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闲鱼”堪称反效率之极却令人欲罢不能。它的界面设计简约却不失精致,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慢生活的态度。在这里,物品的交易并非以速度取胜,而是蕴含着一种对品质和缘分的坚守。每一次浏览,仿佛在翻阅一本生活的故事集,那些被闲置的物品背后,都有着属于它们的故事。人们在这里慢慢挑选,慢慢交流,不追求瞬间的成交,而是享受那份与物品、与人相遇的温暖。它虽反效率,却让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处宁静的角落,让人欲罢不能地沉浸其中,感受着生活的另一种韵味。
究竟是用户体验的“复古”,还是商业生态的“回炉”?
在日本生活的笔者用一个叫Jimoty的App,花500元人民币(约1万日元)买了14件家具和电器,其中包含微波炉、电饭煲、折叠桌椅、沙发、衣架、敷布団(日式床垫)……
它的交易方式:线下见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说它是日本的“闲鱼”,但它远远比不上闲鱼的用户体验,起码闲鱼能帮你完成线上支付和物流运输。
今天笔者意不在于将它作为一个商业独角兽来介绍。只是个人很常用它。
日本人也很喜欢它。给你个数字看一下它的体量:
我定位自己为新宿内藤町附近10公里(基本覆盖了东京23区)并只看这区域的信息,5月工作日的某一天,用户共发布的0元物品转让信息是206条。
这206条里面,已经排除了商家,个个都是活人。尤其是在其他平台即便日发布量高达数万件,但是商家占比可能达30~50%的情况下,它虽然体量不大,但是胜在真实。
真实的物品发布信息会让真实的用户感兴趣,然后洽谈线下的见面时间,几乎不怎么砍价,接着见面、寒暄,一手拿出现金,一手接住货,最后“有缘再见请多关照”,鞠着躬,离开。
奇迹般存在的产品,奇迹般地不被淘汰,奇迹般仍然大量人在使用。
一
有时候,笔者自己都觉得对日本商业的分析就像是展示奇观。
回忆一下我在Jimoty购买微波炉的经历。
由于没车也不会开车,笔者拖着28寸的箱子到中野地铁站附近的卖家的“一户建”门口,发现卖家是个大概15岁的小姑娘,旁边是她的姐姐。姐姐手里抱着一个微波炉,她手里抱着电饭煲,看到我过来,热情寒暄,然后熟练地展示“货品”:
微波炉被擦得白白净净;里面的托盘也干净,没有裂痕;加500日元顺便买的电饭煲内胆涂层有掉落,送我一个大创买的盛米饭的勺子。
我递过去4000元,把微波炉塞进箱子。好家伙,真沉啊,日本姑娘也有力气大的啊。
小姑娘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加上500元咱们应该是合计4100元的,你看看有100元吗,没有就算了。
我突然想起来确实忘了,在钱包里找到了一枚100钢镚递上去。
然后交接完成,双方鞠躬,结束,我拖着箱子回去。
Jimoty好用吗?坦白说,这个产品充满了槽点。
最麻烦的一点就是,它真的没法帮你送货取货。
日本的有车一族比例不及中国,但是有驾照并且能够熟练租车的人不在少数。但凡不会开车,基本上就告别Jimoty上的床架、洗衣机、冰箱等大件了。
然后是必须线下交接,这个主意在如今听起来极为蠢萌,在产品设计上Jimoty也没有增设什么降低协商成本的设计。如果是中国产品,在协商的页面可能会设置有选项按键,比如当月哪天见面,上午下午哪个时段,然后在交接日前一天设置一个贴心的提醒。但是Jimoty一概没有,全靠打字,全靠自觉。
