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的身份,正在重构
创始人
2025-05-22 14:04:03
0

请你提供具体的相关内容呀,没有具体的信息我没法准确进行创作呢。比如是关于哪类投资人、在哪些领域进行重构、有哪些具体的表现或举措等,有了这些详细内容我才能更好地为你写 200 字的描述哦。


一级市场久违地热闹了起来。展会排上了日程,投决会议重新回到线下,朋友圈里晒路演、投后图的更新频率也明显高了。仿佛一切都在告诉人们:市场在复苏。


但从GP视角来看,故事并不那么线性。


一些机构已经恢复出差节奏,一些IR开始重新联系老LP,还有更多的GP则在犹豫,要不要再坚持一个募资周期,再信一次“下一轮政策利好”;与此同时,也有人开始盘点开副业的可行性——搞并购中介、做FA、甚至去开餐厅、做直播。


在过去两年,从“GP要活下去”到“活下去也不够”,每一位投资人都在经历一种更微妙的变化:他们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分配者,而正朝着内容生产者、市场组织者、甚至行业IP的方向游移。这不是简单的“转型”,而是一种“非线性生存”:不是被市场淘汰,就是被身份重构。


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不同人眼里的市场,甚至仿佛是两个平行世界。


微妙的临界状态


一级市场的情绪正处于一种微妙的临界状态。一些投资人明显忙碌了起来,出差密集、会议频繁、PPT连轴转,不少GP重新在社交媒体上高频出现,IR也重新拾起募资清单,甚至有基金开始新一轮的团队扩招。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投资机构仍然谨慎观望,讨论最多的不是“投什么”,而是“要不要先等等”。这种分化背后,不只是对市场的分歧判断,更是一种深层次的“不确定中的行动逻辑”:不是所有人都确信春天到了,但有人已经提前开始翻地播种。


一级市场确实在经历某种程度的回暖,人民币基金新设数量出现止跌回升迹象,尤其在国家队资金释放信号后,若干地方引导基金加快出资节奏,有些项目的融资进程也因此被“激活”。人工智能、半导体、先进制造等方向仍是重点关注的赛道,而近期关于“国家大基金三期”的政策推进,更是点燃了一波阶段性热情。


但这种“热”并非全面复苏,更多是结构性活跃。募资难依然是行业主旋律,LP信心的修复远未完成。2025年第一季度,不少GP表示“机构在看,但投的很少”“走得动的是几个头部在募老基金,新基金基本还是卡在LP审批流程”。一些GP干脆选择降低预期,把募资节奏拉长至18个月甚至更久。“能活着等到下一轮行情”成了不少人对于市场的真实想法。


一级市场的状态,或许可以称之为“低水平稳定”:既没有明显好转,也没有进一步恶化。在这一阶段,投资人面临的其实是一个更本质的问题——在长期信心缺乏的背景下,如何定义自己的存在感与参与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投资人正在主动寻找“非线性生存”的路径,不再执着于传统的“投-管-退”闭环,而是开始在身份上做延展:有人投身内容创作,试图通过行业影响力维持自己的品牌热度;有人重回FA岗位,重新建立交易通路;也有人尝试兼顾投研、募资与产业资源整合,希望在“募不动、退不了”的阶段,通过“搭桥铺路”来换取延续业务的空间。


这些变化看起来是个体的调整,实则反映的是一级市场在缺乏明确趋势时的“生态自我修复”机制。旧的路径不通了,新的路径尚未确立,投资人开始从路径依赖走向身份重构——这既是被动的自救,也是主动地探索。


活下去,并保持参与感


在一级市场的寒潮中,过去那种“只要拿到管理费就能活得体面”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募资困难、项目估值扭曲、退出周期延长,多重压力叠加之下,许多投资人开始意识到:身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标签,而是与生存绑定的资产。


“我们现在更像是半个内容博主、半个战略顾问,再加点FA的活儿。”一位基金合伙人在饭局中自嘲。过去他以“专注硬科技早期投资”自居,如今却要抽出时间制作视频讲解AI投资逻辑,甚至还和某MCN合作,在小红书上打造“懂产业的GP”人设——只为提高项目和LP的对接效率。


