了拍星星拍月亮,现在又多了一个演唱会直拍环节。
打开 B站、小红书,一大堆博主在搞“演唱会神器横评”。
除了焦段越来越长之外,各家厂商还做了种种优化,专门针对演唱会场景:
小米 14 Ultra 号称搭载音效增强技术,在演唱会场景下,可以对音乐进行音效增强处理;华为P60 Pro 则是搭载了“超聚光夜视长焦系统”,专门应对演唱会复杂的灯光环境;当然最狠的还是vivo ,直接发布了一颗外挂镜头。
按厂商说法是联合蔡司定制的高端产品,跟前面那些几十块的玩具,不可同日而语。
配合上 v 家的旗舰手机,那就是:超超超长焦。
这玩意单卖1599。
实际上,各家主打演唱会场景的,基本都是旗下的“超大杯”机型,动辄六七千元起售。
这年头,看一场演唱会有多麻烦?
需要先抢演唱会票,再抢车票,再订酒店,再订一台“演唱会神器”。
而内场和山顶的差价,就是支撑旗舰手机溢价的最好的理由。
手机厂商,集体卷长焦
众所周知,“演唱会神器”的本质,就是长焦方案。
早些年,手机摄像头的内卷还没有这么激烈。
智能手机出现之后好多年里,大家都在用着一个摄像头的手机。
直到2016年,苹果才推出自家第一代双摄像头的手机iPhone 7Plus。
比主摄多出来一个两倍长焦,就是大多数手机在长焦方面的基础配置了。
两倍长焦刚出现的时候,说不上有多惊艳。要说效果,跟拍照的时候往前多走两步也差不多。
〓 现在的苹果7,已经是ccd的平替了,大人,时代变了
后来手机摄像头开始成为最重要的内卷点,三摄、四摄、10086摄大行其道,手机后盖也从火疖子进化到浴霸。
〓 无奖竞猜:都是哪一款手机?
主摄从1/2.3进化到1英寸,基本上就已经到顶了。传感器再大,手机真要变成板砖了。
在手机已经没法做得更大的情况下 ,怎样让自家的手机一眼压倒友商?
一寸长、一寸强。长焦方案,开始成为各家角力的战场。
2019年,华为的P30Pro整出了5倍光学变焦、50倍数码变焦的“狠活”,初代望远镜横空出世。
当时这台手机最大的噱头,就是站在山下拍山顶的超长变焦:
发布之后的P30Pro,当了好一段时间的网红神机。
在那之后 ,旗舰手机就开始了自己的“长焦内卷”。
50倍数码变焦只是甜点,后来推出的OPPO Find X2 Pro用上了60倍变焦,华为P40Pro+和三星S21Ultra则是升级到了100倍数码变焦,小米11Ultra更把长焦倍数干到了120倍……
不要说看演唱会了,就是看星星、看月亮 、打鸟、拍飞机……都不在话下。
至少在厂商的宣传里是这样说的。
而具备这样长焦性能的相机镜头,基本上都是几公斤的“大炮”。
如果说揣进兜里的手机能和这样的大炮掰手腕,恐怕大多数人都要打个问号。
让手机四两拨千斤的,除了“浮动式长焦”、“潜望式长焦”等半懂不懂的技术名词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弯道超车神器——AI。
在GPT横空出世之前,手机厂商就开始把AI当成赛博牛马来用了。
除了给人像美颜、让蓝天更蓝、白云更白之外, AI还有一项作弊级的技能:
“脑补”细节,让图片更清晰。
日常生活中的随手一拍,这个技能作用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当放大到100倍之后,AI就成了点金手。
点开图片,短暂的模糊之后,世界都清晰起来。
这个过程,通常都是在手机上演算完成的。
但步子迈得大的厂商,已经不满足于手机这点性能了,他们已经走向云端P图的星辰大海。
说是P图已经是收着说了,有的时候,AI完全是在“画”图。
当年手机厂商刚开始卷长焦的时候,就因为“P月亮”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然而有用户误打误撞,不小心解锁了黑科技的真面目,这台手机并没有超越光学法则:
如果你用手机对准一张模糊的月亮照片,它照样能拍出清晰的满月,在这张照片上加入干扰项,就会自动被P成环形山……
不光是国产手机会这么干。reddit上的一位外网网友经历了一番测试,最后也发现,自己的三星手机能够自动“修复”网上下载的月亮照片......