大家自由约定,有的会写清在某个地铁口“取引”(交易),有的在协商中直接就把家门牌号给你,并且把货物直接放门口,来了自取,无需见面,社恐无忧。为了省交通费,你可以跟对方协商在某个电车站的检票机处交易,你不用出站,我不必进站。
有次我从一位日本大姐手中买了一口土锅,她甚至明确地写清楚自己在某个电车站的第几节车厢的几号口边上的座位上等着,穿着怎样的衣服裙子帽子,手里拿着条纹纸袋,那里面是我的土锅。
细得令人发指。
既没线上支付,又没线下送货,双方的交易就不可避免地限制在本地进行。除非出差或旅行偶尔去了另一个城市,否则异地物品再眼馋也交易不了。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Jimoty在2020年之后推出了线上支付功能和异地配送功能,只是几乎没人用。
日本并不是一个线上支付的荒漠,年轻人大多喜欢用Paypay这种类似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的手机钱包,其他二手平台也大多开设了线上支付,信用卡pin码支付也非常普遍。但即使如此Jimoty上的物品只有10%才支持线上支付,而且即使能够线上支付的物品,我也通常选择线下交货。
是的,线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一种魔力,让笔者反而有安全感。
本文提到的几款App
二
当一个撮合交易的App能够“撒手”到这个地步,它就必然不会考虑到双方在交易后对产品不满意想退货,交易时照片产品被调包,交易金额在现场不被履约的种种情况。
在我所经历的成功交易之中,买家现场都会带够钱,换好钱;卖家把货物整理好,有的会带去说明书,有的甚至手写说明书。不需要提前支付什么定金,双方也一般不放鸽子,我试过12月中旬约定1月中旬某日交付,没提前发消息提醒卖家,卖家也会在那等我。
这款产品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0元转让。
为什么会有0元转让?
因为在日本大件物品的丢弃属于粗大垃圾或家电回收,要预约,贴上需要买的粗大垃圾处理券,在指定时间、地点放出,提前放会被投诉罚款。扔东西要付费,那么不如免费转让,以此来避免费用。
笔者之所以500元人民币(约1万日元)买了14件家具和电器,最大支出就是上述那个微波炉,其次是一个挂烫机,其他很多小电器和家具都是0元。
我这里简单做了个截屏视频,请大家直观感受一下,5月19日早上10点打开Jimoty,0元商品出现的频率。
不过,我又比较了一下瀑布流的商品,同在一天,0元转让商品是206条,瀑布流商品是172条,比0元转让还少。或许是一些0元商品被平台反复推流了。
稍微列了一下笔者购买产品的市价。而我在Jimoty总共仅仅花了1万日元。
Jimoty不是一个很小众的产品,它是日本最早的本地线上二手平台之一,知名度非常高。有一位分析师在2020年写了一篇有关它的产品分析,提到Jimoty的用户群75%为40岁以上,女性群体60%,尤其是育有子女的家庭主妇,家电、家具、儿童用品等的赠与或低价转让居多。
虽然每日更新量还算可观,但是它并没有什么算法推荐,展示和搜索逻辑都较为朴素,瀑布流“千人一面”。
它还提供本地服务需求的发布功能,例如搬家、找工作,租房等,还有一个板块“里親”(养父母),一开始不太理解,后来看到是下面这个服务。
给小猫小狗找养父养母。挺合理的,不是吗?
