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 317 个家办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如今它们的投资方向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传统领域,如房地产依然占据一定比重,部分家办看好优质地段的不动产,以获取长期稳定收益。同时,科技领域备受青睐,尤其是在新兴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细分赛道,众多家办纷纷布局,期待抓住行业爆发的机遇。此外,消费升级相关产业也吸引了不少家办的目光,像高端消费、健康消费等领域,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总体而言,家办的投资选择更加注重长期价值和新兴趋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家办新智点 (ID:foinsight),作者:foinsight
近日,瑞银发布了《2025年全球家族办公室报告》,这份年度报告梳理了来自全球30多个市场的317个单一家族办公室(以下简称为“家办”)的观点。受访家办的平均净资产为27亿美元,平均管理资产为11亿美元。这项在线调查于2025年1月22日至4月4日进行。
本文,家办新智点精心编辑了有关报告六大要点以及家办在战略资产配置层面的关键信息。
*基于近五年的积淀,家办新智点搭建了私密型学习社群「智汇社」,通过标杆家办参访与主题研学,助力华人家办行稳“智”远,欢迎扫码咨询。
六大要点
一、谋定长远:家办锚定结构性增长、收益增强与多元配置
尽管家办对于传统资产与另类资产的战略配置比例整体保持稳定,但深层结构正发生显著演变。家办持续削减现金持仓,并加码发达市场股票投资——此举或为捕捉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等领域的长期结构性增长机遇。同时,家办正提升私募债配置比重,部分家办着手增配发达市场固定收益资产,可能意在获取收益增强效应并优化组合多元性。
二、战略收缩:美国家办本土配置倾向空前强化
全球家办平均将近五分之四资产配置于北美与西欧。过去五年间,美国家办实质上已撤出国际市场,本土配置倾向达历史峰值。值得注意的是,家办的战略资产配置及规划存在显著地域差异——家办所在地域决定其策略图谱。
三、在新兴技术领域,家办优先考虑医疗保健、电气化和人工智能。
家办最有可能在医疗保健或医药以及电气化领域制定明确的投资策略。家办对各类新兴技术的前景研判亦保持高度敏感,在公开与私募市场中同步捕捉机遇。在运营方面,家办最有可能在未来五年内将人工智能用于财务报告/数据可视化和文本分析。
四、全球贸易战是2025年最大的投资风险
甚至在美国宣布加征关税之前,全球贸易战就家办就已经被列为2025年最大的投资风险。
展望未来五年,家办担忧可能接踵而至的风险——尤其是重大地缘政治冲突、全球经济衰退或债务危机。为保护投资组合,家办正在寻求通过诸如基金经理甄选或主动管理、对冲基金以及日益增多的贵金属等策略来实现多元化投资。
五、内部职能管理:专业度、隐私与控制权为核心
对秉持精简运营理念的家办而言,职能外包决策至关重要。多数情况下,是否保留某项职能内部化运作,取决于团队是否具备必要专业能力,以及隐私保护与运营控制的需求。值得关注的是,成本因素反成次要考量。
六、传承规划:超半数已布局,但紧迫性认知存在差异
全球调研显示,略超半数家办已制定家族财富传承规划。然而,其他家办尚未行动,主要是因为实际受益所有人并不认为这是优先事项,并且认为自己有充足的时间。
在招聘新员工时,家办更看重信任和人格特质,而非教育背景或资历。
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构建
一、家办放眼长远,增持公开股票和私募债券
意识到贸易战的风险,家办似乎正在审视2025年的市场波动,并坚守其在2025年第一季度进行调查时的长期投资目标。虽然传统投资和另类投资之间的资产配置比例大致保持稳定,但从表面来看,家办似乎正在增加那些能够更好地把握长期增长趋势、实现收益和多元化的投资。
在2025年剩余时间里,相对较多的家办打算进一步调整其战略资产配置,并倾向于相同的投资主题。超过三分之一(35%)的家办计划今年进一步调整,这一比例是《全球家办报告》过去六年中记录的第二高。例如,许多瑞士和中东的家办打算做出改变,尽管美国家办的配置似乎更加稳定。
尽管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存在不确定性,家办仍将发达市场股票配置比例从2023年的24%提升至2024年的平均26%。计划进行调整的家办打算将这一配置比例进一步提高,平均达到29%。公开股票市场提供了获取变革性创新机会的渠道,涵盖生成式人工智能、电力和资源以及长寿。
