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本应是万物葱茏、充满生机的时节,然而在深圳的街头,却出现了令人惊讶的“飘雪”现象。那并非真正的雪花,而是杨絮如雪般在空中肆意飞舞。这突如其来的“飘雪”,给深圳的人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街头行人纷纷掩面而行,不少人更是被这漫天飞舞的杨絮弄得喷嚏连连、眼睛红肿。对于习惯了温暖气候的深圳人来说,这仿佛是一场意外的“渡劫”。他们在这五月的街头,艰难地躲避着那如雪般的杨絮,心中满是无奈与感慨,感叹大自然的变幻无常竟能在这样的时节带来如此特别的景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Vennphang
五月的深圳,正在上演一场“美并痒着”的情景剧。
抬头看天上飘雪,低头见地上长毛。
是的,木棉树在深圳炸毛了,紧接着深圳人也炸毛了!
都市恐怖传说,满天飞絮的季节,正在热映。
五月中旬,有的城市下雨,有的城市下雪,深圳不一样,到处下“毛毛”。
重灾区多到数不胜数,红荔路、八卦路、益田路、商报路、工业二路、景田北街、深圳湾公园、莲花山公园......
起风那会儿更绝,满大街飘着棉絮,旋转跳跃不停歇。
空中全是plus版蒲公英,不知道的以为谁家棉被破了。
有人说:“很柔软,很轻盈,像小精灵。”
慢着,吸进鼻子里就成小恶魔了。
清洁工大叔边扫边吐槽:"昨天刚扫完一袋,今天又飘来一堆!"
在街上走两圈,衣服上、头发上、眼睛里全是木棉的馈赠。
养宠人士笑了,家里的猫毛狗毛不过如此,早已习惯。
夏有木棉,秋有糖胶,深圳的行道树,总有几款能让人深恶痛绝。
灵魂拷问,当年为什么要种这些树啊?
前人栽树,后人糊嘴。
在树下坐了一会儿,回来脸像被人扇了两巴掌。
过敏人士最难熬的季节莫过于此,眼痒流泪眼泡肿,随机附带一片疹子。
鼻炎患者的灾难片,打喷嚏时,没有一片棉絮是无辜的。
此刻的心情,会呼吸的痛。
你看深圳这雪,像不像氯雷他定。
情侣们在公园走着走着,直接相约到“白头”。
来旅游的朋友吐槽,4月在北京吸柳絮,5月到深圳吸棉絮。
北京人锐评,跟柳絮比,木棉花还算有良心,至少不扎眼。
对深圳人来说,这下也算有自己的柳絮了。
人在深圳,总会被木棉树无差别砸过、痒过。
何止是人,汽车也在劫难逃。飘到进气管,堵到空调滤芯,车主头都大了。
好消息,最近半个月或有阵雨,棉絮飘不远。
坏消息,树下的车将无一幸免,全身长白毛。
车主弱弱问了句:“这算自然灾害不?”
果实成熟后,棉絮飘散仅仅需要15-20天,大半个月而已,忍一忍。
别看飞絮乱飘,木棉浑身是宝,花朵煲汤,皮根入药,种子榨油制肥皂。
你信我,楼下叔叔阿姨捡这些棉絮,打了一床12斤的棉被。
烦是烦了点,夸上一句植物界的六边形战士,不过分吧?
讨厌的人觉得是从天而降的灾祸,喜欢的人觉得是南方专属的浪漫。
春天看完红火火,夏天欣赏雪绒绒,一生要看雪的南方人,圆满了。
站在木棉树下,45度角仰望,朋友圈配文“夏日飞雪,浪漫至死”。
深圳的棉絮,像打工人的人生轨迹,飘忽不定,但又有迹可循。
最终平等飘进每一个鼻孔,响起喷嚏二重奏。
想要享受这份浪漫,建议把眼镜跟口罩焊在脸上。
街头“飘雪”的注意事项
深圳棉絮期一般从5月上旬到5月下旬,持续20天左右。
不易打理还容易到处乱飘,引起过敏,简直是鼻炎、哮喘患者的噩梦。
为了身体健康,适当的保护措施必不可少:
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出门。
②外出时,选择性佩戴口罩和眼镜。
③及时洗手,清洗脸部,尤其是眼部和鼻腔,注意清洗头发。
④尽量避免将衣物晾晒在室外,防止毛絮附着在衣物上造成皮肤过敏。
⑤多饮水,少食盐,选择健康食品,多食抗过敏食品。
⑥如果出现反复咳嗽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防止出现哮喘症状。
最近的深圳让人想起了一句古诗词:“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
从谢道韫的柳絮到今人的棉絮,这幅堪比风花雪月的情景,属于是既浪漫又折腾。
惹不起,好歹躲得起。
那么在深圳的你,在“渡劫”躲“毛毛”吗?
图文丨Vennp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