三
在中国人看来Jimoty不太正常,不太合理。它凭什么活得不错,用户活跃也不错?而且它还上市了。
Jimoty的商业模式与产品形式一样单纯。它只收取广告费,不介入真正的交易,不负责担保,不收取买家和卖家服务费。它的商业模式是广告+付费信息置顶+少量的B端广告主。
由于Jimoty上面有一大堆的“0元转让”,所以平台只能知道有多少商品发布,多少买家卖家发生了联系,但无法知道实际成交金额是多少,而且由于卖家买家的交易金额比较低,甚至为0,它即使想要收取交易费的抽成,也很难形成较大的金额。对二级市场投资人来说没什么吸引力。
再延伸来看,二级市场投资人也许很难针对它做出稳定的财务预估,“轻交易”型商业模式的财务增长弹性远低于具备闭环交易的“平台+支付”型产品。不能用GMV、转化率等标准化指标衡量 Jimoty的“交易活性”。
我们之前提到过日本闲鱼的这一称号,真正像闲鱼的产品名叫Merucari。
Merucari几乎跟Jimoty 完全相反。它有平台担保,有线上支付,自带物流服务,商业模式是佣金+广告+增值服务+金融支付。
Merucari这款产品,笔者也用过。上面可以用的支付方式包括Merucari自己的支付钱包Merpay和日本人常用的其他几个大公司推出的支付系统。
对平台来说,支付钱包就是资金沉淀+数据沉淀+信用模型,Merpay本身是一个持牌的“前払式支払手段发行者”,能在合规框架下进行资金管理和信贷服务。Mercari在买家付款后,先由平台代管资金,等买家确认收到商品,几乎完全是中国的支付宝早期担保交易思路,打消日本消费者对网购的顾虑。
它的物流系统是合作了日本主流的便利店:可以匿名配送,App实时追踪,全国均一运费,运费按包裹尺寸统一定价,卖家在超市买到两种型号的包裹自己进行寄送。Merucari凭借这些部署,完成了一个不错的生态闭环。
笔者初次使用Merucari,是因为它补贴了500元。是的你没看错,它也借鉴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动辄补贴的招式。由于用Famipay(全家FamilyMart的线上钱包)在Merucari上结账没有手续费,笔者还尝试充钱到Famipay里面。10分钟之内,手机上忽地多出好几个App。
买了东西分享给朋友,你将又获得500元。申请成为会员,进而享受更多折扣。多么眼熟的套路。
Jimoty和Merucari都是上市公司。两家的财务情况是这样的。
温馨奉劝Jimoty的股东,请不要玻璃心地跟Mercari比较。动这个念你就输了,因为你比不过人家成熟的商业部署。Jimoty在盈利要求比较低的初创公司聚集的东证Growth板块上市,Mercari在相当于主板的东证Prime上市。两者简直是两个时代的产品。
在这里我不禁把58同城,闲鱼拿出来,与Jimoty和Mercari两款产品拿出来比了一番。
跟58同城,异父异母异国兄弟?
跟闲鱼和Mercari,比不过啊比不过。
但是比不过又怎样?
属于上一个时代的产品,就不配存在了吗?
凡事有两面,在商业闭环完整而被寄予厚望的Mercari上,笔者就找不到0元转让物品。光凭这一点,已经是一种护城河。
四
最后,来说说我为什么喜欢用它。
没有人不喜欢低价甚至“0元买到”的,能用甚至是好用的二手物品。另一方面,没有人会抗拒信任与被信任的感觉。
在这里我想展现一些求生欲:不是中国产品不好,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已经走在全球最前,体验感实实在在地做到了最好。
只是我们不妨提及另一个维度,Jimoty最大程度地放大着人们的信任感。
日本是一个高信任感国家吗,我认为是的。
完全的非熟人交易情况下,首先,交易双方相信的是彼此的基本盘。相信对方会卖出能用的产品,相信对方不会放鸽子,相信双方都不会满嘴跑火车。确实,日本社会普遍有很高的社会信用和守规矩的文化。
其次,相信对方的自觉性,不会泄露交易另一方的信息。有时候卖家已经暴露了自己居住的楼甚至门牌号,带有恶意的人很容易从交易产品推测出很多信息。不仅是Jimoty,日本人在电商平台和SNS都不介意署真实名字,简直是亲手为自己实现了实名认证。正因为人们比较坦诚,就非常重视隐私。禁止未经本人同意的个人信息收集、利用,照片未经允许就理应打马赛克。
还有,人们在Jimoty相信并接受陌生人的善意。我曾送小礼物给过0元转让的卖家,感谢对方二话不说帮我送货,也买过巧克力送给圣诞节特意坐出租车来交易的一对中国情侣。
笔者在Jimoty所收回的好评如下图,甚至还有卖家写到:如果有缘,希望能继续互动。
也许有人会说,先不说这个日本App怎么样,作者你是“回炉重造”了,从中国到日本,居然喜欢上这种效率低的奇葩产品。
但我觉得,商业生态,不该只用效率来衡量。担心被骗,不如一次次证实自己不会被骗来得痛快。正因为一次次被信任,所以愿意更真诚待人,也更快乐。
说到底,被信任,是一种不可逆的感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商日旅,作者:KYOKU
下一篇:金价,突然大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