私募债配置比例于2024年实现倍增——从2023年的2%升至4%。计划2025年调整配置的家办拟进一步将该比例提升至5%。此类资产既能提供超额收益,亦能优化组合分散性。
"私募债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资产类别——它很流行,每个人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以追逐收益并锁定更高的固定回报,"欧洲某单一家办的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解释道,"但我们仍持谨慎态度,对其风险回报特征并未完全信服。"
发达市场固定收益方面,始于2023年的增配潮在2024年停滞。家办平均配置比例从2022年的12%跃升至2023年的16%,却在2024年回落至15%。但计划2025年再度调整配置的机构拟将该比例推升至17%。
私募股权历经多年增持后进入减仓周期。在资本市场低迷、并购活动疲软及融资成本高企的背景下,其总配置比例从2023年峰值22%降至2024年的21%(其中直投占比11%,基金/母基金占10%)。这一趋势预计延续至2025年,调整配置的家办计划进一步调降至18%(直投8%,基金/母基金10%),不过部分家办透露或重启增持私募股权投资。
“我知道一些规模较小的家办已经削减了私募股权敞口,”一位美国家办高管解释道,“这类家办并不自主管理其私募直接投资。由于退出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它们实际上已经削减了这方面的投资。你需要资金进行再投资,若无法实现退出,就没有现金流可供循环利用。”
在房地产领域,家办的平均资产配置比例从2023年的10%上升至2024年的11%。然而,因房地产前景取决于当地市场,各地区家办间存在显著差异。例如,美国家办的配置比例从2023年的10%提高至2024年的18%,而拉丁美洲家办的配置从7%降至6%,东南亚地区则从6%降至4%。全球范围内,计划调整资产配置的家办平均计划在2025年恢复至2023年的10%配置水平。
尽管在金价走强的背景下,贵金属配置比例在全球投资组合中仍占很小比例,但总体而言有所上升。全球家办平均配置比例从2023年的1%上升至2024年的2%。
在欧美政策利率可能从当前水平进一步下行的预期下,现金配置持续缩减:平均配置比例从2023年的10%降至2024年的8%。在计划2025年调整资产配置的家办中,其对发达市场股票和私募债务的计划增持,似乎部分将通过进一步削减现金配置至6%来实现资金筹措。
二、新兴市场配置退居次要地位
在经历了长期令人失望的回报期之后,美国和欧洲的家办似乎对新兴市场更加谨慎。
经历经济增速与股市回报长期脱钩的疲软周期后,欧美家办对新兴市场愈发审慎。2024年家办对新兴市场股票的配置比例仅为4%,新兴市场债券则占3%。虽然这些全球平均配置与2023年相同,但美国和欧洲家办的配置远低于亚太、拉丁美洲和中东等地区的配置。
在调研列出的新兴市场中,家办未来12个月最可能增持印度与中国大陆资产敞口。超四分之一(28%)机构计划增持印度敞口,近五分之一(18%)拟增持中国大陆敞口。中东家办对印度的增持意愿最强,而北亚地区机构则更倾向中国大陆市场。
在投资新兴市场的一系列障碍中,地缘政治担忧(56%)被提及最多,其次是政治不确定性和/或主权债务违约风险(55%)。但货币贬值和/或通货膨胀(48%)以及法律不确定性/缺乏监管(51%)也几乎同样构成阻碍。
三、重仓欧美,美国家办本土偏好强化
延续近年趋势,北美与西欧仍为最受青睐的投资目的地,全球家办平均将近五分之四(79%)的资产配置于此。2025年家办将超半数(53%)的投资组合配置于北美,较去年调查数据微增3%;西欧配置占比略超四分之一(26%),与去年基本持平。而亚太(不含大中华区)与大中华区配置比例均降至7%。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家办对北美资产的配置比例高达86%。这一比例自2020年的74%持续攀升,显示其国际市场的风险敞口已缩减至边缘水平。全球其他地区家办均未显现如此强烈的本土配置倾向。
某美国家办高管透露,业内正反思其对本国资产的高权重配置策略。
“众多美国家族因视本土为高增长市场而投资美国本土,而一些非美国家庭则出于安全考虑,在企业盈利增长和资本市场深度增强的情况下,选择在美国投资。”某美国家办高管表示,“但过去数月市场剧烈震荡,投资者正忙于研判下周、明年乃至未来十年的全球格局演变。形势瞬息万变,我认为未来将会出现逆转。”
四、可持续投资与影响力投资:风险管控转向机遇捕捉
