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理论”有用吗?
创始人
2025-05-25 16:03:00
0

“一万小时理论”是否有用存在争议。一方面,从积极角度看,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努力方向。一万小时的积累意味着深入钻研和持续练习,能让人们在特定领域达到精通的程度,如音乐家通过长时间练习能弹奏出精湛的曲目,运动员通过长期训练能提升竞技水平。另一方面,仅仅强调时间并不绝对,方法、天赋等因素同样重要。有些人可能花费一万小时仍未取得显著成就,而有的人可能凭借天赋和高效方法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水平。所以,“一万小时理论”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一概而论地认定其绝对有用。


以下是本文的逻辑结构:


  • 巴菲特戳穿“一万小时定律”的真相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天赋和兴趣才是非线性成功的起点。


  • 重复未必产生复利
    没有天赋的线性努力只是机械积累,不会带来真正的质变与卓越。


  • 世界的秘密:回报超线性增长
    在创业、投资、科技等领域,“赢家通吃”源于指数增长与阈值效应。


  • 线性努力如何创造非线性奇迹?
    谷歌地图、亚马逊的成功模式:用线性的“苦功夫”构建非线性的竞争优势。


  • 每个人都能复制的非线性成功策略
    刻意练习、构建正反馈循环、平台化思维、跨越战略拐点、高杠杆活动、技术赋能。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25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说:


我不相信那本说在某件事上投入一万小时就能成功的书。我就算在踢踏舞上花一万小时,你们看了我跳也会想吐。


股神调侃了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


要掌握一项才能,需要一万小时练习。


其实,格拉德威尔自己后来也承认这个观点被过度简化了:


练习并非成功的充分条件。我就算下100年的国际象棋,也成不了特级大师。重点在于,天赋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才能显现出来。


巴菲特戳中了其中的关键点:


识别自己已有的技能以及热爱之事的重要性。


他说:“如果我花10个小时阅读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著作,读完后肯定会变得非常聪明。”


这里的关键不是时间的累积,而是方向的选择——大俗话就是:


选择对了,努力才有效。


将股东大会变成“人生指南”的巴菲特,揭示了一个被忽视的真相:


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兴趣与天赋的匹配,而不是机械的时间堆积。


关注真正让你着迷的事物,才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愿意与你交流的导师,这是成功的真正密码。


当然,这个虽然重要但并无多少新意的话题,只是本文主题的第一个铺垫。



稻盛和夫有一句广为流传的成功箴言:


最快的成功方法就是,保持对一件事情的专注,不停地重复,不停地深钻,只要看透时间的复利效应,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个小领域的佼佼者……


这番话鼓舞人心,但其实并不是稻盛和夫说的。


这年头,伪造名人名言很常见。但如上秘诀,更大的危害在于:容易被片面理解为“只要不断重复,总会成功”,甚至被简化为“如果没有天赋,那就一直重复”这样的说法。


然而,从数学和经济模型来看,重复如果仅产生线性回报,本质上和按小时领取工资无异每多投入一小时,只是简单累加一点收益,哪怕持续一万小时也只是一万倍的报酬,不会发生质变。


这与“复利”概念截然不同——就好比拿薪水与投资理财:前者工作多久才能赚多少钱,后者则可将收益不断投入再生产,产生“利滚利”的效果。


复利要求每一次收益都能参与下一轮增值,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如果缺乏天赋或优势,刻意练习固然能提高技能熟练度,但没有天赋作燃料,再多的练习也难以达到卓越


盲目地一味重复,只是在低效地横向延长时间轴,无法实现真正的突破,更不能让时间产生指数级的价值。



保罗·格雷厄姆在《超线性回报》中揭示了一个被主流教育体系刻意隐瞒的真相:


表现所得回报的超线性程度是这个世界的根本特征。


老师告诉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现实是:如果你的产品只有竞争对手的一半好,你不会得到一半的客户——你会没有客户,你会完蛋。


超线性回报来自两个基本原因:指数增长和阈值效应。


a. 指数增长,最明显的例子是初创企业。


成功的公司呈指数级增长,大多数则完全失败。你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增长率高的公司变得极其有价值,增长率低的公司甚至无法生存。


