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关于媒介关系经营的心得
创始人
2025-05-17 19:01:55
0

媒介关系经营至关重要。首先,要保持真诚与透明,与媒介保持良好沟通,及时提供准确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误解。其次,注重互动与合作,积极参与媒介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和资源,建立互信互利的关系。再者,理解媒介的需求和特点,根据不同媒介的风格和受众定位,定制传播策略,提升传播效果。同时,要具备危机应对能力,在出现危机时,冷静应对,积极与媒介沟通,及时发布准确信息,化解危机。总之,用心经营媒介关系,能为企业或个人的发展带来诸多助力。


昨天,和一个在大厂做媒介的朋友聊天。


他说工作越来越没劲,每天两头忙。一会儿要跟内容团队沟通,一会儿又要到处找合适的博主和达人。


他感觉自己像传送带,把内容从一边传到另一边,好像自己可有可无,没有他也能运作,这很没意思。


他还问我有没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


我跟他说,媒介这个岗位,看起来像信息搬运工。把品牌的需求变成投放计划,再把内容分发到各个平台。但千万别小看它的重要性。


重点是什么?一句话总结,就是内容经营加关系经营。


1


品牌媒介这个角色,就像公司内外的一个三角关系。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是:产品(公司做的东西)、外部(各种社交平台、达人渠道),而自己就在中间,负责协调和连接。


有了三角关系,就能很容易明确自己的价值定位。


首先,第一点,媒介是信号放大器。外面信息太多,用户很难从乱七八糟的信息里挑出对自己有用的。


换个角度说,品牌的信息怎么才能影响到目标人群,并且变成他们愿意接受的东西呢?这是关键命题。


我们要清楚这些人在哪里,对什么感兴趣,喜欢看什么,什么信息对他们有用,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要利用这些需求点,把产品信息变成他们喜欢的社交货币,这样才能更容易被接受。


举个例子:


如果你最近刷短视频,肯定注意到某个大厂的AI产品很火。用户喜欢用它的AI打电话捉弄朋友,或者让它唱歌,甚至用它来生成图片。


那它为什么这么火呢?


C端产品,大家不关心模型怎么样,但用户会关注这个东西有没有意思,能不能帮我解决某个问题;我们用C端语言去反哺B端传播,这是媒介的第一个重点,打破认知隔阂。


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媒介岗理解为信息的搬运工。准确地说,我们在扮演一个“认知翻译官”的角色,把品牌语言转化成用户能接受的语言。


很多品牌在做传播时,喜欢自说自话,以为只要用足够多的渠道,就能达到效果。实际上,如果“认知翻译官”这一环没做好,也就是没把品牌想说的变成用户愿意听的,那么效果往往不好。


这是我最大的感受。


另外,最近遇到比较多的情况是,品牌想向技术圈传递专业信息,但表达过于技术化。表面上看起来没问题,但忽略了大脑对信息的接受方式。


大脑对专业参数和数据并不敏感,更倾向于接受听起来“很厉害”的信息,这里存在一个信息转化的鸿沟。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可得性启发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用它来解释,最恰当不过。


人们倾向于根据信息在脑海中容易被回忆起来的程度,来判断重要性或真实性;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信息让人感到困惑、难以理解,那么,对方在接纳时会产生负面情绪,从而降低对“厉害”程度的评价。


所以,媒介采买、内容创作,都应该警惕这种现象,并且要扮演好“认知翻译官”的角色。


2


媒介在内容经营上,第二点应该关注什么?我认为是:创造文化属性。


现在大家都不太相信硬广告和软文了。为啥呢?因为心里都清楚,博主发软文、硬广,都是为了赚钱,没啥新鲜的。但反过来,大家对博主本人可能还挺信任的,这种信任是慢慢积累出来的。


所以,我们工作的重点,是通过信任关系,把品牌和用户拉到一起,创造出一种“我们是一伙”的感觉。


不管用什么方式,比如整合营销、种草、讲故事或者蹭热点,最终目的是让用户觉得:品牌的价值观跟我一致,它懂我,也值得我信任。


只有这样,品牌印象才会一点点变好,用户才愿意接受你。所以,要把“文化”放在第一位,自上而下地跟用户沟通,这样才能真正说到他们心里去。


你看那些卖高端护肤品的,他们在小红书找博主合作,不只是讲产品多好用,还会聊女生的成长、生活状态,甚至职场压力。


为啥?因为这些话题容易引起共鸣。用户信任博主,自然就更容易接受品牌说的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姐妹们都懂”的文化认同。


这种默契有什么好处呢?