这并非个例。在市场明显降温的背景下,“保持参与感”成为许多投资人的内在诉求——尽管基金账上的钱没几笔在流动,但在朋友圈发布一场行业分享、主持一场直播、参与一个地方政府的政策闭门会,都是“我还在这个行业里”的某种信号。这种参与感是心理支撑,更是对LP、项目方和政府关系的一种持续“在场证明”。


与此同时,也有更多投资人开始以“副业”维持基本现金流——有的人成了上市公司或创业项目的顾问,以“投后赋能”为由收取服务费;有的人转行去做FA撮合交易,在项目融资路径中获取佣金;还有人干脆开始运营自己的新媒体账号,通过流量和影响力转化资源。某机构合伙人私下感慨:“我们团队现在已经没人笑话做副业的了,甚至会互相打听有没有靠谱的外部项目可以挂靠。”


身份的边界被打破,也正在重构传统意义上GP和LP之间的权力关系。过去LP看GP更多是“管理人”,而现在不少LP希望GP能“多干实事”,比如协助政府园区进行招商引资,参与产业联盟搭建,或者主动分享项目研究成果,帮助LP在缺乏项目线索的当下获取行业趋势判断。这种变化的背后,正是募资“长尾化”和LP议价权持续上升的市场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身份重构并非简单的“自我升级”,而更像是一次非线性、自下而上的自我适应——在现金流、影响力、资源配置力三者之间不断寻找平衡。“过去我们是职业投资人,现在更像是斜杠生态人。”一位华东地区的GP这样形容自己,“如果不能通过资本撬动资源,那我们就用资源吸引资本。”


从这个角度看,投资人的身份重构,不只是为了“活下去”,也是在为行业的重新连接打基础。当“募资、投资、退出”三部曲变成“直播、联名、共创”三步走,我们或许正在经历的不只是周期,更是范式的迁移。


等,还是上?


在当前市场信心尚未完全修复的阶段,摆在许多GP面前的问题不是“投还是不投”,而是“等还是上”。一边是被反复验证的“周期规律”——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资本寒冬后总会迎来下一轮繁荣;另一边则是残酷的现实:过去的投法已经不再适用,新的风口和资金逻辑尚未成型。


在2024年后半段,一级市场出现了一种微妙的“信心分化”。有机构开始提前加仓,尤其是围绕AI、半导体、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战略型下注”,他们认为新一轮产业红利已经开始渗透,头部项目的估值虽然不便宜,但资源稀缺本身就是估值支撑。而另一些机构则选择继续“压仓观望”,他们担心的不是周期性风险,而是结构性改变——比如一级市场退出路径的不确定性、LP配置比例的收缩、行业人效比持续下降等。


这两种选择背后,其实反映的是对“下一阶段机会类型”的判断分歧:是做旧周期的压仓博弈,还是去抢占新范式的低位入口?某上海VC机构的合伙人在一次内部会上曾犀利总结:“现在大家不是不想投,是不知道该用哪个版本的逻辑去投。过去那套‘增长乘以时间等于回报’的剧本写不下去了。”


与此同时,那些选择“抢跑”的投资人,也在探索一种更加“复合型”的投资路径。他们试图不再简单地寻找单点爆破式的项目,而是回归产业源头,从供应链重构、人才分布、地方产业政策切口中寻找组合投资的逻辑。比如某机构围绕机器人产业,在广东珠三角设立了一个产业“落地工作组”,联合地方政府与上下游企业形成深度捆绑,从技术孵化、政策资源对接、商业化路径铺设三方面入局——看似重、慢,但却可能换来更高确定性的退出路径。


而对于那些仍在等待的机构,也并非毫无作为。更多的GP开始从运营策略层面“内卷”:一方面对现有项目投后支持更深,另一方面则更注重对下一轮募资的预热——不再一味追求资金体量,而是尽可能匹配LP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产品方案,以及加强与地方产业引导资金的协同。例如,一家中部新设基金选择从“区域平台公司”切入,通过助力当地产业招商,反向获取产业信息和优质项目源。


当然,也有不少人私下承认,他们做出选择的真正理由,是“不能等了”。某中型GP的联合创始人坦言:“我们其实也不知道市场什么时候真正回暖,但我们知道,如果今年还不做动作,团队就散了,LP也不会再给你机会。”在这样的现实压力下,“抢跑”不再是策略选择,而是生存本能。


在某种意义上,现在的一级市场已经进入“结构性复苏前夜”:宏观政策底已现,微观信心尚缺,处于一个“不好投但更难不投”的状态。对投资人而言,这既是心理博弈,更是认知定力的较量——你选择相信复苏已在路上,还是选择等待一切“看得见的确定性”才起跑?


