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回归自我——2025抖音精选年轻人趋势洞察报告
报告共计:55页
《回归自我——2025抖音精选年轻人趋势洞察报告》聚焦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通过分析抖音平台数据及青年文化现象,总结出十大核心趋势,展现其在时代变迁中“向内探索、回归自我”的成长逻辑。
一、在日常中寻找情绪出口与松弛感
年轻人以低成本“叛逆”打破常规,通过“发疯文学”“抽象艺术”释放压力。如“抽象”“发疯日常”话题播放量超千亿,《坏猫之歌》中“叛逆小猫”形象走红,电影《哪吒》以“黑眼圈魔童”颠覆传统人设,反映出对固化标签的解构。职场人则通过“工位种植园”“5分钟运动快充”等微创新,在高压环境中打造“低能耗”生活实验,预制菜、预制朋友圈等模式则体现对效率与生活平衡的追求。
二、文化体验与自我成长的双向奔赴
面对快节奏生活,年轻人发起“文化体力恢复计划”:辞职后“上班cozy,下班city”,用旅行、听演唱会重构五感体验;在抖音“上大学”,从科技知识到生活科学,以碎片化学习充实自我。同时,他们以“智性美”妆容、全女装修队等符号,诠释“向外绽放,向内生长”的新女性形象,拒绝“白幼瘦”审美绑架,追求清醒独立的人格特质。
三、生活半径的重构与人生路径的多元探索
年轻人重新发现身边的“诗和远方”:逛菜市场、改造阳台花园、到乡村租小院,在“附近的治愈”中构建生活美学;东北早市、浏阳烟花、大兴安岭秋色等地域文化走红,体现对本土化生活的认同。在职业选择上,他们跳出“标准化人生”,从摆摊、手工副业到体验殡葬师、职业管家等小众职业,甚至通过AI工具探索“赛博搞钱”路径,展现“非标人生”的勇气。
四、跨越虚拟与现实的圈层融合
二次元文化从亚文化走向主流:柯南摇、手影《葫芦娃》等经典IP二创翻红,“痛包”“cos委托”成为日常穿搭符号,游戏玩家通过“固玩条约”建立虚拟友谊,体现虚拟兴趣与现实生活的无缝衔接。同时,年轻人用科技赋能传统文化:AI复活兵马俑、雕刻二次元痛门、传统民乐融合电音,让非遗技艺以“赛博朋克”形式焕发生机。
五、探索世界的新范式:从“特种兵”到“沉浸式”
旅行不再局限于“打卡式体验”:有人乘坐18天6000公里的“铁腚大巴”慢游西藏,有人挑战登雪山、追极光、非洲看角马迁徙,在“开新地图”中突破自我边界;邮轮慢游、公路旅行等方式,则折射出对“过程即意义”的认同。
报告指出,当代年轻人通过“微小叛逆”“文化充电”“圈层破界”等方式,构建起以自我感受为核心的生活坐标系。这种“回归自我”并非逃避现实,而是以更清醒的姿态在传统与现代、虚拟与现实的碰撞中,书写属于这代人的生命叙事。抖音作为青年文化的记录者与推动者,正通过平台生态助力个体叙事汇流成潮,引领更多人在时代浪潮中锚定真实的自我。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