它能让品牌零零散散的宣传变成一个整体,让用户心里对品牌有个更清晰的认识,还能省不少宣传成本。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


以前对某些品牌的印象不太好,主要是看到过一些负面消息。后来,在一个群里经常听到我信任的博主提到这个品牌,说它的优点,讲它的变化。


慢慢地,我的看法就变了。这种转变,其实是“你也这么觉得”的感觉在起作用。


那品牌怎么利用这种感觉呢?


关键是找到真心喜欢自己产品,并且愿意分享的人。粉丝数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真实影响力。牌子要多想想办法,支持这些博主,慢慢就能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说白了,就是找到跟品牌调性相符、又受用户信任的人,让他们帮忙说话。这样才能让用户觉得:品牌是跟我们一条心的。


至于内容如何发挥到最大价值?我举个例子:


匿名一下,某云厂商发布大模型时,特别擅长做“预热”。每次节奏都拿捏得很准,看起来好像每次都做得特别成功。


他们的策略高明在哪?能持续吸引目标人群的注意力,特别是开发者和早期用户。他们会一直惦记着:新模型什么时候出?能不能早点体验?


这样一来,等正式发布时,大家反而更有信心,觉得这个东西肯定靠谱。


他们还喜欢用共创模式。设计一些互动任务,鼓励用户在使用产品后主动产出内容,比如:拍短视频、写文章发到不同平台。


对于高质量、有趣的内容,还会给一些额外激励。这种做法,有效地聚合了KOC的力量,还形成了自发传播的效应;相比传统投放,效果更好,也更持久。


3


媒介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事,关系经营


很多人听到“关系经营”,头皮都发麻。确实,做媒介要对接各种渠道、维护一堆博主和机构,真顾不过来。


以前我带市场团队时,跟大家说过一句话:如果靠我教你怎么做人情世故,那你真的得反思一下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你觉得一段关系要刻意去维系,那很可能说明一个问题:对方并不真正需要你,甚至对你这个人也没多大兴趣。


所以,你才费劲地去做一些额外的事,比如定期送资源、给好处,才能勉强维持住这段关系。


说白了,媒介岗位在公司里压力大了,就会想找一个外部的靠山,比如某个大V、某个机构,希望关键时刻能帮一把。听起来好像挺聪明,但我其实不太认同这种做法。


人心是会变的。人的天性就是容易把熟悉的东西当成理所当然,反而不珍惜。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一开始陌生,后来慢慢走近,靠得太近了,反而容易出问题。比如嫉妒、攀比、误会,最后越走越远。


我觉得,作为媒介,关系经营本身是一种福报;你要真心对别人好,别人自然会欣赏你、喜欢你、感激你。这种好感不是靠算计来的,而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我举个例子:


我认识的一些朋友,他们做媒介很多年了。哪怕从一家大公司跳槽到另一家,有时,也会来找我帮忙。


为什么?


因为我们之间的关系不是靠刻意经营来的,而是长期合作下,慢慢建立起来的;反过来,在我需要帮助时,他们也会主动站出来帮我。


但那种你费尽心思去维护的关系呢?关键时刻,起不了太大作用。对方心里也清楚,这种关系更多是出于商业上的互相客气而已。最多在报价上打个折。


4


还有一点很重要,作为媒介,要学会接受失去,尽量独立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


我小时候有几个发小,从小学一直到初中,关系特别铁。但是到了高中,大家分开之后,关系就慢慢淡了。工作之后,现在一年到头也就过年见一两次,平时基本没啥联系了。


你说,我们以前没有真心待对方吗?肯定不是。但有些关系,也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所以,我觉得,要有自己的独立圈子。