这就是为什么硅谷的投资逻辑是寻找“独角兽”,而不是稳定增长的公司。


b. 阈值效应,体现在“赢家通吃”的现象中。


在具有网络效应的市场里,一旦越过临界点,优势会急剧放大。


上面的两种效应往往相互强化:突破阈值带来指数增长,指数增长帮助突破更高的阈值。


格雷厄姆指出了一个关键洞察:


具有超线性回报的工作类型越来越多,回报本身也越来越可观。技术进步和组织重要性的下降,让更多人可以享受到艺术家和作家曾经拥有的自由。


现在,你不需要成为大型组织的一部分就能施展抱负。


格雷厄姆很乐观,不过,他的说法从数学的角度看有点儿问题:获得超线性回报的人越多,低于线性回报的人也就更多。


当然,他也说了,超线性回报意味着不平等,这不是缺陷而是特征。


在科学、投资、创业等领域,少数大赢家的表现会优于其他所有人。


这些领域有一个共同特征:


你必须具备独立思想才能成功——你的想法不仅必须正确,还必须是新颖的。



如上三段论述,是为了推出我的一个观点:


用线性的努力,去寻找和创造非线性的回报机会。


这句话有两重含义:


a. 不管是一万小时,还是重复努力,前提和目标,都是有机会实现超越线性的回报;


b. 而超线性回报,如果能够找到线性努力的方法,才更可能落地变成现实。


谷歌地图就是最好的例子。


数据采集过程是完全线性的——一条街一条街地拍摄,一个地点一个地点地标记,看起来就像是“苦功夫”。


但一旦数据达到临界质量,就产生了非线性的价值:全球导航垄断、广告收入、用户粘性,这些回报远远超出了线性投入的预期。


这种策略的精髓在于:识别哪些看似线性的努力实际上具有复合效应。


真正聪明的创业者和投资者,都在寻找这样的机会:用大家都能理解的线性方法,去构建别人看不见的非线性优势。


Amazon早期的成功也符合这个模式。


贝佐斯在车库里打包书籍,这个过程完全是线性的。


但他同时在构建一个非线性的系统:用户数据、推荐算法、供应链网络。当这些要素达到临界点时,Amazon就获得了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对于个人而言,这个原理同样适用。


最有效的策略是:在你擅长且热爱的领域进行看似“笨拙”的线性积累,同时敏锐地寻找能够产生指数效应的突破点。


不是所有的重复都无意义,关键是你的重复是否在构建复合优势。


真正的智慧不是避免线性努力,而是让线性努力服务于非线性的目标。


这就是巴菲特、格雷厄姆们的成功秘密:


他们看起来在做最传统的事情——读年报、算估值,但实际上在构建最具复合效应的认知资产。



如何用线性的努力,去寻找和创造非线性的回报机会?


显然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很奇怪就是有人认为能够找到通用的答案,所以总是去问别人自己该穿多大的鞋。


上面提及的一些相关案例,有类似的共通机制:


1. 刻意练习与核心能力构建


前期的线性努力往往是为了通过刻意练习,打磨核心技能或构建独特知识体系


2. 正反馈循环的建立


如网络效应、学习曲线的陡峭化、品牌声誉的累积等,都能将初始的微小优势不断放大


3. 平台化思维


将线性积累的成果(如数据、技术、社群)转化为一个可供多方利用、能催生新价值的平台。


平台的价值往往随着参与者和应用的增多而指数级增长。


4. 跨越战略性拐点


识别并抓住那些能改变游戏规则的“战略性拐点”,如技术突破、市场需求剧变等,顺势而为或主动转型,往往能带来非线性的增长机遇


5. 高杠杆活动的识别与投入


聚焦于那些投入产出比极高的“高杠杆活动”,用较小的努力撬动巨大的成果


6. 技术赋能


从本质上看,许多非线性回报的取得,并非源于某种神秘的“魔法”,而是源于在正确的方向上,通过持续的、战略性的线性投入,成功构建了一个能够自我增强、自我演化的系统。


这个系统一旦越过某个“阈值”或“临界点”(例如,谷歌地图的数据量足以支撑可靠导航,社交网络的用户数足以形成稳定的社群互动),其固有的指数增长引擎便会启动,从而带来令人瞩目的非线性成果。


因此,在付出努力时,更应思考这些努力是否在为一个具备非线性增长潜力的系统添砖加瓦,而不仅仅是完成一系列离散的、回报固定的任务。


最后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古怪的时代里。


超级公司们仿佛摆脱了重力束缚的恐龙,变得越来越大,极大地压缩了中小公司的生存空间。


但同时,这些巨头构建的平台,也为个体提供了过去难以想象的舞台——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以极低的成本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非线性时代。


并且,这种非线性的“成功”,也将变得更加不均匀。


假如你仍有野心,危险的不是巨头的垄断,而是依旧用线性思维盲目努力的自我消耗;


当然你不必非要有野心,可是谁不希望自己能够识别并抓住那个看似简单、却蕴藏指数潜力的支点呢?