结语


非线性生存听起来像是无奈之中的自我调节,但它其实是一级市场长期主义的另一种演绎方式。


在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时代,GP们靠反复试错和身份切换,持续保有在牌桌上的资格;他们可能暂时在AI热潮里当了技术布道者,可能一度去产业园区跑招商路演,也可能靠一场又一场的线下分享会积累新的LP线索。


从募资者到组织者,从投资人到播客主,从看估值表到读产业政策,每一次“角色补丁”,背后都是一种尝试:在市场的低潮里留下更多锚点,以便在下一个高潮来临时仍站在原地。


一级市场的春天终将会来,只不过这一轮春天不会只奖励“坚持下来的人”,而是奖励那些在黑夜里不忘更新自我地图的旅行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OFWEEKLY,作者:Eyan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活期... 继5月20日六家国有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后,平安银行(000001.SZ)、中信银行(6019...
四大举措聚力家居行业 美凯龙董... 2025年5月21日,红星美凯龙618共创大会在上海举行,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玉鹏与...
读懂IPO|讯众股份遭遇上市“... 图源:图虫创意 来源丨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丨陈丽娜 编辑丨郑琳 “弃A转港”后,这家企业的IPO进程...
泡泡玛特高仿江湖:Labubu... 蓝鲸新闻5月22日讯(记者 赵凯)“Labubu(泡泡玛特人气IP)就是年轻人的茅台——不见得自己喝...
鸿铭股份拟1.51亿现金购深圳... 雷达财经 文|杨洋 编|李亦辉 5月21日,鸿铭股份(证券代码:301105)公告,公司正在筹划以现...
事关福建29116名考生!省教...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近期进行了重要公示,涉及 29116 名考生。这一数据背后,承载着众多家庭的期望与学...
吴恩达:如何在人工智能领域打造... 吴恩达在人工智能领域打造职业生涯堪称典范。他以卓越的学术背景和深厚的技术功底,率先在斯坦福大学开启人...
公益广告丨文明是最美的风景 公益广告中,“文明是最美的风景”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在繁华的街道上,文明的行为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着城...
贵州省大方县长石镇山体滑坡2名... 近日,贵州省大方县长石镇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山体滑坡事件。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冲...
关于网络反映黄杨某甜“天价耳环... 请你提供具体的网络反映内容以及相关核查的细节等信息呀,没有这些具体素材,我很难准确地写出通报内容呢。...
谁说穷人是臭的,富人是香的? 在这个世界上,绝不能有“穷人是臭的,富人是香的”这种错误观念。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尊重和平等对待,无论其...
金价稳健上涨!2025年5月2... 5月22日国内金价快报:国内品牌金店金价仍保持涨势,大部分价格维持在1012元/克。老凤祥黄金今日金...
泰慕士72名激励对象获准解禁9... 雷达财经 文|杨洋 编|李亦辉 5月22日,泰慕士(001234)发布了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
更正以前年度个税综合所得汇算申... 当前正值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期,部分纳税人发现以前年度汇算填报的收入或扣除项目存在...
海螺拼尽全力翻身 把“不可能”... 在那广袤的海滩上,一只海螺正静静地卧着。它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不知从何时起,海螺仿佛下定了...
脱口秀没底线,但有底裤 脱口秀,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常常被人们认为没有底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脱口秀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
居然智家再回应董事长被留置 5月21日,居然智家举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就近期董事长汪林朋被留置事件再次给予回应,并对公司未...
“食品药品违法掺西药”乱象如何... 食品药品违法掺西药这一乱象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要破解此难题,需多管齐下。一方面,加强监管力度,增加监...
珍酒李渡,28岁家族二代进入决... 文 /节点财经 茅台大家都知道,但提到“茅台平替”、“光瓶茅台”,又有多少人知道说的是哪家品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