别强求,找到那些价值观差不多的朋友,大家相处舒服就行。这些人可以是网友,也可以是偶尔见面聊聊生活的人。时间久了,你会发现,真遇到事时,他们反而愿意帮你一把。


你不能控制别人变不变,你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做好。


我知道这个观点可能有人不太认同,但我一直这样做的。到现在为止,我发现,这种方式反而更有效。


听起来有点奇怪,但事实是:有时,你不刻意去经营关系,反而能做得更好。


比如说:


现在要出一本书,我要找一些老板帮写推荐语,我肯定有把握对方会帮我;或者让他们帮我写一封介绍信,帮我做个背书,他们也不会说什么;这些“愿意”,是平时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


在媒介这行,很多人从基层做到传播策略、项目管理,甚至转行、创业,靠的是之前积累下来的关系。


说白了,人缘好,多和跟你工作相关的人沟通,时间长了,是给自己铺了一条更宽的路。


这条路,能让自己遇到更多机会,走得更远;个人心得,仅供参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作者:王智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福建省防指启动防暴雨Ⅳ级应急响... 福建省防指正式启动防暴雨Ⅳ级应急响应。这一举措彰显了对暴雨灾害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应对。随着应急响应的启...
晋安塔头两条新路开放通车 近日,晋安塔头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两条新路正式开放通车!这两条新路宛如城市的新脉络,为塔头地区的...
集体减持!段永平、李录,最新持... 随着美股机构投资者一季度13F持仓的披露结束,在华人投资圈备受关注的段永平和李录的持仓陆续曝光。 一...
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协会会长李杰峰... 5月17日金融一线消息,以“共享未来: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为主题的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
合规提高效益 合规创造价值 ○中国农业银行高邮支行 张志娟 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自成立之初就秉持着服务“三农”、支持乡...
太过自律也有坏处? 太过自律也有坏处。过度的自律可能会让人陷入一种僵化的生活模式,缺乏灵活性和弹性。就像一台始终高速运转...
杜特尔特狱中翻盘,小马科斯打“... 在政治舞台的风云变幻中,杜特尔特曾身处“狱中”却实现惊人翻盘。他以坚定的态度和独特的政治手腕,在困境...
又出爆款! 【导读】债券基金爆款接连设立 中国基金报记者 天心 近日,又有2只发行规模近60亿元的债券基金诞生!...
阿里巴巴再度减持 308 万股... IT之家 5 月 17 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现已公布了 2025 年一季度 13F 持仓文件,其中显...
这些规培生学制增加一年,医生怒... 近日,一则关于规培生学制增加一年而引发医生怒斥的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原本规培生已按既定学制进行学习与实...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 2025年5月17日上午,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广东省深圳市盛大开幕。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
华自科技实控人解除质押200万... 雷达财经 文|冯秀语 编|李亦辉 5月16日,华自科技(证券代码:300490)发布公告,披露了实际...
实测Manus和Lovart,... 请你提供关于“Manus”和“Lovart”以及“Agent 新王”相关的具体内容呀,比如它们的能力...
田间地头开直播!金昌供销社以电... 金昌市以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布局电商领域,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搭建抖音、拼...
专访仲量联行熊建平:不良资产基... 仲量联行日前发布的《基于价值重塑的不良资产》白皮书指出,我国不良资产正处于价值重塑的风口期。那么,如...
34家保险资管机构去年实现净利... 本报记者 冷翠华 见习记者 杨笑寒 截至目前,除华夏久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暂缓披露去年年度报告外,...
光速晋级 2025年多哈世乒赛... 当地时间5月17日,2025年多哈世乒赛展开首日较量。在刚刚结束的一场女单1/64决赛中,中国队选手...
公示资费套餐、规范营销行为,今... 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工业和信息化部17日发布“2025年信息通信暖心服务十件实事”,聚焦群众在电...
通知!福建两条高速部分路段,将... 以下是一段 200 字左右的通知:各位司机朋友:请注意,因特定施工安排等原因,福建的两条高速部分路段...
一些关于媒介关系经营的心得 媒介关系经营至关重要。首先,要保持真诚与透明,与媒介保持良好沟通,及时提供准确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导...