所以,别再机械地问自己“我投入了多少个小时?”而是时刻提醒自己:


“我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正在创造或融入一个具有非线性潜力的系统?”


又或者,没那么功利,问自己:


我在精心构建、用心耕耘自己的人生花园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孤独大脑 (ID:lonelybrain),作者:老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首批“重庆造”混塔风机稳定运行... 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夏元)“重庆造”风电设备正在挺起我国“风电脊梁”。5月20日,记者从...
爱自己,是一件需要反复练习的事 爱自己,是一件需要反复练习的事。在生活的喧嚣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忙碌的工作、繁琐的事...
2025-2031全球及中国正... 2025-2031全球及中国正温度系数电阻行业运营模式及投资风险展望报告 【全新修订】:2025年...
福州新一轮强降雨蓄势待发 气温... 福州,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如今正面临着新一轮强降雨的蓄势待发之势。天空逐渐阴沉,云层愈发厚重,仿佛随...
摩根士丹利,上调中国经济增速及... 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日前发布了中国经济及股市的年中展望报告。 在相关报告中,摩根士丹利上调了其对今年中...
小雨伞母公司手回集团招股中,收... 近期,港股新股市场比较热闹,在派格生物医药、吉宏股份之后,手回集团(02621)也招股了。 作为一家...
定了!福建多地中小学暑假放假时... 定了!福建多地中小学暑假放假时间公布啦!这无疑是让学子们兴奋的消息。各地区根据自身教学安排和学期进度...
“一万小时理论”有用吗? “一万小时理论”是否有用存在争议。一方面,从积极角度看,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努力方向。一万...
和讯投顾刘远航:为什么大跌?什... 今天为什么大跌?什么时候才能止跌抄底? 和讯投顾刘远航分析称,首先从时间的角度上来讲,大盘在3400...
涉中鼎恒盛“带病”IPO,国泰... 5月23日,深交所披露对国泰海通证券的通报批评,事涉中鼎恒盛气体设备(芜湖)股份有限公司IPO过程中...
涉嫌严重职务违法 陕西省政协副... 近日,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刘宽忍因涉嫌严重职务违法被查,这一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刘宽忍曾在重要岗位上任职,...
阴雨天持续,28—29日福建又... 阴雨天持续着,仿佛天空被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所笼罩。在这漫长的阴雨中,人们的心情也不免有些沉闷。而到了...
张颖的共情力 请你提供具体的关于张颖的相关内容呀,比如他在某些情境下的表现、与他人互动的事例等,没有这些信息我没法...
业务、财务双造假?AI明星独角... 《科创板日报》5月25日讯(编辑 宋子乔)曾在AI圈大火的无代码开发平台Builder.ai如今现金...
ST公司重组再活跃,并购重组成... ST 公司近年来展现出令人瞩目的重组活力。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它如同一匹黑马,频繁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
单依纯,下一站天后? 单依纯,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歌手,与《下一站天后》有着奇妙的关联。她那纯净而极具感染力的嗓音,仿佛能穿...
IPO雷达|聚水潭四次递表港交...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朱峰 日前,中国最大的电商SaaS ERP提供商聚水潭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进国家集训队!福建唯一! 在那激烈角逐的赛场之上,一位福建学子脱颖而出,以卓越的表现成功进入国家集训队,成为福建在这一领域的唯...
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如何颠覆传统医... 信息科技智慧医疗服务平台是一种将信息技术融入医疗服务的新兴产品,它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医疗工作的效率,优...
特朗普:我们在大批量制造高超音... 特朗普曾宣称美国在大批量制造高超音速导弹。这一言论彰显了美国在军事技术领域的野心与动作。高超音速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