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影响力投资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从注重限制风险转向抓住机遇。
在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投资和业务考量的家办中,近半数(46%)视其为具有吸引力的机遇来源,较去年调查的42%比例微升。相比之下,仅三分之一(33%)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管控财务与非财务风险的必要手段,较去年的47%大幅下降。
在投资机会的可获得性方面,务实的态度似乎决定了家办如何追求其可持续发展和影响力目标。例如,超过三分之一(37%)的家办通过投资组合涉足清洁技术/绿色技术/气候技术,近一半(49%)的家办在其投资组合中纳入了健康技术和创新技术。近半数(49%)家办将医疗技术创新纳入配置。44%的家办选择通过慈善参与教育领域。
五、展望未来五年
展望未来五年,发达市场股票仍为家办最青睐的资产类别,而对固定收益的偏好有所减弱。此外,许多家办预计自己将增加私募市场的配置。
近半数(46%)家办预计对发达市场股票进行显著或温和增持。相比之下,不足四分之一(23%)家办计划显著或温和增持发达市场固定收益头寸。这种对公开股票的偏好延伸至新兴市场股票领域,超三分之一(34%)家办预计将显著或温和增持相关敞口。
长期而言,私募市场(包括股与债)配置比例预计持续增长。尽管短期面临退出渠道收窄的挑战,超三分之一(37%)家办预计将显著或温和增持私募股权直投及/或基金/母基金(34%),这可能逆转部分家办2025年的计划减仓操作。此外,近三分之一(30%)机构预期显著或温和增持私募债务,近四分之一(23%)计划增持基础设施资产。
人们对房地产的态度更加矛盾,29%的家办认为房地产投资将大幅或适度增长,而19%的家办则认为房地产投资将大幅或适度下降。
在贵金属(黄金等)配置方面,超五分之一(21%)家办计划显著或温和增持。
尽管发达市场股票仍受整体青睐,亚太(不含大中华区)成为大多数家办计划增持的区域——超三分之一(35%)家办有意加码。相较之下,32%家办计划增持北美资产,近五分之一(19%)家办拟增持大中华区,略多于五分之一(21%)的家办计划增加在西欧的投资。
对话家办:「任凭市场动荡,我自岿然不动」
四月初,美国启动百年来最高关税,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导致近乎史无前例的全球市场抛售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预测机构纷纷下调对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
然而,家办展现出其一贯特质:未见调整战略资产配置的迹象。在四月至五月间的访谈中,家办强调其资产配置设计具备"全天候"特性,旨在实现代际财富积累与保全。尽管警示关税谈判及其经济影响仍存在变数,但彼时并无调整策略的意图。
“我们在一月份就已经减少了股票投资,”一家欧洲单一家办的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解释道。“去年已观察到风险征兆。美股估值处于历史高位,所有标的估值已至完美水平,我们担忧市场可能出现深度回调。在当前股票配置中,我们仍对美股保持相对于基准的低配状态,同时对估值更具吸引力的欧洲及日本市场维持超配。我们认为这些区域的企业存在不可忽视的投资机遇。”
“市场波动剧烈,而我们应对的方式是静待事态平息,”一位香港家办的董事总经理解释道。“我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采取的是投资组合策略,而不是专注于某个特定领域。”
“我认为现在就断言‘美国例外论’已经结束还为时过早,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坚持长期战略资产配置,同时进行战术调整,”一位智利的家办高管表示。“我们已将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的久期(相对于基准的六年期)缩短至五年,因此并没有大幅减持。此外,当大型美国公司股价大幅下跌时,我们策略性地增持了它们。我们更倾向于逢低买入,而不是逢高卖出。”
家办新智点推出首期【智汇社】,专为单一家办负责人、超高净值个人、计划设立家办的专业人士打造,邀您与同频伙伴携手,共学最佳实践,深度探索家族办公室成长路径。
您准备好开启家族办公室的“智汇”之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