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喜欢对着老外疯狂道歉?
创始人
2025-05-22 11:42:38
0

我们总喜欢对着老外疯狂道歉,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方面,在一些文化中,对外人表现出谦卑和歉意被视为一种礼貌,这可能导致我们过度道歉。比如在欧美文化中,礼貌用语使用频繁,道歉也较为常见,我们容易受到这种氛围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我们担心自己的行为给老外带来不适或误解,所以频繁道歉以表达善意和尊重。然而,这种过度道歉有时可能会让我们失去自信和自我,也可能被误解为缺乏自信或能力不足。我们应该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和自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秋日么么茶,作者:作者:秋日么么茶,原文标题:《为什么我们总喜欢对着老外疯狂道歉?》,题图来自:AI生成



4月底去车展,在一个展台上,刚好看到一个老外过来向工作人员问询,被问的小姑娘肉眼可见的紧张,短短一分钟,说了3个sorry。


其实我能感觉到,她的英语并不差,只是面对老外,突然间气势就矮了一截,仿佛不sorry一下对方就听不懂。


而老外呢,一脸微笑,眉眼间满是鼓励,好像潜台词是,别着急,慢慢说,你可以的!


坦白说,我并没有因为老外的“善意”而感动,反而觉得这个画面很荒诞:我们总在为自己的不够完美道歉,却忘记了这里本是我们的主场。


这绝不是我在小题大做,上纲上线。看上去只是我们在用非母语表达时的小习惯,几个sorry也没什么大不了,但实际上,我们内心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自己和对方地位不对等的事实。


交流是双向的。当老外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我们的sorry时,并没有人反过来质问一句:为什么没有老外因为说不好普通话而说上一句“对不起”?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打开国门以后,英语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塑造成了“现代性”的通行证。


无数年轻人跟着《follow me》苦学,把英语视作阶层跃升的阶梯。结果多年过去,这种历史记忆反而演化成了双重困境:既渴望通过英语证明“国际化”,又在潜意识里将其等同于文化臣服。


臣服的一大表现就是,即便六级都过了,仍会产生“口语考试综合征”:心跳加速、语法强迫症、完美主义焦虑。


稍微说错一个词,赶紧说sorry,渴望得到原谅。


我当然不是在搞民粹。


我甚至不赞成现在英语课时的缩减,我只是发现了一个英语学习的副作用:


当我们学了太多年英语后,真正和老外实战时,潜意识里却把每个老外都当成了考官。


那些年我们在听力磁带里反复打磨的“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终究成了困住交流真谛的语言牢笼。



这种焦虑在文化心理层面呈现出更复杂的样态。


当金发碧眼的游客在西安回民街憋出句“好吃”,周围立刻响起掌声和“你真棒”的夸赞;而中国青年用英语介绍故宫时,却在为某个时态错误懊恼整晚。


这种双重标准暴露了集体无意识中的自我矮化——我们默认老外只要触碰中文门槛就值得嘉奖,却用专业译员的标准审判自己。


就像总担心客人吃不饱的主人,不断往对方碗里夹菜,自己却捧着碗躲在厨房。


前不久小红书蜂拥而至的老外,随便说个啥都能引来一众围观,顺带着疯狂涨粉。


当然随着中美对账,可以向他们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但我还是忍不住感叹,老外不仅在公交地铁上轻易被搭讪,到了线上随便发个照片交个猫税就能收获好几百个赞,为什么我们拼尽全力都不一定得到的,在他们那里却如此轻松?


这揭示了一个被忽视的真相:语言本应是双向奔赴的桥梁,而我们总在单方面铺设钢板。


说人话就是,咱们是不是有点过于上赶着了?



在成都宽窄巷子的茶馆里,我遇到过一位特殊的德国茶客。他坚持用四川话点单:“老板儿,掺碗三花。”当周围人惊讶于他地道的发音时,他指着墙上“入乡随俗”的书法说:“我在中国生活,学中文就像你们学用筷子,没什么特别的。”


这种平常心恰恰是我们最稀缺的珍宝。


事实上,2023年汉语水平考试(HSK)海外报考人数突破300万,TikTok上#学中文挑战 话题播放量达57亿次。当世界正在重新发现中文的魅力,我们是否还需要用伦敦音或纽约腔来证明自己?


