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能力圈”与护城河的底层逻辑
-
——1998年的演讲中,巴菲特用可口可乐、箭牌口香糖等案例,诠释了“能力圈”的威力。
-
-
巴菲特用“五分钟决策”收购通用再保险,看似冒险,实则是数十年深耕保险业的厚积薄发。
能力圈的本质并非“知道多少”,而是“明确拒绝什么”。
-
“看不懂”的智慧:1999年科技股泡沫中,巴菲特因不投互联网公司被嘲“过时”,但2000年泡沫破裂时,伯克希尔逆势盈利10%。他坦言:“我们错过了微软,但避免了99%的科技股灾难。”
-
日本商社的“地缘套利”:2023年巴菲特投资日本五大商社(三井、三菱等),因其掌控全球20%大宗商品贸易,商业模式百年未变,完美契合“简单、传统、容易”的原则。
-
-
5分钟决策的底气:收购通用再保险(180亿美元)前,巴菲特未踏足总部。他依靠的是数十年对保险行业的深度认知,以及“护城河是否变宽”的核心判断。
-
-
产品无味觉记忆
-
低成本绝对优势
-
心智份额>市场份额
-
-
巴菲特并非固守传统行业,而是以“人的可信度”为桥梁拓展能力圈:
-
IBM的误判与反思:2011年投资107亿美元,因低估云计算冲击,6年后亏损退出。但此次经历推动他理解科技服务业本质,2016年重仓苹果。
-
能源转型的平衡术:伯克希尔2023年斥资100亿美元收购道明能源(Dominion Energy)天然气资产,同时布局风电、光伏,体现“旧能源现金流+新能源潜力”的过渡策略。
-
能力圈的本质是“克制”:巴菲特坦言错过微软、房利美,因“看不懂”。他宁愿持有现金,也不越界投机。
-
-
当中国投资人追逐ChatGPT概念时,巴菲特模式提供另一种可能:
-
李录的“破圈”实验:喜马拉雅资本从传统消费转向比亚迪,因深度研究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持仓14年获利超30倍。
-
万科的能力圈实践:2023年应付账款达2417亿元,通过“无息负债”强化地产产业链话语权,负债率降至近十年最低。
-
-
在AI与量化投资席卷的今天,巴菲特模式看似“过时”,却暗合商业本质:
-
当中国投资人追逐风口时,不妨重温1998年的启示:在自己的领地挖深护城河,比追逐热点更可持续。
-
能力圈不是画地为牢,而是以敬畏之心深耕,以开放心态进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