甚至有人对着路灯,也拍出了十五的月亮。
月亮的事情已经没有什么人提起了,因为各家厂商都已经心照不宣地标配了这个功能。
唯一的区别是,现在的AI不会再被路灯骗了。
用手机修图,已经不能满足厂商了,现在已经进化到“云端修图”:拍好照片后直接让服务器帮你修……
与其说修,不如说,根本就是画的。
有博主做了测试,对着一个监控摄像头进行五连拍,每一张的细节(接口、走线)都完全不一样:
换句话说,它根本没拍到真实的细节,看似清晰的细节,其实是AI生成的。在猜准了的情况下,AI修饰的图片效果非常惊艳,但如果猜错了画面内容,出土就会非常迷惑:
〓 穿铠甲的将军秒变希腊光膀小伙
相机玩家还在用半个世纪前的镜头,但手机长焦已经进化到了一代版本一代神的程度:
然而,就像有些用户质疑的,算法加持下,手机摄影和AI生图,区别已经越来越小了。
经典的“出门拍照忘了摘镜头盖,于是给相机口述了一张照片”的摄影段子,快要成真了。
“演唱会神器”,爱你不容易
在过去十多年里,手机影像的硬件升级其实就像一场接力赛,一棒接一棒,“卷”出了今天的局面。
早期各家厂商比的是谁的主摄更大、更能进光,传感器尺寸一路从1/2.3英寸提升到如今高端机型常见的一英寸,几乎把手机后盖都“顶”满了。
早期的手机只有一个后置摄像头,后来为了适应不同的拍摄场景,从双摄发展到三摄、四摄,有些机型甚至一度堆到五摄。
潜望式镜头、更多倍的光学变焦、AI降噪、双OIS防抖等技术纷纷上阵,长焦成像能力大幅提升。厂商陆续推出了5倍、10倍光学变焦方案……
代价就是手机越来越重。
以前超薄是卖点,现在的高端机越来越像砖。iPhone 14 Pro Max就接近240克,是名符其实的半斤机。
iPhone还算是重心控制得比较好的,安卓旗舰个个头重脚轻,拿在手上恨不得翻跟头。
对厂商来说,这也是无奈的结果。
现在处理器都是骁龙、天玑轮流用,屏幕不是三星就是京东方,你有的参数我第二天就能跟上,想拉开差距只能硬拼“显性配置”——比如狂堆摄像头。
这时候长焦成了救命稻草:主摄拍出来都差不多,那就比谁拍得远。
你上5倍光学变焦,我连夜加码10倍;你塞5000万像素,我直接1亿…结果镜头模组越叠越厚,手机背面凸起一大块,戴手机壳都像背了个“火山口”。
核心硬件架构早已趋于同质化,处理器和传感器能力相差无几,各家都在挖空心思找新卖点讲故事、支撑溢价。
加上长焦镜头模组和大容量电池的加入,结果就是手机越做越厚、越做越重。
手机长焦的宣传已经很难只是实事求是地介绍技术了,各种浮夸口号层出不穷,目的都是,让消费者觉得不买会落后。
“演唱会神器”,与其说是厂商的研发目标 ,不如说是想给越来越笨重的旗舰手机,讲圆一个故事。
超长焦镜头本身是个小众需求,却在无形中绑架了消费者。
并不是每个人都天天去拍飞鸟或看演唱会,但厂商为了不落伍,消费者也得被动牺牲日常使用体验。
长焦的另一个压箱底的神器AI,也越来越被嫌弃。
在手机厂商已经开始挑战拍飞机了,但在小红书上,最受追捧的网红神机反而是接近十年前的iPhone XS 和 iPhone 8。
其实原因也并不复杂,这些都是在 AI 算法诞生之前的最后几款苹果手机。
连千禧年的电子垃圾 CCD ,也凭借门锁级画质统治闲鱼。热爱 CCD 的人说:800万像素,有一种经济上行时代的气息。
在 AI 制造一切的时代,光学的魅力反而开始复兴。
手机花了20年从大哥大进化成超薄手机,现在又进化回去了。
我问米老师,你会买“演唱会神器”吗。
她回答:不会。
那台 iPhone 11上已经存了几百 G 的演唱会素材,它们大多品质不佳:画面模糊、焦点乱飘、声音像划伤的磁带。
但它们还是会时常被回放。
也许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台能够拍清楚(或者画清楚)偶像每一根发丝的手机。
最好的“演唱会神器”,永远是我们保持感动的能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生活报告,作者:王动,编辑:杜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