可惜的是,在我们的传统叙事中,个体语言能力总是被异化为国家形象的晴雨表。


本来是日常的交流,却被告知“千万别在外宾面前丢中国人的脸”,本来应该自豪地介绍中国文化,脑袋里却总在纠结第三人称单数是否准确,本来应该是老外过来学习新技术,结果我们在不停地说着sorry。


与此同时,老外却能坦然地在客场享受一切,想学中文当然加分,不想学,照样说着英语走四方。




在这个层面,我倒更钦佩那些戴着红袖箍的老头老太太,他们配合手势和手机翻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外谈笑风生。


这种“不完美”的对话反而缔造了真正的平等——既然双方都在使用非母语,那么结巴、错误都成了可爱的尝试,而非需要道歉的缺陷。


这些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只有不把语言当作考试而是当作礼物,交流才能真正通向理解。


不要再为Chinglish而自卑,毕竟“long time no see”已经进入了权威词典。下次当你想为不够流利的英语说“Sorry”时,请记住:


那位说着“你好”的外国朋友,或许正在为只会这个词而偷偷惭愧。真正的相遇,始于我们放下对“正确”的执念,在磕磕绊绊中触摸彼此的温度。


总之保持平常心吧。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老外想用中文表达,却张口结舌,紧张地脸红脖子粗,而我们微笑着等待,用眼神鼓励他:慢慢说,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秋日么么茶,作者:作者:秋日么么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活期... 继5月20日六家国有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后,平安银行(000001.SZ)、中信银行(6019...
四大举措聚力家居行业 美凯龙董... 2025年5月21日,红星美凯龙618共创大会在上海举行,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玉鹏与...
读懂IPO|讯众股份遭遇上市“... 图源:图虫创意 来源丨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丨陈丽娜 编辑丨郑琳 “弃A转港”后,这家企业的IPO进程...
泡泡玛特高仿江湖:Labubu... 蓝鲸新闻5月22日讯(记者 赵凯)“Labubu(泡泡玛特人气IP)就是年轻人的茅台——不见得自己喝...
鸿铭股份拟1.51亿现金购深圳... 雷达财经 文|杨洋 编|李亦辉 5月21日,鸿铭股份(证券代码:301105)公告,公司正在筹划以现...
事关福建29116名考生!省教...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近期进行了重要公示,涉及 29116 名考生。这一数据背后,承载着众多家庭的期望与学...
吴恩达:如何在人工智能领域打造... 吴恩达在人工智能领域打造职业生涯堪称典范。他以卓越的学术背景和深厚的技术功底,率先在斯坦福大学开启人...
公益广告丨文明是最美的风景 公益广告中,“文明是最美的风景”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在繁华的街道上,文明的行为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着城...
贵州省大方县长石镇山体滑坡2名... 近日,贵州省大方县长石镇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山体滑坡事件。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冲...
关于网络反映黄杨某甜“天价耳环... 请你提供具体的网络反映内容以及相关核查的细节等信息呀,没有这些具体素材,我很难准确地写出通报内容呢。...
谁说穷人是臭的,富人是香的? 在这个世界上,绝不能有“穷人是臭的,富人是香的”这种错误观念。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尊重和平等对待,无论其...
金价稳健上涨!2025年5月2... 5月22日国内金价快报:国内品牌金店金价仍保持涨势,大部分价格维持在1012元/克。老凤祥黄金今日金...
泰慕士72名激励对象获准解禁9... 雷达财经 文|杨洋 编|李亦辉 5月22日,泰慕士(001234)发布了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
更正以前年度个税综合所得汇算申... 当前正值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期,部分纳税人发现以前年度汇算填报的收入或扣除项目存在...
海螺拼尽全力翻身 把“不可能”... 在那广袤的海滩上,一只海螺正静静地卧着。它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不知从何时起,海螺仿佛下定了...
脱口秀没底线,但有底裤 脱口秀,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常常被人们认为没有底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脱口秀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
居然智家再回应董事长被留置 5月21日,居然智家举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就近期董事长汪林朋被留置事件再次给予回应,并对公司未...
“食品药品违法掺西药”乱象如何... 食品药品违法掺西药这一乱象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要破解此难题,需多管齐下。一方面,加强监管力度,增加监...
珍酒李渡,28岁家族二代进入决... 文 /节点财经 茅台大家都知道,但提到“茅台平替”、“光瓶茅台”,又有多少人知道说的是哪家品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